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考語文衝刺知識

  隨著中考考試的來臨,你做好衝刺準備了嗎?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①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發李太白思鄉之苦:“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似鉤彎月,觸動李後主亡國之痛;此文中,蘇東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呢?

  文中蘇東坡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又將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達了作者複雜微妙的心情:既有鬱郁不得志的悲涼,又有讚賞自己與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②、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有“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感慨,請在文中找出與此意義相近的一句,抄寫在下面橫線上。念無與為樂者。

  ③根據你對本文的理解,請分別以“奇趣”和“閒情”為尾詞寫一組不少於七言的對偶句。將影作藻見奇趣,以水喻月抒閒情

  ④、在我國文學史上,有很多詩人對月有獨特的感受,借月抒發自己的感情,請舉出兩個這樣的例子,註明出處和作者。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靜夜思》***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⑤此文為作者遭貶之後所作,作者此時心情應抑鬱才對,可作者卻“欣然起行”,不但措繪了月景,還自詡“閒人”。對於作者這種做法,你怎樣看待?結合實際談談。

  作者此時心情雖抑鬱,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賞月”和自詡閒人,都是苦中作樂,用娛情於景來排遣抑鬱。這種做法是值得稱讚的,因為人不論遇到什麼困難,多麼抑鬱,都應學會苦中作樂,找到生活的希望和樂趣,儘可能給自己一個快樂的心情。因為即使痛苦也是於事無補的。

  ⑥夏夜的海邊,一白髮蒼蒼的老者站在沙灘上,面對著茫茫大海陷入了沉思之中,老者在想些什麼?請發揮你的想象寫一段老者的內心獨白。

  ***二***

  《子夜》把這類非虛構性的話語引進小說,與虛構性話語融匯、輝映,應該說是相當大膽而富有創造性的文體試驗。《子夜》的史詩品格,無疑得益於“詩”與“史”兩種語言巧妙調適與組合。

  《子夜》在整體佈局上具史詩般巨集闊,但細節描寫的筆觸又極為委婉細緻,剖析人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顫動的波紋。這一特點,早在三十年代,吳宓先生就曾指出過並大加讚賞,稱《子夜》“筆勢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噴薄,不可控搏。而其細微處復能婉委多姿,殊為難能可貴。”茅盾認為吳宓的評論真正體會到了“作者的匠心”。《我走過的道路》。

  《子夜》是茅盾最優秀的社會分析小說。通過對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等人物的刻畫,展示了30年代初中國社會生活的廣闊畫卷,史詩性的再現了中國民族工業在帝國主義、買辦資產階級、統治階級重壓下的悲劇命運。民族資本家吳蓀甫具有雙重性格:一方面強大、自信、有抱負、有手腕;另一方面卻軟弱、空虛。一方面對帝國主義、買辦資產階級、封建官僚不滿;另一方面又敵視工農。

  優秀小說家茅盾具有社會科學家的氣質,擅長以嚴謹的理性思辨剖析社會現象,構建長篇鉅製。

  ***三***

  短小優美,生動有趣。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詩歌、戲劇、小說並列的文學體裁;它包括政論、史論、傳記、遊記、書信、日記、奏疏、小品、表、序等各體論說、雜文, 是語言藝術文學體裁的典範,並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它澆灌了各個時代的文學園地,也灌溉了歷代文人,至今仍使人們受益。

  散文是“集諸美於一身”的文學體裁。文學是表達人生和傳達思想感情的。通常來說,小說、詩歌、戲劇無論是在結構上,還是在格律、剪裁、對話等安排佈局上,都有很嚴格的要求:而散文,卻可以自由些,看起來只是不經意地抒寫著一己的經歷和感受,所表現的多是零星雜碎的片段人生。

  散文主要分敘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議論性散文。

  它不刻意雕飾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蘊。而且,散文的語言經過情感的陶冶、鍛鍊,又有很強的抒情味和感染力。常一篇散文具有一個或多箇中心思想,以抒情、記敘、論理等方式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