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學生學習總結

  初三是一個特殊階段,決定了初三學生心理生理的特殊性和教育的複雜性。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希望對你有用!

  篇1

  對於語文,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平時的積累。 教課書上的古詩、文言要會背,重點段落要會翻譯和默寫。生詞表上的單詞要會寫。 這是前面基礎的10分。 後面的閱讀一定要注意平時的積累, 首先要多讀好的文章, 注意積累其中的詞彙。 讀完一篇好的文章不僅僅是讀了就完了,要像在語文課上一樣做分析,分析一定要透徹,這樣才有助於閱讀水平的提高。 做題的時候一定要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礎上。 讀不懂就再讀, 要是真的讀不懂,那麼就是基礎功不夠了……關於作文首先卷面一定要整潔,有必要的話練下字去。平時要多讀好文章、好作文,並深刻解析,這樣對作文也會有幫助。但關鍵還是靠自己的感覺。

  數學平時如果作業不多的話,自己多做一點題吧!一定記住:熟能生巧!這一點致關重要!去年中考我考了117,也是粗心……所以對於理科,做完了都要檢查。檢查的時候如果時間還多,那麼把答案蒙起來,重新做一遍吧!時間緊就把你認為你沒有把握的題目做一遍。最後加一點:切忌驕。

  英語其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關鍵看你有沒有興趣啦!上課注意聽講,語法不僅僅要背得,而且要熟練***這點跟數學一樣***,學習了語法就多用用,練習相信老師佈置的已經夠的多了。單詞也一定要努力背誦,不要一次性背誦,要反覆鞏固,多學、多背、多用才是硬道理!也不要忽略課外的培養,多看一點適合自己的英語雜誌、電視等等,並且我個人認為不要看中文了,這樣有一點適當的壓力未嘗不是好事。語感的培養同樣重要,有了較強語感可以大大加強速度及正確率。這全依賴於課外培養。

  物理是一門理科,但同時又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從某個角度所,物理就是生活的學科。平時的生活中可以注意觀察一下週圍的物理現象,比如打籃球的時候籃球飛了起來那是因為人的手對它做了功,它依靠慣性飛行;飛行過程中是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重力勢能又轉化成為動能等等。物理的公式、定理也要像數學一樣的理解並且記憶,並且懂得舉一反三的道理。做物理實驗的時候不能馬虎,注意觀察,並且要親自動手做一做。

  政治考試的時候應該是開卷的***至少我們是***。這樣題型會相對靈活,但是萬變不離其宗。考試之前對教材一定要熟悉,我是採用通讀教材的方式熟悉教材的,挺有效的。另外做題的時候要好好審題,答偏了可是一點分都不給……答一題的時間不能太長,簡答題答清要點即可。如果閉卷一定要背得各個概念。

  生物我認為挺簡單的,我們初二時也是開卷考試。但是對教材也要熟悉,同樣可以採用通讀的方法。答題的時候可以適當的發散。

  歷史對於大事件一定要清楚地記憶人物、時間、地點、過程和結果。歷史的背誦最好是平時就背誦了,你要臨時記憶效果不會太好……歷史是一門正宗的課外學科,所以課外的積累是最重要的。課外的掌握若是豐富了,自然不會怕考試。 學習地理同樣是課外的積累,我個人推薦《中國地理雜誌》一書,我認為對於有需要的人,它是不錯的選擇。學習地理我還有一個小竅門,那就是聽天氣預報,這對於記憶各省市行政區很有幫助。

  最後一點,學習之餘要注意勞逸結合。

  篇2

  升入初三的學生隨著學習壓力的增大,容易出現對自己學習上沒有信心、對前途擔心、對父母說教反感、心情煩躁壓抑等各種現象,其實這些現象在初三的學生身上表現出來也是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我們對這些出現的種種心理不適不能及時進行自我調節的話,就很有可能影響我們的學習和考試成績,嚴重的還可能發展成心理疾病,所以初三學生有必要對自己進行適當的心理調節。

  一、首先要客觀地評價自己,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

  我們每個人的學習情況各不相同,我們不能要求自己在初中的最後一段時間裡就一定能在學習上突飛猛進,趕超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這是不現實的。我們應該找準自己在班級中、年級中的位置,樹立一個通過自己努力可能實現的目標,從自己學習情況的實際出發,才能進步,才能找到學習的信心。否則,只能是在和他人的比較中徒增痛苦,對自己的學習是無益的。

  二、學習心態平穩,不要慌亂

  有些同學在初三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學習非常焦急,老是覺得自己以前的知識沒有學好,擔心剩下的時間全用來複習都不夠用,這些同學總是在自己嚇唬自己,把大量時間都浪費在對學習的擔心和焦慮中。其實,如果我們能合理高效地利用考試前剩下的時間,充分複習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這些同學可以進行一些 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和自我鼓勵,比如在學習的地方寫一些小紙條,如:

  “塌塌實實複習,不急躁”;“請把注意力從擔心轉到學習活動上”;“不和別人比,只做自己該做的”等,這些小紙條會幫助你穩定情緒,找回信心。學習的態度要實事求是,會了就是會了,不會就是不會,不要不懂裝懂,對自己不負責任。

  學習上不要急功近利,奢望這個星期努力了,下個星期成績就要有明顯地提高。成績的提高是要達到一定量的付出和努力才能顯現出來的,所以我們對學習要有耐心。

  三、制定學習計劃

  學習上要給自己制定一個總的學習計劃和階段性的學習計劃。我們可以按照最後考試的日期向前推算,劃分學習計劃的時間段。制定階段性的學習計劃時要注意先複習好基本知識中自己的薄弱環節,一個一個知識點去攻破,自己看書做習題還不能掌握的情況下,要勤於張口向老師或同學請教。總之,一個原則:無論用什麼方式,考試範圍內的基本知識必須在自己規定的時間內真正掌握。

  另外注意一點就是不要把更多的時間用在難題上,尤其是一些成績好的學生更容易犯這個錯誤。其實,考試中基本知識就佔了80%,如果你能很好地掌握了每個基本知識點,在保證基本知識少丟分的情況下,我想剩下的20%的綜合題和難題,你也會拿到一些分數的,這樣你的試卷的總分就會很高。所以學習是要講策略的。制定學習計劃對學生起著穩定心理的作用。越是無序狀態,人就越容易四處出擊,什麼都想做,然後是哪一個也沒做好,這樣反過來就更使我們心理慌亂、焦急,形成惡性迴圈。如果我們制定了合理的學習計劃,我們就會在學習上有條不紊,知道自己已經完成了什麼,還有哪些內容沒有完成,對於已經完成的學習任務還可以使我們形成學習成就感,會更加增強我們學習的信心。

  四、勞逸結合,保證睡眠,合理利用時間,注重學習效率儘管我們一再地強調初三的學習過程中,要勞逸結合,但事實上仍有太多的學生進行“學習疲勞戰”。很多同學都是在上半學期還能挺住,下學期還沒有到考試的日子,身體和心理就出現了嚴重的損壞,不得已要放棄學習活動,到醫院進行專門的治療。他們已經不能再去迎接考試了,他們敗在了考試開考之前,敗在了和自己身體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較量之中。

  “勞逸結合,保證睡眠”不是我們學習不努力、要偷懶,是為了能夠保證我們持久的學習動力和能量,學習不是誰用的時間長誰就一定能夠成績好,學習重在方法和效果。只要我們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注重學習的質量和效率,我們一樣可以取得好成績。

  篇3

  1.培養學習能力

  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這不僅對初三學生很重要,對整個初中環節都有著重要意義:學習的計劃性、目的性一定要強,不要搞突擊戰;聽課要講究效率,在課堂上無論會與否,都要緊跟著老師的節奏,與老師多交流,尤其是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時問。

  說到培養狀元的“祕訣”,創新老師為同學們做了很多成績分析,這對提高每個同學的成績是非常有效的,準初三的同學不妨學習一下,通過反覆地成績分析,對自己的學習心中有數。在做成績分析時一定要細緻,哪裡知識掌握不牢固,哪一部分考試經常丟分。

  2.暑假早練兵

  準初三同學可以利用暑假,關注學習,關注各科成績及自己的弱項,在放鬆之餘合理安排。

  7月上旬,分析自己的期末成績,找到弱項,對薄弱部分進行修補。

  7月下旬,把初二年級的知識再過一遍,鞏固以往知識;

  8月上旬應合理地安排自學,預習初三知識,對初三要學習的新內容做到心中有數,至少是學習起來不陌生,

  8月下旬就要有針對性地做一些練習,可以側重於那些薄弱科目、薄弱部分進行練習。

  3.跟著老師走

  首先,初三上學期,老師會講新課,聽課時一定要緊跟著老師,認真聽講,仔細做筆記,然後及時複習;到了下學期就會系統複習,在這一環節,迫於時間,有的地方不會講得非常仔細,同學們在課後還需要自己看書,不要放過每一個知識點。

  第二,到了初三,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要做大量的題,經歷無數次考試,做錯題肯定也不會少,其實這是很正常的,所謂“做得多,錯得多”,但是有的同學可能會因為一次錯題、一次考試而影響情緒,其實這大可不必,更不要因為做錯題而懷疑自己。練習或者考試之後,看一下哪些不該丟分的地方失分了,將這些題抄到一個錯題本上,將考查重點、易錯點用不同顏色的筆勾畫出來,反覆思考、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