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能考察教師與學生對當堂課堂情況。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高一化學案例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金屬鈉的知識
《化學必修1》教材中關於《金屬的化學性質》中,鈉是典型的活潑金屬。有位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時,做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學生實驗】首先學生通過實驗獲得一些認識,實驗的同時請同學們仔細記錄實驗現象。
***1***取一小塊鈉,觀察表面,切開再觀察。
***2***由學生取一小塊鈉,放在石棉網上加熱,觀察現象。
***3***由學生取一小塊鈉投入到盛有水的燒杯中,並滴加幾滴酚酞。
***4*** [演示實驗]收集鈉與水反應生成的氣體,並進行驗證。
【學生活動】 討論剛才的實驗現象,分析、歸納得出鈉的性質。
實驗***1***結論:鈉是銀白色金屬,放置在空氣中會被氧化而變暗。
實驗***2***結論:鈉燃燒時火焰黃色,得到黃色固體,也有少量黑色固體,可能是由雜質產生。
實驗***3***結論有爭議:學生均認為鈉與水反應聽到響聲證明有氣體生成,酚酞變紅證明產生鹼性物質。但對其他現象爭論如下:
【學生甲】鈉浮在水面上,說明鈉的密度比水小。
【學生乙】鈉浮在水面上,也可能是由於產生的氣體使鈉浮起來。
【學生丙】鈉成球狀遊動,是由於反應放熱,把鈉熔化成球狀。
【學生丁】鈉成球狀遊動,可能是由於速度太快讓人看上去是圓的。但是,即便是速度導致的圓形,也不能說明反應放熱。
實驗***4***結論:鈉與水反應產生氫氣。
【討論】歸納總結金屬鈉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存在、儲存、用途。
請你分析本教學設計符合新課程改革何種教學理念,優點是什麼?
符合新課標理念下自主學習教學案例設計,較好地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新理念;要以實驗、討論、提問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積極地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要引導學生體驗實驗的過程,完善自身的認知結構;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真正實現自主學習。
1、自主學習含義:通過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使之不僅會學習,而且愛學習,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2、自主學習實質:就是在使學生掌握大綱所要求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處,還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未來的發展,通過自主學習,要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主動發展的精神及及自我完善的意識。
3、自主學習特徵:
***1***自主性***最典型***
學生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器,而應該是能夠主動去探索知識,按照自己的學習方式去學習化學,認識化學的原理以及應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傳統授課,教師往往收集大量資訊,展示給學生,學生被動地聽,課後印象不一定很深刻。如果放手讓學生去做,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選擇喜歡的內容,然後分組自主學習,以學生活動為主體,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了學習全過程當中,所學知識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2***民主性:自主學習不是教師把現成的東西給學生,而是讓學生經過展示、討論、實驗、提升來得出。
***3***合作性:自主學習有時與合作學習同時進行,效果會更好。
***4***應用性:自主學習和應用緊密結合在一起,自主學習的動機源於知識的應用。如消毒劑是怎麼回事?學生就會總結出如下的知識:
消毒劑歸納
新大綱把知識的應用和學習過程提到相同的重要地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應用問題。
***5***創新性:採用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找到所爭議問題的答案,充分的實現了新課標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自主學習策略
***1*** 教師要轉變教育思想,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
樹立一種以人為本的思想,學生不再是知識的接受器,而是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發現每個學生的強項。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關係。在學識上只是聞道有先後,學術有專攻。學生的特長,我們可以教學相長。把課堂大膽地交給學生,教師只是一種導演的角色,師生之間平等的關係,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
***2***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重視和改進實驗教學是實施“自主學習”有效途徑
只要是條件允許,我們可以大膽地把書本上原來驗證性的、總結性的實驗引到課堂中間形成一種探索性實驗,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去循著科學發展的過程,去認識到一些規律和生活中要注意的事情。實驗一旦完成,學生就獲得了一些成功的喜悅,並且從中也激發了他學習的興趣,同時提高了他學習的能力。
***3*** 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動機和興趣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核心
教師積極創設氛圍,那麼就給學生自主學習鋪設了一條道路。從生活中發現化學,然後用化學知識去解決它,就使學生覺得化學就在我們身邊,激發了學習興趣,使學生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4*** “討論、質疑”是“自主學習”的基本方法之一
學習當中要克服原來束縛於學生的一種思維──灌輸式的教育,以及他在這個框架之內思考的一些問題。在自主教育過程中,要去解放學生的思想,解放他們的大腦,解放他們的手、眼睛、嘴,讓他們去觀察、思考;解放他們的心,讓心裡裝著這樣一個探究事實的思考方式和記憶的一種能力。
***5***處理好教師引導與自主學習的關係
學生自主學習並不意味著對學生放任自流,並不意味著對教師要求降低。要求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進一步提高質量上面下功夫。
教師要處理好自主學習與其它學習模式的關係。教師不拘一格地將多種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起來,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真正實現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發展。
:膠體
膠體是物質的一種存在形式,是一種混合物體系。因此膠體知識與學生以前所學的知識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種物質所特有的性質,而是物質的聚集狀態所表現出來的性質,這對學生而言是一個較為陌生的領域,是學生通過分類思想來研究物質、觀察物質新的切入點。教材根據這一特點,結合分類方法介紹了按照分散質和分散劑所處的狀態得出9種分散系,然後從分散質粒子的大小引出了膠體的概念,再通過實驗對膠體與溶液、濁液的探究,得出膠體的重要性質----丁達爾效應。目的是使學生在瞭解膠體的這一重要性質的基礎上,認識到物質的性質不僅與物質的結構有關,還與物質的存在狀態有關,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
我擔任4個班的化學教學,這節課我採用了4種方式,不是早就計劃好的而是臨時調整的:
7班:課前只是告訴了學生預習本節課,我準備了我用的一組實驗用品:硫酸銅溶液、氯化鐵溶液、泥水、油水、酒精燈、鐳射筆、帶鐵圈的鐵架臺、漏斗、玻璃棒,課堂上我講學生聽;我做實驗學生看;我提出問題學生答。一節課下來,課堂上沒有什麼興奮點,我也感覺很乏味!
調整如下:寫了預習提綱***表格形式***、選了6道難度較小但基礎性很強的習題,印發給學生,準備了學生實驗:硫酸銅溶液、氯化鐵溶液、泥水、油水、酒精燈、鐳射筆、***2人一組***帶鐵圈的鐵架臺、漏斗、玻璃棒***8人一組***、制好了氫氧化鐵膠體[整個準備過程工程浩大、歷時一天]
6班:上課帶著書本和預習提綱進入實驗室,講到膠體和溶液的區別時讓學生拿鐳射筆照射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鐵膠體,學生較高興和興奮,嘴裡也說個不停;指導學生做膠體和濁液區別的實驗,因為儀器不夠,8個人一組,2人做,其餘6人指揮,課堂很“活躍”;因為膠體具有一定的介穩定性,因此本節課我安排2個探究實驗,拿2支試管分別取氫氧化鐵膠體少許,分別加熱、加入硫酸銅溶液少許,觀察現象,學生對這個實驗非常興奮!整節課,因為要領學生填預習提綱的表格,要板書、要講解、要組織、指導學生做實驗及分析實驗,雖然學生很興奮,但我感覺很累,而且提綱上準備的題沒做。
調整如下:製作課件***耗時一上午******上課我就不用再板書很多***、將配好的氫氧化鐵膠體全部倒掉而改配三氯化鐵溶液、鐵架臺只准備4個、給學生準備的3支試管中,一半學生的其中一支試管裝了三分之一的水、讓學生課前把預習提綱填好,做充分的預習,提綱上的題能做的做一做。
5班:在班級上課,實驗儀器擺在課桌上,多媒體開啟,一開始感覺不錯,講課時,因為學生做了充分的預習,因此課堂教學進行很快,學生配合較好。當講到膠體制備和實驗時,我做如下安排:全班學生分兩大組:一組按教材做***事先試管中已經準備水***,另一組直接在試管中加少量三氯化鐵溶液,加熱。學生很興奮,但操作不是很規範,我稍微指點了一下。當學生問我:老師,我這個是嗎?有好幾個都這樣問我,我說:你們已經預習了,應該知道怎樣去檢驗自己的實驗結果吧?!學生大悟!有的學生得到的是紅褐色的膠體,而有的學生得到的是沉澱,問我為什麼?我說:按書上的要求做了嗎?重新做一下試試。當進行膠體和濁液的比較時,我叫了4名同學***主動參與的***到前面來,分別站在班級4行同學的第一張桌做實驗,學生觀察的很認真而又很肅靜,實驗結束,做實驗的同學將自己的實驗結果在同學之間進行了展示,我進行了總結。接下來做了預習提綱上的習題,總結了一下本節課,留了作業。然後我拿幾個同學制的膠體進行對比,問:為什麼有的同學是紅褐色的均一穩定的膠體而有的同學製得的確是紅褐色沉澱呢?學生也詫異!我指出這是膠體的聚沉現象,從而提出探究實驗:1是將氫氧化鐵膠體加熱,2是在氫氧化鐵膠體中加入硫酸銅溶液,分別觀察現象。這時下課了,我讓學生下課再去實驗。本節課我感覺進行的很順利,應用課件省事了***但主要內容還在黑板上,只是表格在幻燈片上***、而且課前學生預習的好上課配合的也不錯,只是感覺實驗時間較短。
調整如下:課件不用了,實驗用品重新搬回實驗室,預習提綱可以不填
8班:在實驗室上課,講到三種分散系:溶液和膠體、濁液時,只講三種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大小,然後開始做實驗製備氫氧化鐵膠體及驗證它與溶液、濁液的比較***先閱讀教材明確步驟和注意事項***,過程與5班一樣,但時間要長一些,爭取每個同學都做實驗,中間我適當的巡視、指導,拿出成功的實驗結果給全班同學展示,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很放得開,實驗結束後我讓學生拿出預習提綱,根據實驗觀察完成三種分散系比較的表格,學生很認真去思考,我感覺不錯,培養學生自主整理能力。然後我總結學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出探究實驗,學生繼續去做實驗,雖然題沒做,但因為幾乎每個學生都親自動手做了實驗、觀察實驗感受了實驗帶給他們的新奇,所以整節課學生都很興奮。
這一節課,我花了很多心思,在備課時思考怎樣講、準備什麼實驗、在準備實驗過程中還在思考實驗怎樣做才更實際效果更好,比如準備6班實驗時,我事先把膠體配好了***因為如果讓學生做,一是準備的儀器多二是怕學生做不成功耽誤事***,上課時我在前面演示如何製備膠體,但這樣做下課後總感覺是個遺憾,所以我準備5班學生的實驗時,填加了製備膠體的實驗。因為教材中說到用燒杯加熱,但我考慮到實驗室的鐵架臺、石棉網、鐵圈不夠而且拿到班級很佔地方,所以我將燒杯都改為試管,這樣方便一些;製備膠體時教材分2步驟,我讓一部分同學是試試直接加熱三氯化鐵溶液,其實這也是為以後學習鹽類的水解做鋪墊。另外,這節課其實學生實驗也很多,為了學生進行,每人都參與,所以上8班課時我講的較少,留給學生的時間比較寬鬆。因為學生初中根本沒怎麼做過實驗,所以很新奇,很興奮,很有興趣,願意去做。本節課相對來說需要學生掌握的不是很多,所以我想把課堂還給學生。通過這次實驗,也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因為他們從中領會了化學的新奇!
雖然這一節課,我用4種方式去講,但不是隨意的,是用心去調整,看哪一種方式更利於課堂教學的提高,因為我們的課時不多,必須向40分鐘課堂要質量,所以現在我在摸索,摸索出一條適合我校學生的有效的教學之路!
:金屬鈉的知識
《化學必修1》教材中關於《金屬的化學性質》中,鈉是典型的活潑金屬。有位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時,做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學生實驗】首先學生通過實驗獲得一些認識,實驗的同時請同學們仔細記錄實驗現象。
***1***取一小塊鈉,觀察表面,切開再觀察。
***2***由學生取一小塊鈉,放在石棉網上加熱,觀察現象。
***3***由學生取一小塊鈉投入到盛有水的燒杯中,並滴加幾滴酚酞。
***4*** [演示實驗]收集鈉與水反應生成的氣體,並進行驗證。
【學生活動】 討論剛才的實驗現象,分析、歸納得出鈉的性質。
實驗***1***結論:鈉是銀白色金屬,放置在空氣中會被氧化而變暗。
實驗***3***結論有爭議:學生均認為鈉與水反應聽到響聲證明有氣體生成,酚酞變紅證明產生鹼性物質。但對其他現象爭論如下:
【學生甲】鈉浮在水面上,說明鈉的密度比水小。
【學生乙】鈉浮在水面上,也可能是由於產生的氣體使鈉浮起來。
【學生丙】鈉成球狀遊動,是由於反應放熱,把鈉熔化成球狀。
【學生丁】鈉成球狀遊動,可能是由於速度太快讓人看上去是圓的。但是,即便是速度導致的圓形,也不能說明反應放熱。
實驗***4***結論:鈉與水反應產生氫氣。
【討論】歸納總結金屬鈉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存在、儲存、用途。
符合新課標理念下自主學習教學案例設計,較好地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新理念;要以實驗、討論、提問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積極地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要引導學生體驗實驗的過程,完善自身的認知結構;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真正實現自主學習。
1、自主學習含義:通過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使之不僅會學習,而且愛學習,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2、自主學習實質:就是在使學生掌握大綱所要求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處,還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未來的發展,通過自主學習,要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主動發展的精神及及自我完善的意識。
3、自主學習特徵:
***1***自主性***最典型***
學生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器,而應該是能夠主動去探索知識,按照自己的學習方式去學習化學,認識化學的原理以及應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傳統授課,教師往往收集大量資訊,展示給學生,學生被動地聽,課後印象不一定很深刻。如果放手讓學生去做,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選擇喜歡的內容,然後分組自主學習,以學生活動為主體,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了學習全過程當中,所學知識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2***民主性:自主學習不是教師把現成的東西給學生,而是讓學生經過展示、討論、實驗、提升來得出。
***3***合作性:自主學習有時與合作學習同時進行,效果會更好。
***4***應用性:自主學習和應用緊密結合在一起,自主學習的動機源於知識的應用。如消毒劑是怎麼回事?學生就會總結出如下的知識:
消毒劑歸納
種類 | 有效成份 | 應用 |
酒精溶液 | CH3CH2OH | 面板等消毒 |
碘酒 | I2 | 面板等消毒 |
雙氧水 | H2O2 | 面板等消毒 |
臭氧 | O3 | 病毒汙染物環境消毒 |
過氧乙酸 | CH3COOOH | 病毒汙染物環境消毒 |
氯氣 | Cl2 |
環境、物品表面、餐具、 飲用水、汙水、排洩物、 垃圾等消毒 |
漂白粉 | Ca***ClO***2 | |
二氧化氯 | ClO2 | |
84消毒液 | NaClO | |
福爾馬林 | HCHO | 醫療器械消毒、浸製標本 |
***5***創新性:採用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找到所爭議問題的答案,充分的實現了新課標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自主學習策略
***1*** 教師要轉變教育思想,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
樹立一種以人為本的思想,學生不再是知識的接受器,而是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發現每個學生的強項。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關係。在學識上只是聞道有先後,學術有專攻。學生的特長,我們可以教學相長。把課堂大膽地交給學生,教師只是一種導演的角色,師生之間平等的關係,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
***2***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重視和改進實驗教學是實施“自主學習”有效途徑
只要是條件允許,我們可以大膽地把書本上原來驗證性的、總結性的實驗引到課堂中間形成一種探索性實驗,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去循著科學發展的過程,去認識到一些規律和生活中要注意的事情。實驗一旦完成,學生就獲得了一些成功的喜悅,並且從中也激發了他學習的興趣,同時提高了他學習的能力。
***3*** 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動機和興趣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核心
教師積極創設氛圍,那麼就給學生自主學習鋪設了一條道路。從生活中發現化學,然後用化學知識去解決它,就使學生覺得化學就在我們身邊,激發了學習興趣,使學生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4*** “討論、質疑”是“自主學習”的基本方法之一
學習當中要克服原來束縛於學生的一種思維──灌輸式的教育,以及他在這個框架之內思考的一些問題。在自主教育過程中,要去解放學生的思想,解放他們的大腦,解放他們的手、眼睛、嘴,讓他們去觀察、思考;解放他們的心,讓心裡裝著這樣一個探究事實的思考方式和記憶的一種能力。
***5***處理好教師引導與自主學習的關係
學生自主學習並不意味著對學生放任自流,並不意味著對教師要求降低。要求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進一步提高質量上面下功夫。
教師要處理好自主學習與其它學習模式的關係。教師不拘一格地將多種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起來,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真正實現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發展。
:膠體
膠體是物質的一種存在形式,是一種混合物體系。因此膠體知識與學生以前所學的知識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種物質所特有的性質,而是物質的聚集狀態所表現出來的性質,這對學生而言是一個較為陌生的領域,是學生通過分類思想來研究物質、觀察物質新的切入點。教材根據這一特點,結合分類方法介紹了按照分散質和分散劑所處的狀態得出9種分散系,然後從分散質粒子的大小引出了膠體的概念,再通過實驗對膠體與溶液、濁液的探究,得出膠體的重要性質----丁達爾效應。目的是使學生在瞭解膠體的這一重要性質的基礎上,認識到物質的性質不僅與物質的結構有關,還與物質的存在狀態有關,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
我擔任4個班的化學教學,這節課我採用了4種方式,不是早就計劃好的而是臨時調整的:
7班:課前只是告訴了學生預習本節課,我準備了我用的一組實驗用品:硫酸銅溶液、氯化鐵溶液、泥水、油水、酒精燈、鐳射筆、帶鐵圈的鐵架臺、漏斗、玻璃棒,課堂上我講學生聽;我做實驗學生看;我提出問題學生答。一節課下來,課堂上沒有什麼興奮點,我也感覺很乏味!
調整如下:寫了預習提綱***表格形式***、選了6道難度較小但基礎性很強的習題,印發給學生,準備了學生實驗:硫酸銅溶液、氯化鐵溶液、泥水、油水、酒精燈、鐳射筆、***2人一組***帶鐵圈的鐵架臺、漏斗、玻璃棒***8人一組***、制好了氫氧化鐵膠體[整個準備過程工程浩大、歷時一天]
6班:上課帶著書本和預習提綱進入實驗室,講到膠體和溶液的區別時讓學生拿鐳射筆照射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鐵膠體,學生較高興和興奮,嘴裡也說個不停;指導學生做膠體和濁液區別的實驗,因為儀器不夠,8個人一組,2人做,其餘6人指揮,課堂很“活躍”;因為膠體具有一定的介穩定性,因此本節課我安排2個探究實驗,拿2支試管分別取氫氧化鐵膠體少許,分別加熱、加入硫酸銅溶液少許,觀察現象,學生對這個實驗非常興奮!整節課,因為要領學生填預習提綱的表格,要板書、要講解、要組織、指導學生做實驗及分析實驗,雖然學生很興奮,但我感覺很累,而且提綱上準備的題沒做。
調整如下:製作課件***耗時一上午******上課我就不用再板書很多***、將配好的氫氧化鐵膠體全部倒掉而改配三氯化鐵溶液、鐵架臺只准備4個、給學生準備的3支試管中,一半學生的其中一支試管裝了三分之一的水、讓學生課前把預習提綱填好,做充分的預習,提綱上的題能做的做一做。
5班:在班級上課,實驗儀器擺在課桌上,多媒體開啟,一開始感覺不錯,講課時,因為學生做了充分的預習,因此課堂教學進行很快,學生配合較好。當講到膠體制備和實驗時,我做如下安排:全班學生分兩大組:一組按教材做***事先試管中已經準備水***,另一組直接在試管中加少量三氯化鐵溶液,加熱。學生很興奮,但操作不是很規範,我稍微指點了一下。當學生問我:老師,我這個是嗎?有好幾個都這樣問我,我說:你們已經預習了,應該知道怎樣去檢驗自己的實驗結果吧?!學生大悟!有的學生得到的是紅褐色的膠體,而有的學生得到的是沉澱,問我為什麼?我說:按書上的要求做了嗎?重新做一下試試。當進行膠體和濁液的比較時,我叫了4名同學***主動參與的***到前面來,分別站在班級4行同學的第一張桌做實驗,學生觀察的很認真而又很肅靜,實驗結束,做實驗的同學將自己的實驗結果在同學之間進行了展示,我進行了總結。接下來做了預習提綱上的習題,總結了一下本節課,留了作業。然後我拿幾個同學制的膠體進行對比,問:為什麼有的同學是紅褐色的均一穩定的膠體而有的同學製得的確是紅褐色沉澱呢?學生也詫異!我指出這是膠體的聚沉現象,從而提出探究實驗:1是將氫氧化鐵膠體加熱,2是在氫氧化鐵膠體中加入硫酸銅溶液,分別觀察現象。這時下課了,我讓學生下課再去實驗。本節課我感覺進行的很順利,應用課件省事了***但主要內容還在黑板上,只是表格在幻燈片上***、而且課前學生預習的好上課配合的也不錯,只是感覺實驗時間較短。
調整如下:課件不用了,實驗用品重新搬回實驗室,預習提綱可以不填
8班:在實驗室上課,講到三種分散系:溶液和膠體、濁液時,只講三種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大小,然後開始做實驗製備氫氧化鐵膠體及驗證它與溶液、濁液的比較***先閱讀教材明確步驟和注意事項***,過程與5班一樣,但時間要長一些,爭取每個同學都做實驗,中間我適當的巡視、指導,拿出成功的實驗結果給全班同學展示,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很放得開,實驗結束後我讓學生拿出預習提綱,根據實驗觀察完成三種分散系比較的表格,學生很認真去思考,我感覺不錯,培養學生自主整理能力。然後我總結學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出探究實驗,學生繼續去做實驗,雖然題沒做,但因為幾乎每個學生都親自動手做了實驗、觀察實驗感受了實驗帶給他們的新奇,所以整節課學生都很興奮。
這一節課,我花了很多心思,在備課時思考怎樣講、準備什麼實驗、在準備實驗過程中還在思考實驗怎樣做才更實際效果更好,比如準備6班實驗時,我事先把膠體配好了***因為如果讓學生做,一是準備的儀器多二是怕學生做不成功耽誤事***,上課時我在前面演示如何製備膠體,但這樣做下課後總感覺是個遺憾,所以我準備5班學生的實驗時,填加了製備膠體的實驗。因為教材中說到用燒杯加熱,但我考慮到實驗室的鐵架臺、石棉網、鐵圈不夠而且拿到班級很佔地方,所以我將燒杯都改為試管,這樣方便一些;製備膠體時教材分2步驟,我讓一部分同學是試試直接加熱三氯化鐵溶液,其實這也是為以後學習鹽類的水解做鋪墊。另外,這節課其實學生實驗也很多,為了學生進行,每人都參與,所以上8班課時我講的較少,留給學生的時間比較寬鬆。因為學生初中根本沒怎麼做過實驗,所以很新奇,很興奮,很有興趣,願意去做。本節課相對來說需要學生掌握的不是很多,所以我想把課堂還給學生。通過這次實驗,也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因為他們從中領會了化學的新奇!
雖然這一節課,我用4種方式去講,但不是隨意的,是用心去調整,看哪一種方式更利於課堂教學的提高,因為我們的課時不多,必須向40分鐘課堂要質量,所以現在我在摸索,摸索出一條適合我校學生的有效的教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