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應該怎麼正確有效的學好語文

  學習語文最重要的是必須找到一套良好的語文學習方法。通過平常的不斷積累,有效的學習語文。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高中有效的學好語文的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高中有效的學好語文的方法

  1.勤於誦讀的習慣

  學習語文離不開識記、理解、運用三個環節。識記是基礎,理解是關鍵,運用是目的。而誦讀則是促進理解和運用的有效方法之一。因為誦讀,不只是看,而是聲情並茂地念,其作用早有定論。比如我們常聽到的俗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些樸素的經驗之談,無不揭示一個道理:誦讀可以大大提高記憶能力和感受能力。因為,文字是意象符號,單用眼看難以“刻骨銘心”,而誦讀把眼、口、耳、腦諸感官都調動起來,效果自然就好得多,記憶也就更深刻些。又因為,誦讀是一個由感知到理性反覆交替的過程,反覆誦讀,反覆思考,使人的思維漸入佳境,感受愈深,進而“意象全出”。

  誦讀的過程,是一個細細品味、慢慢咀嚼、漸漸消化、默默吸收的過程。一篇文章反覆誦讀,讀流暢了,讀動情了,理解自然會入木三分。因此,我們要十分重視誦讀習慣的培養。

  2.處處留心的習慣

  留心,就是把心思留在某種事物的上面,可以說就是觀察。但它不是簡單的觀察,其中還包含著對某一事物的思考和分析,是集察、思、析為一體的綜合活動,對外界資訊進行篩選和提取。憑藉它可以發現事物的細微之處,可以捕捉初露端倪的意象,可以透視內心深處的靈魂,可以將新舊知識聯為一體。

  有些同學由於缺少這種處處留心的習慣,對外界事物,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自然,寫起文章來也只好“盲人摸象”了。

  魯迅說:“留心各種各樣的事物,不看到一點就寫,多看看……”,“對任何事物都做必要的觀察,要準確、透徹,才好下筆”。魯迅在這裡講的是要“留心各種各樣的事物”,不是一樣半樣的事情;講的是“多看看”,不是隻看一眼半眼;講的是觀察要“準確、透徹”,不是馬虎、膚淺。我們生活在豐富多彩的世界裡,只要養成處處留心的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細觀察,勤于思考,善於取捨,其語文營養是取之不盡的。

  3.勤於積累的習慣

  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最怕的作業莫過於作文了。如果平時缺少積累,作文時一看題目便覺頭腦發脹,腹中空空然,不知如何下筆,即使搜腸刮肚也難以行文成篇。有人把大腦比作“加工廠”,為了使這個加工廠有“工”可加,就須不斷地採集“原料”或“半成品”進來。古語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善用兵者必善養兵,善為文者必善積累。使用雖在一時,功夫全在平日,沒有平時的積累,想要學好語文是很難的。因此,養成勤於積累的習慣,是諸語文良好學習習慣的重中之重。

  當然,積累材料,只憑腦子記是不行的,還要養成勤於記錄的習慣。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建立諸如“詞語集錦”、“佳句摘抄”、“材料手冊”、“寫作素材”等不同的知識儲備系統是很有必要的。對於學生來說,積累的內容大致可有下列幾個方面:***1***語文基礎知識,包括字、詞、句、修辭及文學、文化常識;***2***自己對社會生活與自然環境進行觀察、分析得到的材料和感悟;***3***課文、報刊上的典型事例、名言警句;***4***通過自身實踐,為自己所自如運用的學習方法、鑑賞技巧和寫作技巧。

  積累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元末的陶宗儀對身邊的事一有所感就停止耕種,隨手把它記在樹上,回去貯在罈子裡。如此日積月累,寫就名著《南村輟耕錄》,成為一代大學問家。著名作家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枝鉛筆和一本草簿;無論到哪裡,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象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俄國教育家加裡寧也說過:“一切都應該好好地記錄下來,以便一旦需要的時候可以拿出來應用。凡是大作家,這一類筆記都寫過很多。”所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重要經驗。

  4.勤于思考的習慣

  有些同學認為,學習語文只不過是讀讀、背背、記記而已,學數理化才需要思考。這種觀點顯然是錯誤的。孔子在《論語》中對學習與思考的關係作過精闢的論述:“學而不思則罔”,強調思考在學習中的作用。思考對學習語文同樣很重要。我們有些同學早讀時也很會朗讀課文,上課時也很認真,課外閱讀也很積極,可語文成績總是不理想,為什麼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學習過程中缺少思考。他們對基礎知識不求甚解,只是機械地識記;朗讀課文如同“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課外閱讀只是浮光掠影,當作消遣;寫作文只是簡單地模仿,從來不會質疑思辯。其實語文的奧妙同樣無窮無盡,需要我們去探索,去思考。

  高中有效的學好語文的建議

  ***1***多讀已有定評的文學名著。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都可涉獵,特別注意多讀一些當代的好作品,如魯迅、茅盾、巴金、老舍的作品。先秦散文、漢賦、明清小說都可瀏覽。至於外國名著,也有很大的借鑑作用。通過多讀,熟悉名篇佳作的精思妙筆,獲得豐富的詞彙和精湛的寫作技巧,這樣,自己寫起文章來,優美的筆調、巧妙的構思慢慢地就會不召自來。

   ***2***多讀古典詩詞。多讀古典詩詞,不僅能幫助我們陶冶情操,修心養性,而且能提高我們對古典詩歌的鑑賞能力。同時,語言的形式美在詩歌裡表現得最為集中、突出。經常讀點詩歌,體會它的節奏和韻律,對於增強作文語言的生動性大有裨益;另外,若在作文裡恰當地引用、化用,則必定會為文章增色。

   ***3***多讀一些自然科學的書。魯迅曾告誡青年作者說:“專看文學書,也不好的。”作為中學生,不能只看文學書,也要看一些自然科學的書,尤其是一些科學小品文,以增加科學常識,開拓知識視野,更有效地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4***多讀報刊上的時文。報刊上的時文具有現實性和時代特徵,新穎觀點、新鮮詞彙層出不窮。經常閱讀報刊上的文章,既能提高我們的思想覺悟,又能學到不少語文知識。在閱讀課外讀物時,要勤於手抄筆錄,要手腦結合。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一定要做摘錄寫心得,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閱讀效果。

  高中語文的特點

  語文與數理化等其它學科有明顯的不同,他沒有較為嚴密的邏輯體系,雖然也有知識性,但是不能按照理科的方式來進行教學。

  他與英語等外語的教學也是不一樣的,倒是英語教學的體系更接近數理化,因為中小學的以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為目標的外語教學,倒是能有更強的邏輯線路可以遵循。

  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他有著不可忽略的人文性。在語文的學習中或教學中,如果有意無意地漠視了語文的人文性,語文便不再是語文。語文字身不是思維學科,但思維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思維如果離開了語言便難以啟動。所謂的語言,可以是寫出來的,也可以是說出來的,也可以是在頭腦中默默進行著的。不管是以哪種語言來進行思維,都體現著語文的最基本的功能,都是最本色的語文。

  這樣說來,與其說語文是一門學科,倒不如說語文是一種工具。工具的功能在於運用,運用如果沒能啟動了思維,就不能叫作運用,運用如果沒有社會生活,沒有人倫道德,沒能情感,沒有文化,也就不能叫作運用。一句話,語文不能獨立存在。

  但語文又不能上成思維課,不能上成政治課,不能上成倫理課,語文又是獨立存在的。有所依附,但又必須獨立存在,這種對立以統一的矛盾性,體現著語文教學的難度,也體現著語文教學的魅力,關鍵在於如何把握。

1.寫給高中散文

2.高中生語文學習方法

3.高中散文題目的作用

4.語文高中學習方法

5.高中生學好語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