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的考點詳細分析

  高中的學生需要學習的科目比較的多,學生想要取得比較好的成績,就要知道哪些是考試的開店,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高中政治的考點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政治的考點分析

  高中政治考點1.第一單元經濟生活

  考點1: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考點2:貨幣的概念、本質。考點3: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考點4:紙幣的含義及發行規律。考點5:信用卡的功能。考點6:外匯和匯率的含義。考點7: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考點8:供求關係對商品價格的影響。考點9:價格與價值的關係。考點10:商品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考點11:價值規律的內容及表現形式。考點12: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和生產經營的影響。考點13:收入水平、物價水平等因素對消費水平的影響。考點14:消費型別。考點15:消費結構的含義與恩格爾係數。考點16:樹立正確消費觀,做理智的消費者。

  高中政治考點2.第二單元生活與消費

  考點1:生產與消費的關係。考點2: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意義。考點3: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考點4: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容,實行這一制度的原因。考點5:企業的含義。考點6:公司的含義及形式。考點7: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考點8:勞動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權利。考點9: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的途徑。考點10:儲蓄存款的種類。考點11:我國的商業銀行及主要業務。考點12:比較儲蓄、債券、股票、商業保險幾種投資理財方式的異同。

  高中政治考點3.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

  考點1: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考點2: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考點3: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的客觀必然性。考點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現和意義。考點5:我國財政的作用。考點6:財政收入的來源。考點7:財政收支關係的三種情況。考點8:稅收的含義。考點9:稅收的基本特徵。考點10: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高中政治考點4.第四單元面向市場經濟

  考點1: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積極作用。考點2:規範市場秩序的措施。考點3:市場調節的侷限性。考點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考點5:我國巨集觀調控的含義、主要目標和手段。考點6:科學發展觀的內涵。考點7: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主要措施。考點8:經濟全球化的含義、主要表現及其影響。考點9: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基本原則。考點10:對外開放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學好高中政治的技巧

  迴圈複習,多做練習

  政治和歷史、地理一樣都是需要大量記憶的學科。根據記憶遺忘規律,學生除了課前預習,認真聽講之外,課後還要懂得迴圈複習。可把教材分為幾個階段或部分,在與教師同步學習到一定階段後,又適時地回到第一階段按照自己的計劃複習。迴圈複習有利於記憶,做到事半功倍。多做練習,規範答題。回答政治主觀題要做到分點、分段,條理清楚,規範學科用語,原理同材料相結合。為此,學生除了認真聽講、記憶理解外,還要多做練習,正所謂熟能生巧,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理論聯絡實際

  堅持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正確處理好人們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這是政治課的內在要求,也是政治高考命題的一個重要原則。因此,學習《哲學常識》,應該把抽象的哲學原理同社會生活實際相結合。這樣做的話,既能進一步深刻理解哲學原理,又能運用原理分析社會熱點問題,提高考試分析能力。如國家的巨集觀調控問題一直是高考的熱點問題,哲學常識的物質決定意識原理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聯絡的觀點看問題;量變和質變的關係等原理都可以加以結合。教學實踐證明,若能將熱點問題賀教材原理巧妙對接賀正確運用,就能使學生學有所長,適應高考的要求,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高考政治的複習原則

  “1”是指一個原則,即在高考複習中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

  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考試內容由四個必修模組和時事政治五個部分組成。在複習中既要保證考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有步驟、分層次地完成複習內容。面對眾多學生,每個人的個性、知識掌握情況、興趣愛好、學習習慣又各不相同。複習中要科學、合理的安排複習進度和內容,由淺入深、穩步推進,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能力的形成規律,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

  首先,制定好複習目標。目標是方向和努力的結果。複習中應依據學生的學習和教學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又有推動力的複習目標。如在第一輪複習中側重於主幹知識的掌握和鞏固。通過教師的分析、學生課堂練習和課堂講解,讓學生對基礎知識有較深的理解掌握;在不同的複習階段,制定出明確的複習目標,穩步推進,切忌操之過急。

  其次,設定複習進度。複習目標確定後,對每個時間段如何安排複習內容,教師應從巨集觀上把握好。對每個時間段應做什麼、重點解決哪些問題,要有明確的計劃。

  最後,要確定複習策略和方法。可以說複習策略和方法是複習目標和進度的最終落腳點。策略、方法正確,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考點知識的複習中,在第一輪複習中教師的講解、分析較多,大部分學生對主幹、基礎知識掌握較好,教師若再對考點進行講解,就有重複之嫌,學生亦會感覺枯燥無味。因而,在複習中,我們把考點主幹知識用框架結構的方法呈現出來,在課堂規定的時間內讓學生把考點深化、細化,形成對考點知識的強化理解和記憶;再配套考點跟蹤練習,由教師依據考試大綱中的考試範圍和內容及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自己編寫練習題,讓學生隨堂檢測以鞏固和強化對考點的理解;最後,教師利用課堂對練習題進行分析講解,在試題的講解中,通過具體的事例、材料、時事熱點把考點知識和教材中相對固定的知識滲透在試題中,變成活的知識。在複習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使學生在對考點知識的概括總結中興趣濃厚、勤於鑽研和探究問題,善於總結和發現考點內知識之間聯絡;在練習題的鞏固中,學生主動地以自測的方式完成,學習內動力得到釋放。在練習題和考點知識的分析講解中,學生又及時對自己知識和理解進行調整、鞏固。這樣下來,複習效果很好,改變了以往復習中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既有利於學生知識的鞏固、理解,又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所以,在每一階段複習目標和複習進度的側重點各不相同,教師應依據教學實際,適時的尋找和總結科學、有效的複習策略、方法,對複習效果至關重要。

  “2”指把握好兩個度,即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高考風風雨雨走了近三十年,到目前為止,高考試卷在命題技巧上已成熟,對教師和學生而言,面對高考只有從容應對,而不是談虎色變。

  複習中首先從廣度上把基礎知識、主幹知識讓學生牢固的掌握、理解。高考是選拔性考試,在高考中要勝出,一定是基礎較紮實,能恰當運用知識的學生。儘管高素質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高素質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從基礎抓起,經過長期的積累才能達到。具體在複習中,教師要把教學起點降低、再降低,不要過高估計學生,只有低起點,才能面向大多數。特別是近幾年考試說明強調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在部分教師和學生中形成誤導,不能正確認識知識和能力之間的關係,沒有認識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建立在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的基礎之上。沒有知識做支撐的能力是空中樓閣,是經不住實踐的考驗的。如文綜學科內的綜合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對單科知識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礎上的。沒有對學科知識的系統把握,不可能形成所謂的綜合能力。在複習中,必須狠抓基礎。在一輪複習中,以構建學科知識體系、框架為基本目標。在二輪複習中全面理解、掌握考點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基本原理,注重考點之間的聯絡與區別,尋找貫穿知識的主線,形成對知識的整體把握。

  第二,要從深度上對主要、重點知識理解透徹,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掌握基礎知識、主幹知識的前提下,要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考試說明中對學生能力要求有四個方面,即“獲取和解讀資訊;調動和運用資訊;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要提高學生能力,應加強和注重訓練四種能力:第一,審題能力:獲取資訊,突破題眼;第二,遷移能力:知識提取,重組運用;第三,解題能力:應試技巧,解題方法;第四,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規範表述。在複習中把培養學生獲取資訊的能力當作培養學生能力的突破口。翻閱高考試卷,就會發現學生失分原因。儘管千差萬別,但歸結起來,無外乎審題不清,答非所問,基礎不牢,心理失衡。之所以答非所問,審題不清,就是不能從試題的背景材料中提取有效資訊,這實際上正是學生缺乏理解能力所致,在實際複習中要通過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審題能力,提高獲取資訊的能力,從而提高答題針對性,為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展開提供廣闊舞臺。

  “3”是指三個到位,即考點知識分解到位,社會熱點關注到位,思維方法訓練到位

  1、考點知識分解到位。考點知識是考試的範圍和內容,所以,在複習中對考點的分析、理解要注意作好以下幾點:一是對基礎知識、主幹知識***包括概念、原理、和觀點***的內涵給學生要分析透徹,要掌握相關知識的來龍去脈,明確知識的適用範圍、適用條件。對重點知識的理解一定要準確,切忌似是而非。如在複習“影響價格的因素”中要讓學生明確影響價格的因素很多,有天氣、文化、地域、季節等,但它們都是通過改變供求關係來影響價格,而且只能是影響,不能決定價格。二是要解決如考點知識系統性的問題,在複習中依據知識的內在聯絡,構建知識結構***網路***,樹立學科整體觀念。知識只有形成網路才能被高效儲存和提取。三是抓好重點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以問題為中心理順知識體系。複習中引導學生把握好考點知識的內在聯絡,學會多角度地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在具體的運用中掌握知識,形成和提高能力。

  2、社會熱點關注到位。堅持理論聯絡實際,迎著生活熱點上,體現國家意志,關注現實生活是高考政治不變的靈魂和永恆的主題。綜觀近幾年高考文科綜合試卷,都不迴避熱點,聯絡實際非常廣泛。但是在複習中分析熱點要適度。歷屆高考命題都是以《考試說明》為依託,以教科書為依據,以基礎知識為載體,以社會熱點為外殼考查學生的素質與能力,它遠離複習資料,擺脫題海的襲擊淹沒,很難從模擬考試試題中找到原型。在分析社會熱點問題要著眼於對當前重大經濟和社會問題的思考,要聯絡自己的實際,注意國情特點。更要結合學科的主幹知識,不能超越高中學生的知識能力範圍和生活經驗。要避免像新聞媒體那樣從巨集觀方面泛泛而談或像專家學者那樣進行專業性探討,要體現“用中學生的眼光看世界”的特定要求。新聞媒介、專家學者對有關社會熱點問題的探討,能開拓我們的思維空間,對我們作好複習熱點問題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但我們不能被他們牽著鼻子。因為他們探討熱點問題的方式與高考的方式有很大的區別的,他們可以使用某些專業術語、專業理論,可以具有批評性、探索性,可以是個性化的一言堂。而高考命題不僅受制於《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實驗***》《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更要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高考試題的答案必須是成熟的有定論的觀點***即使是開放性試題,其答案也必須言之有理,用中學生的知識、思維去分析***,必須在全國範圍內有很高的認同度。否則會引起廣泛的爭議。這是出題者不願看到的。所以越是熱點,越要冷靜。特別是在熱點充斥的時候,更要保持冷靜思考,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理清分析問題的思路,學會跳出熱點的束縛與羈絆,迴歸教材,迴歸基礎,直至做到冷熱結合,在發展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設問角度、考查切入點上下工夫。

  3、思維方法訓練到位。近幾年高考試卷不論是全國卷,還是地方卷均重視理解,考應用,突出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以致用的思維品質的考查,真正作到從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尤其在主觀性試題部分,突出從能力立意為主,要求學生提煉試題提供的材料***文字、圖片、圖表、資料等***的有效資訊,並對其進行分析整合,進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說明相關問題。相當多的題目切入容易深入難,好做不好得分,要回答準確、全面、深刻不容易。在複習中,凡是作業不規範、字跡潦草、邏輯混亂、胡塗亂抹的,一定是思維不暢通的外在表現。為此,在習題練習中要加強主體思維訓練和多層次發散性思維訓練。加強主體思維訓練能明確“角色”,如經濟學中貨幣、價值、消費、生產、勞動者等,政治生活中的國家性質、公民權利、政黨制度等,按題目的要求站在不同主體角色的“視覺立場”上回答不同的內容。多層次發散思維指認識事物含義、內容、性質、目的、原因、地位、意義、條件等不同層次的思維方法。複習中加強多層次發散思維訓練不僅使學生審題時要縝密、全面,避免要點遺漏,還可從縱深把握知識。而要達到思維訓練到位則離不開習題練習。注意選精當、精練練習題,在平時練習中嚴格要求,對每一道題都要嚴格按照高考要求答卷,做到嚴謹、精煉、準確,寫含義完整的話,寫有條理的話,寫有邏輯性的話。在練習中一方面鞏固知識,另一方面從中揣摩答題技巧和方法,起到開拓思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