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半學期知識點政治

  高一政治以《經濟生活》為例,課堂選用的事例要貼近生活,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要簡明有針對性,使學生迅速找到要點並聯系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符合時代要求……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一上半學期政治知識點總結。歡迎參考閱讀!

  高一上半學期政治知識點如下:

  1. 社會生產的三大產業及其重要作用

  第一產業是指農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通常被稱為“廣義農業”。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處於基礎地位,起著基礎的作用。這種基礎作用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1.農業是人類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國名經濟其他部門的存在與發展離不開農業。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第二產業是指採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工業在國民經濟中起著帶動整個經濟發展的作用,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國力和現代化水平。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表現在:

  1.工業為國民經濟其他各部門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質技術裝備、能源動力,大量的原材料。

  2.工業為人們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費品。

  3.工業是國家積累的重要來源,也是加強國防的重要條件。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外的其他各行業。它是為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務活動的各種行業的總稱。第三產業又被稱為廣義的服務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作用:

  1.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有效的推進我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

  2.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擴大就業領域和就業人數,保證社會安定。

  3.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可

  以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特徵。在現代世界,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已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

  2. 我國生產結構調整的基本方向

  謀求一個“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以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推進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目標***

  1. 鞏固和加強第一產業,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2. 調整和提高第二產業,提高工業現代化水平。

  3. 積極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 ***鞏固第一產業,做大第二產業,提升第三產業***

  3.新型勞動者和創業者必備的素質 良好的思想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和創新能力素質,是新型勞動者和創業者必備的素質,也是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4.勞動者依法享有的權利

  1.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

  2.取得勞動報酬

  3.休息休假

  4.獲得勞動保護

  5.接受職業培訓

  6.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

  7.提請勞動爭議處理

  8.依法享有其他權利***如組織參加工會的權利,參加民主管理的權利,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檢舉控告的權利***

  5.解決勞動爭議的主要方式

  1.協商

  協商是爭議雙方當事人在自願、平等的基礎上自行協商解決爭議。協商只是勞動爭議處理的一種選擇程式,而不是解決勞動爭議的必經程式。

  2.調解

  ***調解是指勞動爭議當事人,在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支援下,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明確責任,用民主協商的方法解決爭議。***

  調解不具有法律強制力,雖然是法定程式,但不是必經程式。

  3.仲裁

  是處理勞動爭議最重要的環節,是法定的必經程式。我國勞動仲裁,實行一裁仲裁,不服仲裁裁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4.訴訟 勞動爭議的訴訟,是解決勞動爭議的最終程式。

  6.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形式

  財政收入:主要的有稅收收入、國有資產收入、債務收入和其他收入。***稅、利、債、費*** 財政支出:按國家職能劃分,可分為經濟建設支出,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國防支出,債務支出和其他支出。***經濟、科教文衛、行政、國防、其他***

  7.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的辯證關係 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存在著辯證統一的關係:一方面,財政收入的規模決定財政支出的規模,有收才有支,多收才能多支,少收只能少支;另一方面,財政支出是財政收入的目的,財政的合理支出有利於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又能為增加財政收入創造條件。

  經濟發展是源,財政收入是流;經濟發展是根,財政收入是葉。源遠才能流長,根深才能葉茂。只有發展經濟、厲行節約,才能廣闢財源,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 要增加財政收入,最根本是發展經濟,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

  8.財政的重要作用

  1.財政有力的促進經濟的發展

  2.財政促進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

  3.財政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財政為鞏固國防提供可靠的物質保障

  9.稅收的基本特徵,構成要素及本質

  稅收與其他財政收入形式相比較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徵:***理解***

  1.強制性

  2.無償性

  3.相對固定性

  稅收的構成要素: 國家的稅收制度是有納稅人、徵稅物件和稅率這三個基本要素構成的。

  1.納稅人

  納稅人是納稅義務人的簡稱,是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

  和個人。

  2.徵稅物件

  徵稅物件,是指對什麼東西或行為要徵稅。***是國家徵稅的根據,是區別不同稅種的主要標誌***

  3.稅率

  是指對某種數量的徵稅物件應徵收多大比例的稅額。稅率是稅收制度的中心環節。它的高低及調整直接體現了國家政策引導的方向和巨集觀調控的意向。

  稅收的本質:

  國家把人民群眾創造的財富以稅收的形式集中起來,不論是直接用於經濟建設,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事業,還是用於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國防,都是為了廣大人民的利益服務的,廣大人民群眾是稅收的最終受益者。因此,我國的稅收在本質上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

  10.稅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1.稅收的基本作用就是籌集國家財政資金。稅收是組織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稅收是國家最穩定的財政收入,使國家實現其職能具有切實的物質保證。

  2.稅收是調解經濟的重要槓桿。稅收可以促進生產發展、科技進步和社會穩定。

  3.稅收是國家實行經濟監督的重要手段。***巨集觀上***國家通過稅收可以瞭解和掌握國民經濟執行的態勢,找出問題並採取相應的對策措施。***微觀上***通過日常的稅收徵管工作可以維護經濟紀律,打擊違法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