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將軍孫權活了多少歲

  吳太祖孫權是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那麼孫權活了多少歲?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孫權活了多少歲,希望對你有幫助!

  孫權活了多少歲

  孫權是三國時期佔據江東一帶的東吳政權的建立者和開國皇帝。他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和卓越治國之才的人,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局面張,繼承父親和大哥的遺志,勵精圖治,勤勉有為,最終成為了和曹操所建立的曹魏,劉備所創立的蜀漢並舉的政權。說起來,東吳不僅是這三個國家中存在時間最長,一共存在了五十一年,而且也是最後一個被消滅的。而孫權自然也是三個人中活的最久的,一共活了七十歲。

  孫權是孫堅的第二個兒子,自小長得英俊挺拔,身材十分高大。而且文武雙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跟隨父親和大哥孫策四處征戰。在孫策因為一次意外遇襲身亡之後,他擔任會稽太守的職務,開始統領江東。他在赤壁之戰中聯合劉備,組成了孫劉聯盟,大破曹操的軍隊。為以後三分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後他又不斷開疆拓土,基本統一了整個江東地區。在曹操死後,他的兒子曹丕篡漢稱魏,孫權果斷向曹丕上奏願成為魏國的附屬,於是曹丕便封孫權為吳王。之後孫權又在和蜀漢的戰爭中獲得大勝,士氣正盛的東吳軍隊又挫敗了曹丕的進攻,最終在229年稱帝,建立了東吳政權。

  孫權在稱帝之後十分注意發展經濟和軍事力量,很快使得吳國的國力達到了一個很高的程度。孫權一生幾乎沒有犯過什麼特別大的錯誤,只是在晚年的時候在選擇繼位人因為搖擺不定而給吳國留下了隱患。他在251年到南郊祭祀的時候得了風疾,他自知不久於人世,於是便召集大將軍諸葛恪,在委託完後事之後,在第二年4月病逝,終年七十歲。諡號為大皇帝,廟號太祖。

  孫權資料簡介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人,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後人,孫堅的次子,孫策的弟弟,是三國時期東吳的建立者。

  孫權自幼便文武雙全,善騎射,十五歲時奉兄長孫策之命擔任陽羨縣長。公元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在張昭、周瑜等人的輔佐下,在江東的統領地位逐步穩定。而後孫權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敗曹軍,趁著這股氣勢,孫權派步騭揮師南征,取得了顯著成績。赤壁之戰後,聯合劉備對峙曹操,將妹妹嫁給劉備,又將荊州部分南郡借給劉備,但後來劉備不願歸還荊州,孫權於是出兵征討,劉備不敵,與其議和。公元219年,孫權意識到劉備的勢力可能會對自己有威脅,於是向聯合曹操取下荊州,殺了關羽。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 ,其子曹丕稱帝,國號魏,次年劉備稱帝,國號漢。公元229年,孫權也於武昌正式登基稱皇,國號吳,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公元251年冬,孫權得了風疾,第二年十月病逝,諡號大帝,廟號太祖。

  孫權在位期間,注重發展生產,推行屯田制,使農耕得到發展,又開闢了海上交通、加強與遼東的交往,使經濟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其晚年“多嫌忌,果於殺戮”,廢三子孫和,將四子孫霸賜死,最後立了小兒子孫亮,而陸遜等重臣因繼承人的問題受到牽連,東吳的政局變得愈加混亂,也為日後的宮變留下了禍患。

  孫權墓在哪裡

  孫權葬於蔣陵,蔣陵是什麼地方?原來孫權為了避祖父吳孝懿王孫鍾名諱,而把鐘山改名蔣山,孫權陵在蔣山,所以蔣山又稱作蔣陵。所以一般說孫權墓都說再蔣陵。這蔣山位於如今的南京市鐘山南麓。

  後來明朝朱元璋修建皇陵,本來將士打算將孫權墓地移走的,但是朱元璋覺得孫權也是一條好漢,於是沒有移走而是讓孫權墓保留下來為自己“看門”。所以現在的孫權墓就在朱元璋的明孝陵梅花山內,現僅存一小型墓冢,不見碑表。僅存一個石碑,一座石橋,一個註釋牌,一座石像。

  三國英雄孫權死後棲身之所也被搶奪,讓人感嘆。不過他對後世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後代許多許多人稱讚孫權的英勇神武,並從孫權的身上學習軍事和兵家知識。即便他已經深埋黃土,但是他的事蹟還是不斷的出現在各種場合,或兵書中或教科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