中考寫景作文寫作指導

  作文的是中考語文分值最重的題目,考生一定要加以重視。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

  

  一、要觀察景物變化的全過程。

  從開始到最後,凡有變化的都要細緻觀察。比如植物,它的發芽、開花、結果等各個生長期都有不同的特點,如果細緻觀察了全過程,就容易抓住它的特徵進行描述。

  二、捕捉景物的顏色和姿態。

  自然界的顏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萬物是各具形態的。我們在觀察時,就要善於捕捉到景物的顏色和姿態。

  三、調動各種感覺器官來觀察。

  有一則寓言:一天,五種器官相互爭吵起來。“眼睛”瞪得圓圓地說:“沒有我,你們什麼也看不見!”“耳朵”不服氣地說:“少了我,你們啥也聽不見!”“鼻子”哼了一聲:“要是沒了我,你們能聞見花的芳香?”“舌頭”伸得長長地說:“嘻!如果不是我,你們能嚐到美味佳餚?”“身體”在一旁發起抖來。“眼睛”好奇地問:“你怎麼啦?”“身體”說:“聽你們這樣爭吵,我渾身冷颼颼的,――不知你們想過沒有,要是我們互不相讓,各自離散,那我們還有什麼存在的價值呢?”這個寓言形象地表明一個道理:當人們觀察景或物時,需要多種器官的配合。藉助“五官”,往往能描繪出景物的特點。

  世界上的景和物是豐富多采的,如果“眉毛鬍子一把抓”,將它們都寫進文章裡,那樣的文章肯定是繁雜冗長,不知所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狀物繪景,這樣筆力集中,便於寫得細膩,寫得豐滿。圍繞中心,狀物寫景,不是說和中心思想關係密切的就寫,和中心思想關係間接的就不寫。對於那些與中心思想關係密切的景或物要重點寫,和中心思想關係間接的也要寫,只是筆墨輕一點罷了。當然,對於那些和中心思想毫無關係的景或物,應當一律捨棄。

  遊蹤,就是遊覽一個地方所經過的路線、蹤跡。瀏覽一個地方,往往要經過許多地方,看到許多景物。行文的時候必須按照遊覽先後順序記敘,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麼地方,後到了什麼地方。準確地把遊蹤寫清楚,才能夠具體描述景物所處的地點、方位、特徵。寫清楚遊蹤的主要途徑是“移步換景”,即隨著遊覽、參觀者的立足點不斷轉移,相應描述不同地點所見的景物。通過“移步換景”,遊覽、參觀的遊蹤,景物的位置,景物和景物之間的空間關係,都容易描述清楚。作者如同一名導遊,領著讀者一個點、一個點地遊覽、參觀。為了使狀物繪景更生動、更具體、更形象,我們還可以採用多種表現手段來豐富描寫,從而增添文章的情趣。

  作文表現手段

  一、用比喻等手法狀物繪景。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說過:“在描寫時,不能不設喻。”確實這樣,只有通過比喻,才能把簡單的東西具體化,抽象的東西形象化。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顏色比作“黃金般”,就生動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又如作者把耶誕紅比作淑女,也生動形象地寫出耶誕紅的美麗。不過話要說回來,比喻也要創新。如果總把某種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會增添文章的情趣的。有個偉人說過,第一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是庸才,第三個則是蠢才。恐怕他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擬人,是把沒有思想感情的生物當作有思想感情的人來寫,它也往往能使語言富有魅力。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換上青翠的衣服”,作者這樣一比擬,就把春去夏來的意思委婉地表達出來。把春天人格化為“春天是個插花的能手”,“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春天是個慈祥的守護神”,“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這樣狀物寫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二、用動靜結合的手法狀物繪景。

  有這樣一則幽默故事:“動”與“靜”是一對冤家。一見面總愛吵個沒完。一次,“靜”對“動”說:“你怎麼老跟著我?讓我獨自呆一會不行嗎?”“動”回答:“那怎麼行!沒有我,人家怎麼能認出你來?”“靜”不服氣地說:“你舉例說說。”“古人筆下有這麼兩句詩:‘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如果不寫‘蟬噪’、‘鳥鳴’的動態,怎麼能知道‘林靜’‘山更幽’呢?還有……”“得了,得了!這麼說,我倆是形影不離呀!”“對,互相依存,共同體現”。這個故事說明:以動寫靜,動靜結合,這是狀物繪景中高妙的一著,它能使文章情趣盎然。

  三、運用傳說,狀物繪景。

  狀物寫景要富有活力,運用傳說也是一個重要途徑。我們在描寫景物時,插入一些故事逸聞、神話傳說、典故名言、文史資料、民俗諺語,使景和物蒙上一層神奇的色彩,不僅能使文章內容豐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橫生。

  中考滿分作文:在一起

  我們在一起已經整整八年了,八年啊!如果我可以活到80歲,那麼就有十分之一的時間我們一直都在一起。

  我們整天膩在一起,一起做作業,一起膽膽怯怯的去老師辦公室。甚至連上個廁所都不忘記叫上對方。這種在一起不是刻意的去做或怎樣,而是一種習慣,這種多年來已無法改變的習慣。你會習慣性的想起我,我也會習慣性的想起你。這種習慣,很可怕。有時你會叫上我一起玩,我不知道是你把我當成一個玩伴,朋友,還是習慣會讓你習慣性的想起我。

  上了中學,我們的視眼寬了,接觸面也廣了,所謂的“朋友”也正一個一個的離我們而去。我們害怕,都害怕著對方會和她們一樣,為了自己,為了成績從自己的身邊悄悄離開。預備的時光就似五月的太陽,金燦燦的一片,暖和卻不熱。我們手拉著手來到那個我們心中最神聖的地方——小花園。我們在那裡對天發誓“我們長大以後要一直在一起,一起學習,一起工作,一定一定不會分開。”小小的花園,幼稚的我們。只因害怕失去,害怕分開,在哪裡許下了這輩子都不可能完成的諾言。

  初二以後,你常對我說:“張,你變了。”不可否認,我確實變了,可是在我變的同時,你也變了。不知道是你隨著我的變而變,還是我隨著你的變而變。或許是時間的光臨,我們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祕密。我們之間分外的默契就如同一隻長滿刺的刺蝟,哪怕是再親近的人也無法靠近,往往刺傷了別人,孤獨了自己,兩敗俱傷。你不再和我一起成雙入對的進出老師辦公室,我也不再主動找你扯家常,你不再對我掏心掏肺,我也不再和你侃侃而談。又一個暖和得只想讓人睡覺的午後,我們漫步在操場上,你對我說:“張,真想回到小學,那時候多美好,都不懂得珍惜。”“是,那時候真的很美好,但珍惜了,就不會覺得美好了,我們永遠都回不去了。”我們四眼對望,繼續在操場上漫步。我們在一起卻又不在一起。就像是木鐘上的分針和時針,越走越遠了。

  時間,真的會改變一切。

  若干年之後……

  兩位白髮蒼蒼的古稀老人,在各自家的陽臺上晒著太陽,暖暖的陽光把她們照得格外耀眼,一晃幾十年就這麼匆匆流過了,兩位老人都在回想著那段人生中最美好的記憶,哪怕當初時針和分針離得再遠,也總會有重疊在一起的時候,難道不是嗎?

  我們曾經是朋友,純粹的朋友,我們在一起也在一起。

  我們曾經是朋友,心中的對手,我們在一起卻不在一起。

  我們是朋友,記憶中印象最深的人,我們不在一起但還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