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必修一地理的知識點總結

  高中的地理比起初中來要難了很多,將知識點總結是學習地理的一種方法,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識點的總結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的必修一地理的知識點

  1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宇宙環境

  一、重點內容分析: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不斷深化

  宇宙是物質的、運動的

  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天體***會舉例:恆星等;還有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

  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天體系統的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

  河外星系——總星系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陽系圖:八大行星按結構特徵的分類及各自的成員***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帶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體:太陽***質量最大***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環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太陽光照穩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適宜的日地距;適宜的體積與質量

  太陽的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球的重大的影響

  來源:太陽中心的核聚變

  影響:是自然界水、大氣、生物迴圈的主要動力;生產和生活的能量***太陽能和化石燃料***

  太陽黑子和耀斑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大氣分層太陽活動型別太陽活動比較對地球影響

  光球層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誌對氣候:降水與黑子數的相關性干擾電離層,影響短波通訊干擾地球磁場,引起磁暴

  色球層耀斑最強烈的太陽活動顯示;但兩者常相伴出現,活動週期為11年

  地球自轉的方向及週期

  自轉方向:自東向西;北極逆時針;南極順時針

  週期:1個恆星日

  晝夜更替和地方時產生的原因——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一、二

  晝夜更替

  晨昏線的含義、位置

  太陽高度的概念: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陽高度?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0

  晝夜更替的週期及意義:1個太陽日***24小時***

  不同經度地方時不同

  自西向東自轉:地方時東早西晚;每15經度地方時差1小時

  地轉偏向力對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影響——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處不偏

  影響:風向;洋流;河流兩岸沖刷和泥沙堆積狀況

  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週期、黃赤交角

  公轉方向:同自轉相同

  公轉軌道:近似正圓的橢圓;近日點和遠日點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週期:1個恆星年

  速度的變化:近日點最快;遠日點最慢

  黃赤交角***體現自轉和公轉的關係***

  重視黃赤交角的立體圖和平面圖:

  理解圖上重要的點、線、面、角及其關係,並要求會畫、會描述

  地軸、晨昏線、赤道面、黃道面、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太陽直射光線***點***

  黃赤交角與地軸的軌道傾角的關係

  黃赤交角的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地表位置的移動——地表太陽輻射量的時間分配變化

  明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及週期:——以1迴歸年為週期,在南北迴歸

  線間往返移動***線上有一次直射;線間有兩次直射***

  黃赤交角的變化會導致五帶範圍的什麼變化?

  “二分二至圖”

  地球位置及相應的日期和節氣、公轉方向、地軸指向、近遠日點的大致位置、公轉速度的變化

  10、四季與五帶的形成

  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正午太陽高度角的週年變化:

  同日不同緯度的分佈規律:由直射點所在緯線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緯度不同季節的變化:近大遠小***6月22日前後?12月22日前後?***

  晝夜長短的週年變化:

  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於夜,緯度越高晝越長

  直射點移向的半球晝漸長

  6月22日前後,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內有極晝

  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及以內有極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赤道?——全年晝夜平分

  四季的劃分:***中緯度明顯***

  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太陽最高、白晝最長的時間為天文夏季

  太陽最低、白晝最短的時間為天文冬季

  2高一地理的知識點具體的總結

  春秋是其中的過渡

  三種四季;24節氣

  五帶的劃分:

  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緯度分佈狀況——太陽輻射量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五帶形成

  五帶界線及各自現象;五帶是氣候劃分和自然帶劃分的基礎

  地中海地區的氣候特點是?***乾熱——夏季/曖溼——冬季***因為受***副高/西風***控制

  非洲北部的熱帶草原呈現***一片蔥綠/一片枯黃***景觀,因為受***赤道低壓/信風***控制

  北京此時的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寒冷乾燥***,主要因為***東南季風/西北季風***的影響

  亞歐大陸上***亞洲低壓/亞洲高壓***勢力強盛

  東亞刮***東南風/西北風***,原因是***海陸熱力差***

  南亞刮***西南風/東北風***,原因是***東南季風北移過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風或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冬季刮東北風的原因是海陸熱力差***

  北印度洋環流呈***順時針—海水東流—因為刮西南風/逆時針—海水向西流—因為刮東北風***

  當地球公轉到***A/C***點時,長江口附近海域的鹽度最***低/高***

  當地球執行到D到A的過程中:珠江、長江處於汛期***因為雨季雨水補給***

  從A到B的過程中:黃河***雨季到來***、塔里木河處於汛期***夏季冰川融水最多***

  2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大氣環境

  一、重點內容分析

  1、大氣的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體雜質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層大氣組成:穩定比例的幹潔空氣***氧氮為主***、含量不穩定的水汽、固體雜質

  氮--生物體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溫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護傘,吸收紫外線

  水汽和固體雜質--成雲致雨;雜質:凝結核

  2、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各層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大氣分層氣溫隨高度變化氣流狀況其它特徵與人類關係

  對流層越高越低對流佔3/4大氣質量;水汽和塵埃;各緯度層高不一致天氣現象

  平流層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飛行;存在臭氧層

  高層大氣存在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太陽活動干擾短波通訊

  3、大氣的受熱過程

  ***1***根本能量源:太陽輻射***各類輻射的波長範圍及太陽輻射的性質--短波輻射***

  ***2***大氣的受熱過程***大氣的熱力作用***--太陽晒熱大地,大地烤熱大氣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三種形式及各自現象***用例項說明***

  影響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陽高度角***各緯度削弱不同***

  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瞭解地面輻射***紅外線長波輻射***;大氣輻射***紅外線長波輻射***

  保溫作用的過程:大氣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大氣逆輻射將熱量還給地面

  ***圖示及例項說明--如霜凍出現時間;日溫差大小的比較***

  保溫作用的意義:減少氣溫的日較差;保證地球適宜溫度;維持全球熱量平衡

  4、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

  ***1***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冷熱不均***各緯度之間;海陸之間***

  3高一地理的知識點具體的總結

  ***2***大氣運動形式:

  最簡單形式:熱力環流***圖示及說明***;舉例:城郊風;海陸風;季風主要原因

  熱力環流分解:冷熱不均引起大氣垂直運動

  水平氣壓差水平氣流由高壓流向低壓

  大氣水平運動***風***:

  形成風的根本原因:冷熱不均

  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水平壓差***或水平氣壓梯度力***

  影響風的三個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風向的決定:1力風***理論風***--垂直於等壓線,高壓指向低壓

  2力風***高空風***--平行於等壓線,北右偏,南左偏

  3力風***實際地表風***--斜穿等壓線,北右偏,南左偏

  注意北半球實際地表氣壓場中的某點風向的畫法

  5、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形成

  ***1***無自轉,地表均勻--單圈環流***熱力環流***

  ***2***自轉,地表均勻--三圈環流

  ***3***三圈環流的組成:0-30低緯環流;30-60中緯環流;60-90高緯環流

  地表形成7壓6風:緯向分佈的理想模式***帶狀***

  各氣壓帶的乾溼狀況***低壓溼;高壓幹***

  各風帶的風向及乾溼狀況***信風一般較幹;西風較溼***

  極鋒:60度附近,由盛行西風和極地東風相遇形成

  氣壓帶和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季節性南北移動而移動

  ***4***海陸分佈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實際地表狀況***塊狀***

  最重要的影響:海陸熱力差

  表現***大氣活動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亞歐大陸-亞洲低壓;太平洋上高壓

  北半球1月***冬季***:亞歐大陸-亞洲高壓;太平洋上低壓

  ***5***季風環流***重檢視示***

  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氣環流的組成部分;東亞季風最典型

  季風的成因:主因--海陸熱力差***可解釋東亞的冬夏季風;南亞的冬季風***

  南亞夏季風的成因--南半球東南信風北移過赤道右偏成西南風

  ***或概括說: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季風的影響:季風的共性特點:雨熱同期;降水量季節變化大,易有旱澇災

  東亞的兩種季風氣候及各自分佈區***以秦淮一線為界***;各自氣候特點

  --溫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北季風區;冬乾冷;夏溼熱

  --亞熱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南季風區;冬溫和少雨;夏溼熱

  --東亞兩種季風氣候的冬夏季風風向相同,成因相同

  --注意季風區城市工業佈局中大氣汙染企業的分佈

  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

  --全年高溫,旱季***東北季風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風控制***交替

  季風區是世界上水稻種植業主要分佈地區

  --東亞、南亞和東南亞的季風氣候區和東南亞的熱帶雨林氣候區

  6、大氣環流與水熱輸送的關係——是對大氣環流作用的總結

  ***1***全球性的大氣環流:

  促進了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與水汽的交換;

  調整了全球的水熱分佈;

  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幾類重要氣候的成因:

  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40之間大陸西岸;冬受西風控制,暖溼;夏受副高控制,乾熱

  熱帶草原氣候:

  南北緯10-20度之間;全年高溫,雨季受赤道低壓控制,乾季受信風控制

  溫帶海洋性氣候:

  南北緯40-60之間大陸西岸;全年受西風控制,氣候暖溼

  熱帶雨林氣候:

  赤道附近;全年溼熱,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

  三種季風氣候:***見以上分析***

  7、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鋒面系統

  鋒面類別圖示符號表示過境前天氣過境時天氣降水位置舉例

  冷鋒暖氣團控制:晴;氣壓低陰天、下雨、颳風、降溫鋒後冬寒潮;夏我國北方暴雨

  暖鋒冷氣團控制:晴;氣壓高連續性降水鋒前

  低壓***氣旋***和高壓***反氣旋***系統

  氣壓:高低壓

  氣流:氣旋和反氣旋

  3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氣壓

  中心氣壓水平氣流方向垂直氣流方向中心天氣狀況舉例其它影響

  氣旋低北逆南順向上陰雨亞洲低壓沿槽線形成鋒面

  反氣旋高南順北逆向下晴亞洲高壓

  鋒面氣旋***重要!***

  要求:圖上每一個天氣系統的識別;

  不同地點所受天氣系統的控制及出現的天氣現象

  8、地理位置、大氣環流、地形等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氣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緯度位置:決定太陽輻射——氣候差異的最基本原因——決定熱量或氣溫

  B海陸位置:

  例如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溫差小,溼度較大;大陸性反之

  大陸東岸季風氣候形成是由於海陸之間的熱力性質的差異

  大氣環流***氣壓帶和風帶***

  特點:雙重性質——各緯度、海陸之間水熱交換;直接控制某地氣候特點***水熱狀況***

  下墊面***地表狀況***;最近地面大氣直接熱源與水源

  其它影響氣候的因素:人類活動、洋流***寒流降溫減溼;暖流增溫增溼***

  氣候型別

  氣候特點***會判斷氣溫降水圖;會描述***

  氣候要素:氣溫、降水

  以溫定帶——月均溫在15度以上,為熱帶氣候

  月均溫最低在0-15度,為亞熱帶氣候

  月均溫最低在0以下,溫帶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除外***

  以水定型——熱帶氣候分為四種: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乾旱;

  熱帶季風氣候:旱雨兩季

  熱帶草原氣候:旱雨兩季

  亞熱帶氣候分為兩種:

  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冬雨夏幹

  溫帶氣候分為三種:

  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溼潤

  氣候成因

  季風氣候成因:三種季風氣候

  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氣候:

  地中海氣候***副高和西風***;熱帶草原氣候***信風和赤道低壓***

  單一氣壓帶和風帶控制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壓***;溫帶海洋性氣候***西風***

  氣候分佈

  大陸東岸氣候:三種季風氣候

  大陸西岸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大陸內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9、地球溫室效應、臭氧層的破壞、酸雨等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危害

  現象產生原因汙染物危害對策

  溫室效應燃燒礦石燃料毀林特別是熱帶森林的破壞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原因?***對沿海低地構成直接威脅引起各地區降水和乾溼狀況的變化,進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具體表現?***

  提高能源利用率,採用新能源;努力加強國際間的合作;植樹造林

  臭氧層的破壞使用製冷裝置等消耗臭氧物質氟氯烴等太陽紫外輻射增加: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業造成破壞

  全球合作,減少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排放;積極研製新型製冷系統

  酸雨燃燒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車尾氣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氣體

  水體酸化,影響魚類生長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腐蝕建築物和文物古蹟危及人體健康

  最根本途徑:減少人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如清潔煤技術;清潔燃燒技術;廢氣再利用***燃燒低硫煤或其它清潔能源

  4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陸地與海洋環境

  主要造岩礦物和三大類岩石

  化學元素——礦物——礦產

  造岩礦物——岩石

  主要的造岩礦物:石英、雲母、長石、方解石等

  按成因分為三大類岩石:

  岩漿岩:

  分為侵入岩***如花崗岩——長石、石英、雲母組成***和噴出巖***如玄武岩***

  花崗岩是優良的建材和裝飾材料

  沉積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層***其中往往有化石***

  石灰岩是燒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

  變質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組成,是優良的建材和裝飾材料***

  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內容,以及板塊運動對地表的影響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

  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斷裂構造***如海嶺、海溝等***分成6大板塊P97圖4-11

  板塊不斷運動,板塊內部較穩定;

  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帶***

  板塊運動對地表的影響——形成海陸分佈、陸地地貌格局

  板塊張裂邊界***生長界***:形成裂谷與海洋,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塊擠壓邊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脈

  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擠壓——海溝;島弧、海岸山脈

  陸陸板塊擠壓——巨大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是亞歐板塊與印度

  洋板塊擠壓形成

  地殼物質迴圈的組成、過程及其對地表的影響

  ***1***地殼物質迴圈——自然界四大迴圈之一***其餘為大氣環流、水迴圈、生物迴圈***

  其組成和過程圖示:

  外力作用***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

  沉積岩岩漿岩***噴出巖和侵入岩***

  變質岩岩漿

  熔化

  ***2***地殼物質迴圈對地表的影響

  概括:

  內外力不斷相互作用,地內與地外的能量轉化和物質交換,特別是由大氣、水、生物界直接參與並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質迴圈,對地表形態有深刻影響,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變化、土壤層的發育與此密切相關。

  具體表現:

  地質作用:引起地殼及其表面形態變化的作用***長期來看以內力為主***

  地質作用分類主要來源作用結果主要表現形式其它

  內力作用地球內能使地表高低不平地震、火山地殼運動***水平運動為主和垂直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

  外力作用太陽輻射使地表趨於平坦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其中風力和流水的作用圖要求會識別:P99—P100圖***

  水蝕地貌***水流使溝谷加寬加深;瀑布、峽谷、黃土高原表面溝壑縱橫***水積地貌***山麓沖積扇、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及河口三角洲***風蝕地貌***風蝕溝谷、風蝕蘑菇、戈壁***風積地貌***沙丘、黃土高原***

  其中地殼運動的結果——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基本形態地貌表現與人類生產關係

  褶皺背斜、向斜***要求會依據傾斜形態判斷***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形倒置及成因: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頂部:油、氣背斜適合修地下隧道向斜槽部:水

  斷層沿斷裂面兩側巖塊錯位東非大裂谷、華山北坡大斷崖;上升巖塊:華山、廬山、泰山下降巖塊: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工程建設遇斷層加固或避開

  陸地水體型別及其相互關係

  陸地水體型別

  分類備註

  空間分佈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地下水:潛水、承壓水***圖4.21要會判斷***

  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體,分佈於兩極與高山地區,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體,但主要為深層地下水,開發難度較大;動態水是人們開發利用的重點,其中以河流水最為重要

  水迴圈週期靜態水:冰川水、內陸湖泊、深層地下水等動態水:地表水、淺層地下水

  利用程度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其它

  陸地水體的相互關係***以河流為例***

  其中大氣降水是陸地水最主要的補給

  注:課本P103的兩幅圖要會判別各是哪種補給。

  補給型別汛期時間影響因素在我國的分佈

  雨水雨季***我國為夏秋***雨量東部季風區

  冰川融水夏季氣溫***冬季斷流***西北地區

  河、湖、地下水間有水源互補關係***決定於水位是否更高***;自然界水資源不斷運動更新和相互迴圈轉化湖泊水和水庫可調節河流徑流季節和年際變化***如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鄱陽湖和洞庭湖***

  海水溫度和鹽度及其與環境的關係

  海水溫度的分佈規律:

  A北半球海洋熱量收支隨緯度的變化——P70圖3-3

  ***圖中熱量收支因素、盈餘區和虧損區所分佈的溫度帶、由盈轉虧點所在緯度***

  B表層海溫的緯度分佈——P71圖3-5

  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原因在於熱量收支隨緯度的變化結果***

  6高一地理的知識點具體的總結

  C垂直海溫的變化——P70圖3-4

  隨深度增加而遞減***注意圖中曲線變化趨勢***;1000米以下深層海水保持低溫狀態

  海水鹽度

  A海水中鹽類物質的質量分數;世界大洋平均鹽度為3.5%

  B表層鹽度的緯度分佈規律——P71圖3-5

  由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向兩側高低緯度減少

  原因:赤道略低——赤道多雨,降水多於蒸發;

  副熱帶最高——副高控制,蒸發大大多於降水

  向高緯減小——溫度降低,蒸發弱,降水多於蒸發

  C影響鹽度的因素

  降水與蒸發的對比:外海與大洋;從低緯向高緯鹽度高低的主要因素

  淡水注入:近岸***河口***

  D紅海鹽度最高——副熱帶;淡水注入少

  波羅的海鹽度最低——大量淡水注入;降水多於蒸發;

  長江口海域鹽度夏低冬高——夏季是長江汛期

  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

  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種

  波浪:風浪、海嘯等

  潮汐:日月引力下海水週期性漲落現象

  洋流:流向常年較穩定、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義

  洋流成因

  A大氣運動和近地面風帶——主要動力;

  如風海流:

  信風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西風漂流;北印度洋季風環流冬逆夏順

  B海水密度不均——區域性海域洋流的原因

  如密度流: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間的表層洋流

  C補償作用

  如補償流:祕魯漁場的上升流

  洋流的地理意義

  A汙染物的自淨與擴散

  B高低緯度之間熱量輸送與交換,調節全球的熱量分佈

  縱向的寒流降溫減溼;暖流增溫增溼***要會根據海水等溫線判斷寒暖流—例P90圖3-33***

  ***如北大西洋暖流對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影響;

  澳大利亞西海岸和祕魯太平洋沿岸荒漠成因***

  C形成大漁場

  寒暖流交匯:如紐芬蘭漁場和日本的北海道漁場***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

  上升流:祕魯漁場

  D航海

  海洋的主要環境問題以及保護海洋環境的主要措施

  主要環境問題表現來源保護海洋環境的主要措施

  海洋汙染主要來源為工業排汙汙染物如重金屬、農藥、石油石油汙染:主要來源為沿海工業生產和海運船;目前治汙重點在於石油洩漏

  1、《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保障領海和專屬經濟區的權益2、防治汙染3、可持續的漁業生產;保護海洋生物資源和海洋生態環境4、沿海工程建設要進行科學論證、合理規劃和實施

  海洋生態破壞1、海洋汙染2、人類的生產活動:圍海造田、濫捕等3、自然環境的變化: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

  自然界水迴圈的主要環節及其對地表的影響

  水迴圈是自然界四大迴圈之一

  ***1***圖中淺藍色箭頭表示海陸間大迴圈的六個環節;

  其意義:陸地水得到補充和更新,水資源得以再生

  ***2***圖中灰色和深色箭頭分別表示陸地和海洋上的各自水迴圈

  其中由陸地迴圈補給陸地水體的水量很少

  水迴圈對地表的影響

  A不斷更新淡水資源,維護全球水的動態平衡,是最活躍的物質迴圈之一

  B對地表太陽輻射能起著吸收、轉化、傳輸和調節的作用,從而使地表各圈層間、陸地海洋之間實現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

  C影響全球氣候和生態

  D塑造地表形態,如水蝕地貌、水積地貌等

  10、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及生物對環境的指示作用

  生物對地理環境的作用,歸根結底是由於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無機物有機物;太陽能生物能***或化學能***

  生物迴圈:綠色植物合成有機質動物

  環境微生物分解

  ***其中粉色箭頭表示有機質流動;黑色箭頭表示無機質流動***

  生物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促使自然界物質和化學元素遷移運動、能量流動轉化,從而把地理環境中有機界和無機界聯絡起來。

  改造三大圈層,地球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形成了適宜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

  大氣圈成分的改變;

  陸地水成分的改變;綠色植物參與水迴圈,改善了陸地水分狀況

  生物出現後加快了岩石風化,促進了土壤的形成;沉積岩多是在生物的參與下形成的

  環境效益***因地而異***: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2

  A淨化空氣、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從而改善生態條件,保護農田、牧場,保障農牧業穩產高產;

  B城市綠地具有吸菸除塵、過濾空氣、降低噪音及美化環境的作用

  生物對環境的指示作用

  植物生長對環境***其中氣候的光、熱、水的影響制約突出***依賴性大,並適應環境,因而對環境有明顯的指示作用

  駱駝刺——乾旱環境;荷花——水溼環境;

  “棗發芽,種棉花”——植物對氣候的指示;

  矮牽牛葉片受損——二氧化硫汙染的指示

  11、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形成過程:

  風化低等生物著生高等植物著生

  岩石成土母質原始土壤成熟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過程起著主導作用

  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質上著生,標誌成土的開始

  生物的出現,使巖體風化加快,母質肥力不斷髮展;

  生物對母質的改造:一是有機質的積累過程;二是養分元素的富集過程

  選擇性吸收光合作用

  礦物養分植物有機質

  土壤肥力腐殖質

  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處於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相互緊密接觸的過渡地帶,是陸地環境各要素綜合作用的產物;

  土壤是地表物質迴圈和能量轉化非常活躍的場所,是聯絡有機界和無機界的中心環節;

  土壤具有能夠生長植物的肥力特性,為植物生長提供條件,從而使地表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

  12、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係***待查***

  自然資源能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

  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需要一定的技術條件和資金投入

  13、土地資源、氣候資源、海洋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物資源的特徵和組成

  ***1***陸地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屬性組成共性特徵

  土地資源可再生陸地自然資源是有限的陸地自然資源的利用潛力是無限的陸地自然資源有一定的分佈規律一個地域的自然資源組成相互聯絡的整體

  氣候資源可再生光、熱量、降水、風等

  水資源可再生

  生物資源可再生

  礦物資源非可再生

  ***2***海洋資源

  型別組成特徵

  海洋化學資源食鹽、鎂、溴、淡水等

  海洋生物資源魚、蝦、貝、藻等海洋漁業資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陸架海域

  海洋礦產資源大陸架:油、氣等濱海帶:砂礦海盆:錳結核

  海洋能源潮汐發電和波浪發電等可再生、能量密度小、無汙染目前工程投資大、效益不高

  海洋空間資源生產空間、通訊空間、電力輸送、儲藏空間、文化娛樂空間、交通運輸空間

  其環境和生態條件複雜和特殊。其開發對科學技術和資金投入的依賴性大、技術難度高、風險大

  14、人們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採取的措施***待查***

  15、氣象災害、地質地貌災害的危害,自然災害的監測和防災減災措施

  氣象災害

  類別危害監測和防減災措施

  颱風強風、特大暴雨、風暴潮,給沿海地區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加強颱風的監測和預報,是減災的重要措施;主要利用氣象衛星進行探測

  暴雨洪澇暴雨會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

  利用氣象衛星對暴雨、洪水進行監測和預報,可以有效減災;防洪需工程措施***築堤、整治河道、修水庫等***和非工程措施***建立洪水預警系統、居民應急撤離對策、防洪保險等***相結合進行

  乾旱糧食減產、人畜飲水困難,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

  因地制宜進行農林牧相結合的農業結構;改善乾旱區農業生態環境;選種耐旱作物;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防護林建設等

  寒潮伴有大風、雨雪、凍害等現象危害農作物;大風能翻船、倒屋、破壞牧場;雪災凍雨造成通訊輸電線路中斷、交通受阻其影響範圍大,並多災併發

  無有效的防禦手段,提前釋出準確的寒潮警報可減少一定損失

  地質災害

  類別危害監測和防減災措施地質災害的關聯性

  地震危害和影響最大的地質災害

  加強地質災害的科學研究,建立災情監測預警系統;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實施一些預防措施積極開展防災、減災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和減災意識

  成因上的關聯性如地殼活躍之地,往往多火山活動和地震原發性的主災往往會誘發其他災害如地震引發滑坡、

  火山噴發引發地震人類活動及其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可誘發地質災害如破壞植被是泥石流加劇的重要原因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3

  火山噴發高溫熔岩和厚厚的火山灰,摧毀房屋和道路,危及人類生存

  滑坡破壞和掩埋農田、建築物和道路,造成人員傷亡

  泥石流堵塞江河、摧毀城鎮村莊、破壞森林、農田、道路,危害生命財產、生產以及環境

  16、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理環境要素組成:大氣、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

  地理環境四大迴圈:大氣迴圈、水迴圈、生物迴圈和地質迴圈

  陸地環境各要素的相互聯絡、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其中某一要素的改變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體環境的改變

  17、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即自然帶的分佈規律***

  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或海拔不同氣候***水熱組合***等要素的不同自然帶

  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因太陽輻射的緯度變化***熱量差異為主***

  由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因海陸分佈,由沿海向內陸的變化***水分差異為主***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由山麓到山頂的水熱差異;與***1***的規律近似

  流動轉化,從而把地理環境中有機界和無機界聯絡起來。

  改造三大圈層,地球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形成了適宜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

  大氣圈成分的改變;

  陸地水成分的改變;綠色植物參與水迴圈,改善了陸地水分狀況

  生物出現後加快了岩石風化,促進了土壤的形成;沉積岩多是在生物的參與下形成的

  環境效益***因地而異***:

  A淨化空氣、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從而改善生態條件,保護農田、牧場,保障農牧業穩產高產;

  B城市綠地具有吸菸除塵、過濾空氣、降低噪音及美化環境的作用

  生物對環境的指示作用

  植物生長對環境***其中氣候的光、熱、水的影響制約突出***依賴性大,並適應環境,因而對環境有明顯的指示作用

  駱駝刺——乾旱環境;荷花——水溼環境;

  “棗發芽,種棉花”——植物對氣候的指示;

  矮牽牛葉片受損——二氧化硫汙染的指示

  11、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形成過程:

  風化低等生物著生高等植物著生

  岩石成土母質原始土壤成熟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過程起著主導作用

  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質上著生,標誌成土的開始

  生物的出現,使巖體風化加快,母質肥力不斷髮展;

  生物對母質的改造:一是有機質的積累過程;二是養分元素的富集過程

  選擇性吸收光合作用

  礦物養分植物有機質

  土壤肥力腐殖質

  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處於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相互緊密接觸的過渡地帶,是陸地環境各要素綜合作用的產物;

  土壤是地表物質迴圈和能量轉化非常活躍的場所,是聯絡有機界和無機界的中心環節;

  土壤具有能夠生長植物的肥力特性,為植物生長提供條件,從而使地表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

  12、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係***待查***

  自然資源能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

  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需要一定的技術條件和資金投入

  13、土地資源、氣候資源、海洋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物資源的特徵和組成

  ***1***陸地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屬性組成共性特徵

  土地資源可再生陸地自然資源是有限的陸地自然資源的利用潛力是無限的陸地自然資源有一定的分佈規律一個地域的自然資源組成相互聯絡的整體

  氣候資源可再生光、熱量、降水、風等

  水資源可再生

  生物資源可再生

  礦物資源非可再生

  ***2***海洋資源

  型別組成特徵

  海洋化學資源食鹽、鎂、溴、淡水等

  海洋生物資源魚、蝦、貝、藻等海洋漁業資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陸架海域

  海洋礦產資源大陸架:油、氣等濱海帶:砂礦海盆:錳結核

  海洋能源潮汐發電和波浪發電等可再生、能量密度小、無汙染目前工程投資大、效益不高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4

  海洋空間資源生產空間、通訊空間、電力輸送、儲藏空間、文化娛樂空間、交通運輸空間

  其環境和生態條件複雜和特殊。其開發對科學技術和資金投入的依賴性大、技術難度高、風險大

  14、人們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採取的措施***待查***

  15、氣象災害、地質地貌災害的危害,自然災害的監測和防災減災措施

  氣象災害

  類別危害監測和防減災措施

  颱風強風、特大暴雨、風暴潮,給沿海地區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加強颱風的監測和預報,是減災的重要措施;主要利用氣象衛星進行探測

  暴雨洪澇暴雨會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

  利用氣象衛星對暴雨、洪水進行監測和預報,可以有效減災;防洪需工程措施***築堤、整治河道、修水庫等***和非工程措施***建立洪水預警系統、居民應急撤離對策、防洪保險等***相結合進行

  乾旱糧食減產、人畜飲水困難,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

  因地制宜進行農林牧相結合的農業結構;改善乾旱區農業生態環境;選種耐旱作物;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防護林建設等

  寒潮伴有大風、雨雪、凍害等現象危害農作物;大風能翻船、倒屋、破壞牧場;雪災凍雨造成通訊輸電線路中斷、交通受阻其影響範圍大,並多災併發

  無有效的防禦手段,提前釋出準確的寒潮警報可減少一定損失

  地質災害

  類別危害監測和防減災措施地質災害的關聯性

  地震危害和影響最大的地質災害

  加強地質災害的科學研究,建立災情監測預警系統;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實施一些預防措施積極開展防災、減災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和減災意識

  成因上的關聯性如地殼活躍之地,往往多火山活動和地震原發性的主災往往會誘發其他災害如地震引發滑坡、

  火山噴發引發地震人類活動及其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可誘發地質災害如破壞植被是泥石流加劇的重要原因

  火山噴發高溫熔岩和厚厚的火山灰,摧毀房屋和道路,危及人類生存

  滑坡破壞和掩埋農田、建築物和道路,造成人員傷亡

  泥石流堵塞江河、摧毀城鎮村莊、破壞森林、農田、道路,危害生命財產、生產以及環境

  16、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理環境要素組成:大氣、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

  地理環境四大迴圈:大氣迴圈、水迴圈、生物迴圈和地質迴圈

  陸地環境各要素的相互聯絡、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其中某一要素的改變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體環境的改變

  17、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即自然帶的分佈規律***

  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或海拔不同氣候***水熱組合***等要素的不同自然帶

  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因太陽輻射的緯度變化***熱量差異為主***

  由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因海陸分佈,由沿海向內陸的變化***水分差異為主***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由山麓到山頂的水熱差異;與***1***的規律近似

  第五單元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

  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

  氣候:熱量、光照、降水影響極大;氣候條件分佈有明顯的地域性

  地形:平原——耕作業;山地——林業、畜牧業;山地農作物的垂直分佈;

  土壤: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酸性紅壤——種茶樹

  市場:市場的需求量最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型別和規模

  交通運輸:園藝業、乳畜業——必須有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條件;接近城市分佈

  政策:如商品性農業生產基地建立

  農業發展與區位的關係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自然因素對農業區位的影響並非都是決定性的,

  A培育良種、改良耕作制度——擴大某種農作物的區位範圍

  如我國橡膠和雙季稻生產北推;小麥種植高限擴充套件

  B根據經濟技術條件,對不適宜的自然因素進行改造

  如玻璃溫室***溫室效應原理***——改善溫度、並可對光照、通風、溼度進行調節

  梯田——改造地形;較陡的山坡不適宜修築梯田;灌溉——改造水分

  社會經濟因素的發展變化

  農業區位的選擇,更多要考慮社會經濟因素的發展變化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4

  A市場區位及需求的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最為突出

  如城市周圍成為菜、肉、蛋、奶、園藝業等農副產品基地

  B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大為擴充套件***世界大市場的形成——農業在世界範圍內形成了區域專業化生產***

  如美國東南部花、菜基地供應東北部工業基地;

  我國北方冬季從南方大量調進蔬菜;

  荷蘭鮮花裝點世界許多大城市;

  美、加、澳、法等成為世界主要商品糧生產國;

  荷蘭、丹麥、紐西蘭等成為世界主要乳畜產品供應國

  拉美、非洲以及東南亞和南亞成為世界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基地

  農業主要地域型別的特點***從土地利用的方式的角度***

  農業地域型別代表性地區主要分佈地區分類特點

  水稻種植業中國秦淮以南東亞的亞熱帶季風區;南亞的熱帶季風區;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勞動密集型自給農業

  人多地少,小農經營;單產高,商品率低;機械化水平低,田地規模小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大牧場放牧業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美、澳、紐西蘭、阿根廷、南非密集農業商品農業

  地廣人稀,大規模機械化經營;優良的天然牧場交通便利,促進了商品化經營廣闊的市場需求

  商品穀物農業美國中央大平原美、加、阿根廷、澳、俄、烏克蘭商品農業種植業密集農業

  優越的自然條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和便利的交通運輸;地廣人稀;高度發達的工業:為農業生產提供現代化農業機械、電力、化肥、農藥先進農業科技

  混合農業澳大利亞的墨累-達令盆地***背風坡;灌溉成為農牧業發展的限制性條件;東水西調***歐洲、北美、南非、澳、紐西蘭商品農業密集農業

  良性農業生態系統有效利用時間安排農事活動農業生產有較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大規模機械化家庭農場市場廣大交通便利

  5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影響工業區位因素

  經濟方面:原料、動力***燃料***、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自然條件

  社會方面:政府、政策、個人偏好等

  環境:汙染型別和汙染程度

  主導因素影響工業區位選擇:

  型別名稱典型工業部門相關特點

  原料指向型工業製糖、水產品加工、水果加工、罐頭廠所需原料豐富地區;原料不便運輸

  市場指向型工業瓶裝飲料、傢俱製造、印刷接近產品消費地區;產品不便運輸

  動力指向型工業有色金屬冶煉***鍊鋁***、化工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廉價勞動力指向型工業普通服裝、電子裝配、包帶、制傘、製鞋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地區

  技術指向型工業積體電路、航天、航空、精密儀表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地區

  工業發展與區位的關係

  由於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發展,區位因素髮展變化如下:

  原料來源多、交通改善

  ——原料地對工業區位影響漸弱;市場影響漸強

  例:鞍鋼***原料、動力指向型***;寶鋼***市場指向型***

  一些發達國家,交通運輸條件對工業區位的影響有所下降

  資訊通訊網路的通達性作為工業區位因素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勞動力素質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力在逐漸增強

  例:本地勞動力素質往往成為吸引外資,尤其是吸引大型跨國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

  國家政策變化的影響:如我國西部大開發、改革開放初沿海地區的發展

  國防的需要:如我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內地的重工業和軍事工業

  個人偏好:如華僑回鄉投資

  工業慣性的影響

  環境保護的影響:

  原則:大氣汙染企業應在居民區的下風向;或最小風頻上風向;與盛行風垂直的兩郊外

  水汙染企業應在居民區下游

  固體廢棄物和噪音多的企業遠離居民區

  氣汙、水汙:化工廠

  氣汙:水泥廠、火電廠、鋼鐵廠、化工廠

  水汙:印染廠、造紙廠、電鍍廠、化工廠

  噪汙:交通線、車站、飛機場

  工業聯絡和集聚現象

  工業聯絡:

  A生產上聯絡:投入-產出聯絡

  如:鍊鐵廠和鋼鐵廠;皮革廠、鋼鐵廠和汽車廠

  B非生產上的空間聯絡:共用廉價勞動力或基礎設施

  如:天津新技術開發區內的“康師傅”和“三星”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C資訊聯絡:計算機聯網

  工業集聚

  好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獲得規模效益

  型別:

  A專業化生產集聚地域:投入-產出聯絡

  如鋼鐵廠工業區和石油化工區

  B新小批量定製產品的生產:協作工廠集聚並接近市場,及時反饋資訊形成新興工業區

  不同工業地域的形成和發展特點

  形成型別:

  自發形成的工業地域:有投入-產出關係

  規劃建設的工業地域:有投入-產出關係;或由於共同設施而集聚一起

  發展特點:

  農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地域:發育程度低;工業發展潛力小,面積小;如糕點廠、糖果廠等

  以鋼鐵等生產過程複雜工業為主的工業地域:發育程度高;工業發展潛力大,面積大

  可擴充套件成為工業城市,其區位由核心工廠區位因素而定

  如鋼鐵工業城市鞍山、攀枝花、馬鞍山

  石油工業城市大慶、克拉瑪依

  汽車城十堰

  傳統工業區新興工業區

  代表工業區德魯爾區;英中部區;美東北部區美矽谷;中關村

  主要區位因素原料、廉價勞力人才、環境、交通

  主要部門鋼鐵、煤炭、紡織、化工、機械電子、航天、生物工程

  工業地域特點以傳統大型企業為核心發展集聚而成分散為主

  產品特點重、厚、長、大輕、薄、短、小

  生產規模大小

  科技人員比例低高

  生產增長速度慢快

  產品更新換代週期長短

  研發費用低高

  發展型別資金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廉價勞力密集型技術密集型

  按主導區位因素分類原料、動力、廉價勞力指向型技術指向型、市場指向型

  6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人類的居住地與地理環境

  鄉村、城市起源的歷史條件,以及世界最早出現城市的地區

  鄉村起源的歷史條件:

  人類社會的第一次社會大分工***農業與畜牧業分離***

  城市起源的歷史條件:

  農業技術創新,出現剩餘產品——城市起源的物質基礎

  第二次社會勞動大分工***手工業和農業相分離***——促進了城市出現

  世界上最早出現城市的地區

  共性:大河沖積平原;農業文明發達;但古代城市發展不穩定,自然經濟始終佔統治地位

  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印度河谷地、尼羅河谷地

  不同城市的區位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的區位因素有自然地理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兩方面

  自然地理因素:

  地形:

  平原是城市發育的理想環境;巴西城市多分佈在巴西高原上;我國汾河、渭河谷地城市分佈

  氣候:

  世界城市主要分佈在氣溫適中的中低緯度地帶,且該地帶的沿海地區城市一般密於內陸地區

  荒漠、高寒、溼熱地區少有城市的分佈

  河流:

  對城市的選址具有深遠的影響;河流具有供水、運輸、防衛功能

  沿河設城是我國南方城市分佈的一般規律

  江西贛州——水運起點或終點;

  宜賓——長江與岷江匯合處;重慶——長江與嘉陵江匯合處;武漢——長江與漢江匯合處

  上海、廣州——河口

  瑞士伯爾尼、法國巴黎、美國波士頓——河流的安全防衛功能

  社會經濟因素:

  自然資源:

  煤礦城市:英伯明翰和曼徹斯特、美匹茲堡、我國大同、鶴崗、撫順、開灤

  石油城市:英阿伯丁、中大慶和玉門

  鐵礦城市:鞍山、包頭、攀枝花

  金礦城市:南非的約翰內斯堡

  交通:

  我國南方城市多在河流匯合處;北方城市多在大道匯合處

  古邯鄲在兩驛道交點

  鐵路樞紐城市:

  京廣線——石家莊、鄭州、株洲;京滬線——蚌埠;隴海線——寶雞

  運河城市:揚州、濟寧

  政治

  古希臘——雅典;古羅馬——羅馬;古都——西安、洛陽、杭州

  我國100萬人口大城市中76%為省級行政中心,如合肥的發展

  政治與經濟職能分開的首都:巴西利亞、華盛頓、堪培拉、伊斯蘭堡

  軍事

  宗教

  沙烏地阿拉伯——麥加、麥地那;梵蒂岡;我國拉薩

  城市區位因素的變化

  軍事、宗教等對於現代城市區位的影響很弱;

  交通、自然資源自古至今一直對城市區位產生巨大影響

  新的因素出現:日本筑波科學城;中國張家界旅遊城市;深圳經濟特區的政策因素等

  城市化標誌

  城市人口增加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指標***

  城市用地規模擴大

  不同型別國家城市化的不同程序

  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

  起步時間早***工業革命***晚***二戰後***

  城市化水平高***70%以上***低***30-40%***

  城市化速度先快後慢先慢後快

  城市化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城市化和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

  所處城市化階段後期;出現逆城市化現象初期、中期

  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以及解決途徑

  問題解決途徑

  環境質量下降***城市汙染嚴重***:大氣汙染水汙染噪聲汙染4、固體廢棄物汙染

  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如上海浦東新區,北京周邊14個衛星城華盛頓等政治與經濟職能分開的首都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治理汙染加強綠化建設

  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

  增加就業困難,失業人數增多

  7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絡

  人類活動地域聯絡的主要方式***交通運輸、通訊、商業貿易、金融等***及其作用

  交通運輸

  方式優點缺點備註

  鐵路運量大、速度快、運費低、連續性好佔地多、造價高、短途運輸成本高當代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

  公路機動靈活、週轉速度快、裝卸方便、適應性強運量小、耗能多、成本高、運費較貴發展最快、應用最廣、地位日趨重要

  水路運量大、投資少、成本低速度慢、靈活性和連續性差,受水文和氣象條件影響大歷史最悠久

  航空速度快、運輸效率高運量小、能耗大、運費高、裝置投資大、技術要求嚴格最快捷的現代化運輸方式

  管道連續性強、損耗小、安全方便、運量很大鋪設專門管道,裝置投資大,靈活性差運具與線路合二為一

  郵電通訊——聯絡和協調社會的作用;社會的“神經系統”

  郵政通訊—

  利用交通運輸工具傳遞信函包裹;有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

  政網路是由郵局和郵路***交通運輸線路***組成的郵件傳遞系統

  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

  電信通訊—

  利用有線電、無線電、光來傳遞符號、文字、圖象、語言

  電信網路是由終端裝置、傳輸裝置、交換裝置組成的資訊傳遞系統

  受到地形的影響

  商業——專門從事商品收購、銷售、調運和儲存的行業;廣義商業包括服務業

  金融——貨幣作為媒介的商品交換,進行資金借貸、有價證券交易等活動

  交通運輸線、點的區位選擇及其網的形成和發展

  交通運輸線的區位選擇

  A鐵路線:

  以京九線為例——合理佈局交通網、促進沿線經濟發展、有先進的科技作保證

  在現代鐵路建設中,經濟社會因素已超過自然因素而成為決定性因素

  B公路線: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避開地形、地質、水文條件複雜的地段

  國道——國家幹線公路,路線基本方向以直達運輸為主,並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儘量縮短線路長度來省時

  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和居民需要為主,可通過當地居民點、車站等

  平原——少佔好地,處理好與農田水利設施的關係和與城鎮發展的關係

  山區——陡坡上“之”型彎曲、谷中道路避開陡坡等

  C航道

  交通運輸點的區位選擇——以上海為例

  自然區位因素:位置、地形、水文、氣候等

  社會經濟因素:腹地、城市等

  上海港:

  A臨海臨江位置可兼作河港和海港

  B三角洲地貌平坦,裝置建築有利方便;

  但坡度極緩水流分汊多,泥沙易淤塞航道

  C水量豐富可提供淡水資源

  D交通發達,經濟腹地廣大,且多為我國經濟發達地區,促進港口發展

  E上海市本身人、財、物的優勢對港口的建設發展有促進作用

  一種運輸方式的線與點交織組成單一運輸網;

  二種以上組成綜合運輸網;

  不同地域的綜合網等級不同,不同運輸網在不同地域中地位不同;

  交通運輸使世界各地的聯絡越來越便捷和密切

  城市道路的交通網路

  主要特點

  交通運輸點、線、面緊密結合;

  行人和車輛流動方向和數量有一定變化規律;

  典型的混合型交通;

  城市道路交通設施和管理設施多

  城市道路網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

  格局規劃原則:

  滿足人們的出行需要、節約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條件、保護環境

  歐洲城市:環行—放射式道路網為主

  我國城市:方格—環行—放射式道路網為主

  問題及改善

  問題1:交通線路擁堵

  對策1:合理規劃城市道路,合理的城市總體規劃是最根本的措施

  問題2:交通環境汙染

  對策2:實施減少汽車尾氣汙染的技術措施;綠化美化交通線路;合理規劃城市道路

  國際網際網路等電子傳輸手段對人類活動的巨大影響

  生活、經濟、科技發展等方面

  影響城市商業中心區位的主要因素和商業網點的佈局

  主要區位因素

  商業街:市場最優原則——城市的幾何中心處

  交通最優原則——市區環路邊或市區邊緣的高速公路沿線

  商業小區:分佈於居民小區內,滿足消費者的日常生活需求

  商業網點佈局:自然環境為商業網點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必要前提

  山區平原

  形成沿谷地或交通線沿主要交通線

  密度小大

  效益資金和商品流通慢,效益較低商品流通和資金週轉快;效益高

  組織形式貸郎擔、大篷車等較靈活方式商業街、商業小區等

  當代金融和貿易的國際聯絡及特點

  當代各國和各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絡日益密切

  最突出的表現是:

  以各國間商品和勞務交換為主要內容的國際貿易和以貨幣資金週轉和運動為主要內容的國際金融,在種類和數量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國際貿易和金融成為現代各國之間經濟聯絡的基本形式。

  原因:

  國際經濟聯絡的密切得益於現代交通運輸技術、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

  國際貿易的基本格局

  發達國家:主要出口工業製成品、小麥玉米等少數農產品、資本技術

  進口大量初級產品

  高技術產品進出口增長率高於其它製成品

  在世界貿易格局中居優勢地位

  發展中國:主要出口農礦等初級產品***中國主要出口工業製成品***

  出口商品比較單一

  工業化步伐加快,外貿出口商品構成中製成品比重有很大變化

  仍處於不利的外貿地位

  國際金融:

  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

  國際金融市場“牽一髮而動全身”

  第八單元人類面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環境問題的表現,以及環境問題的全球性和地域性

  環境問題的表現: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

  環境問題的地域性:

  城市——交通、工業、人口過於密集造成了環境汙染嚴重***四大類***

  鄉村——資源利用不當或強度過大造成了生態破壞嚴重

  例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鹽鹼化、植被破壞、物種減少

  發展中國家——環境問題更嚴重***要了解原因***

  環境問題的全球性

  全球性環境問題如:酸雨、國際性河流汙染、熱帶雨林的破壞、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

  對環境的破壞程度以及對人類生存的嚴重危害***見以前各種環境問題的分析***

  環境問題的本質以及產生的主要原因

  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

  人口壓力

  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長,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人口增長過快,對物質資料的需求的增長超出環境供給資源和消化廢物的能力,進而出現種種資源和環境問題

  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人口的持續增長和經濟迅速發展超過了自然資源補給、再生和增殖的週期,加劇了資源的耗竭速度;掠奪式開發導致生態系統的破壞,自然生產力下降,導致惡性迴圈。如盲目擴大耕地面積、毀林開荒、過度放牧等

  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

  傳統發展模式只關注經濟本身,目標是產值和利潤的增長,甚至損害環境效益以追求經濟效益。先汙染後治理,實質沒有充分考慮汙染給整個社會造成的實際代價,生活質量並不與經濟效益成正比。

  環境問題的本質:

  是發展問題,是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必須在發展的過程中解決

  環境問題與人口問題、資源問題及發展的相互關係

  從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環境問題是伴隨人口問題、資源問題和發展問題而出現的,四者之間是相互聯絡和相互制約的。

  環境問題以及人地關係思想發展的歷史演變

  環境問題的產生:

  人與環境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

  如果人類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替代品再生速度,或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了環境的自淨能力,就會出現環境問題

  人地關係思想發展的歷史演變:

  原始社會採獵文明時期崇拜自然環境問題沒有威脅人類本身

  農業文明時期改造自然生態破壞

  工業文明時期征服自然環境汙染

  20世紀60年代以來謀求人地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生態問題開始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原則

  ***1***概念: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續發展是綜合性的概念,其內涵有以下三方面:

  A生態可持續發展***基礎***;B經濟可持續發展***條件***;C社會可持續發展***目的******2***原則:要理解其含義——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

  可持續發展戰略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

  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途徑***可以中國為例說明***

  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要性、基本途徑和應採取的措施

  中國可持續發展思想源遠流長;

  ***1***可持續的必要性——中國面臨的嚴峻現實:

  A龐大的人口壓力;

  B資源短缺令人擔憂:

  種類多、總量大、型別齊全;但人均少、資源利用率低、用量增長過快

  C深刻的環境危機

  城市中的環境汙染日益加重;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資源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為特徵的生態破壞範圍在擴大、程度在加劇

  ***2***基本途徑和應採取的措施

  《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可持續發展總戰略

  這是全球第一部國家級的《21世紀議程》;

  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生態農業***以留民營村為例***

  個人在實施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應具備的態度、責任和行為準則

  公眾既是消費者,也是生產者和管理者;應積極接受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和參與,改變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如工廠清潔生產、社會公眾選購帶環境標誌產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紙、自備籃子購物、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節水等等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高中地理的必修二的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