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辯證法的實質及核心知識點

  辯證法的實質及核心是政治必修四課本的重點內容,高二學生應該掌握重點知識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1.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2.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兩個方面。堅持矛盾分析法,堅持兩點論,堅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看問題要全面。

  3.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看問題要全面,把矛盾的雙方有機地結合起來。

  單獨考查:矛盾的基本屬性——矛盾的鬥爭性與同一性***矛盾雙方的關係***:

  矛盾雙方既對立***鬥爭性***又統一***同一性***

  ⑴矛盾的同一性: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①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②相互貫通,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⑵矛盾的鬥爭性: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相互分離。

  同一性以鬥爭性為前提;鬥爭性寓於同一性之中,併為同一性所制約。

  4.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於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於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5.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並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6.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並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一定場合下,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轉化。把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地統一起來。從矛盾的特殊性中發現普遍性,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7.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⑴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次要矛盾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處於支配地位,起著主導作用,次要方面處於被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⑵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

  堅持兩點論就要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堅持重點論,就是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高二政治辯證法知識點

  1.世界是永恆發展的,發展具有普遍性,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2.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補充:◇樹立創新意識。支援、促進新事物的成長。***

  3.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迴的。

  我們既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對未來充滿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

  4.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做好量變的準備,促進事物的質變:①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做好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②在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只有改變事物原有的性質才能向前發展時,要果斷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識點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麼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3***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的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2、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基礎,決定著社會的性質與面貌,決定著社會形態的變革和更替。

  ***1***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

  ***2***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在任何社會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規律。社會發展規律的發現,使人類關於社會歷史的理論第一次真正成為科學。

  解析:兩大基本規律的矛盾運動原理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係的變革***,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當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就會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當生產關係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表明生產關係一定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就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上層建築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就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

  當上層建築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就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當它為落後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則束縛生產力的發展,阻礙社會前進。表明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又一基本規律。

  3、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社會發展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中、在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解決中實現的。

  ①在階級社會裡,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主要是通過階級鬥爭實現的。階級鬥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②在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

  但這是非對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過社會主義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加以解決。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