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活了多少歲

  霸王?項羽是怎麼死的?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公元前203年10月,垓下一戰,項羽被漢軍擊潰,全軍覆沒,從此走向了不歸路。他率殘部突圍南行,渡淮河,退至陰陵***今安徽淮南市東***。在茫茫的田野上,一位老農——“田父”出現在他們面前。

  田父的出現是十分詭異的事件。清人姚苧田在他選編的《史記菁華錄》中指出,“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失大澤中。”如果田父不是漢軍的“細作”,而是當地的一個農民,有什麼必要給項羽指一條錯誤的去路?是窮兵黷武的西楚霸王真的不得人心,還是世人容易傾向勝利者的勢利心作祟?或者兼而有之?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知道,一個不知名的農民指向左方的一個手勢,就斷送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偉大英雄的性命。不知他日後會不會在午夜驚回,為自己害了一位尊貴的王者而愧疚?

  於是,項羽及其28從騎陷入了大沼澤中。從《史記》的記載來看,這28人個個都是項羽最忠誠的追隨者和英勇無畏的戰士。“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復斬漢一都尉,殺數百人,復聚其騎,亡其二騎耳。”28人在數千漢軍的圍困中馳騁自如,往來衝殺,以一當百,這是何等的驍勇善戰!然而,如此傑出的勇士,在項羽麾下始終籍籍無名,他們像流星般一閃而逝。再想想,置項羽於死地的那些良將謀士,如韓信、彭越、張良、陳平之輩,大多是從項羽麾下轉投劉邦的。這一背一附,此消彼長,項羽之不善用人,此亦甚矣!

  28騎就這樣默默無聞地戰死了。在他們戰鬥的過程中,烏江亭長突然又出現在江邊。《史記·項羽本紀》中關於烏江亭長的出現顯得比田父還要詭異。就在項羽最後的衝殺中,烏江亭長說出瞭如下一段著名的話:“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這段話細想卻透著奇怪的意味。既然項羽本來“乃欲東渡烏江”,說這番話豈不是畫蛇添足?況且“今獨臣有船”也很奇怪。當時由於楚大司馬周殷的叛變,漢將劉賈和英布實際已控制了整個江東地區,這可能就是烏江渡口無船的原因。所以烏江亭長的那番勸解的話,無疑是漢軍“細作”的一個謊言。此時的項羽徹底看清楚了面臨的形勢:無論渡不渡江,都是死路一條。

  項羽的偉大在於他最後關頭變得異常清醒。他的貴族氣質使他表現得十分優雅: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他以高明的藉口拒絕了渡江的期求。他甚至將跟隨自己征戰5年、日行千里的烏騅馬贈給了這位亭長。古籍上沒有記載那匹千里馬的下落,想必它和烏江亭長一樣,在此後的漫漫長夜裡,默默地回憶著逝去的崢嶸歲月,直到終老。

  項羽最後自刎於烏江,死時僅30歲。他臨終前曾這樣悲愴地呼喊:“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這句話就像古詩中的興法,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嘆之詞。重要的不是前一句,而是後一句。英雄至死也不願輕責自己,這便是項羽在歷史程序中的自我定位和審視,但卻給後人留下諸多感慨。唐代詩人杜牧寫道:“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弟子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作者為失敗的英雄惋惜,令人頷首。然而,中國11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在縱觀項羽施政用人等做法後,認為他的失敗是歷史必然。他評道:“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還是南宋詞人李清照略顯公道,她詠道:“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中國傳統文化向不以失敗論英雄。鏟滅暴秦的西楚霸王畢竟千古一人,餘子誰堪共酒杯?成王敗寇此乃大謬矣!

  項羽簡介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鉅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范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