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生活與哲學第十課知識要點

  政治生活與哲學第十課主要講的是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內容,高二學生要記住哪些知識要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1、辨證否定觀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

  辨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辨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是實現新事物產生和促使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辨證的否定是聯絡的環節,新事物產生於舊事物,它總是吸取、保留和改造舊事物中積極的因素作為自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辨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揚棄”。

  辨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

  辯證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創新的。它要求我們注重發展,注重變化,敢於創新。

  3、為什麼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

  ***1***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創新推動生產關係和社會制度的變革。

  ***3***創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

  高二政治生活與哲學知識要點

  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係

  原理內容: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②認識反作用於實踐:正確的認識、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不科學的理論則會把實踐引向歧途。

  方法論:①堅持實踐的觀點,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②重視正確認識、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③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做到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真理的含義和真理的客觀性、具體性、條件性

  ***1***真理的含義:真理是標誌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範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2***真理是客觀的。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真理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如果超出這個條件和範圍,真理就會成為謬誤。

  ***4***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於特定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如果人們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會轉化為謬誤。

  認識具有反覆性、無限性、上升性,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追求真理

  ***1***認識具有反覆性:由於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決定了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覆才能完成。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

  ***2***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的物件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髮展的。

  ***3***認識具有反覆性,認識具有無限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迴圈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

  ***4***方法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恆的使命。

  高二政治生活與哲學必考知識要點

  1、聯絡的普遍性原理:聯絡是事物之間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絡。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絡的有機整體。這要求我們用普遍聯絡的觀點看問題,反對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

  2、聯絡的客觀性原理:聯絡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具有客觀性,這要求我們從事物固有的聯絡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絡,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絡,建立新的聯絡。

  3、聯絡的多樣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絡是多種多樣的。把握聯絡的多樣性,對於我們正確認識事物具有重要意義。聯絡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自身的主觀條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4、整體與部分辯證關係原理

  ①整體居於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 。要求我們樹立全域性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域性,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於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於整體。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到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要求我們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區域性,用區域性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