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科學新教材加強學科間的聯絡,促進了課程綜合化發展,如何制定七年級科學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一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陳忠秋 20xx.9.3

  本期擔任七年級***2***班的科學教學任務,本班級本地生不多,大部分學生來自外縣外省,成績不理想,大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科學是一門入門課程,與生活的聯絡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教師應加以正確引導,要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進步。

  二、學期教學總目標

  1、思想品德方面

  加強學習目的性的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課外適當注意個別輔導,找原因找差距。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加強學習是的引導和課外的學習指導,使之更上一個層次。結合學科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2、知識技能方面

  以落實教學大綱為重點,加強基礎知識學習,提高教育質量,防止兩極分化。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科學的方法及獨立思考、刻苦鑽研的好習慣。

  3、學習常規、學習習慣方面

  課前預習,明確重、難點;

  獨立思考,勤動腦,勤動手,勤作筆記;

  定期進行章節檢測,及時反饋,及時鞏固。

  三、本冊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

  教材安排的順序是科學入門、觀察生物、人類的家園——地球、物質的特性,組成了從巨集觀到微觀不同層次的物質系統。考慮到學生剛剛接觸到這門課程,雖然有一定的知識作鋪墊,但不能過難過深,所以還是以比較直觀的描述性內容為主,較少出現需要抽象推理的內容。

  科學新教材加強學科間的聯絡,促進了課程綜合化發展,較好地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交叉整合,而不是作簡單的拼盤式處理。 科學新教材圖文並茂,大量實物彩色圖片、形象的模型圖與優美生動的文字相結合,將科學知識生動直觀的展示出來,而不只是缺乏生氣的抽象文字元號。科學新教材重視探究學習與實踐活動等學習方式,鼓勵獨立思考,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克服課本中心和知識中心傾向,不單純強調獲取間接經驗。科學新教材側重於提供大量科學資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留出發展空間,而不在於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多少,更不要求學生掌握系統而連貫的知識。以上特點,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和現代科技知識,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實踐創新精神。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刻苦鑽研教材,努力提高課堂40分鐘的密度和效率。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設計好教學,使所講內容由淺入深,由表及裡逐層展開。同時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針對學生課後鞏固不夠及時,不夠自覺的情況,每堂課適當抽出時間進行知識點檢測反饋。

  2、 提優補差措施

  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多鼓勵,多督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及學習自覺性;同時,課後適當所出時間對他們加以輔導。

  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課後適當地加以引導、指點,使他們對知識的掌握能提高一個檔次;同時,成立課外興趣小組,利用課餘時間加以輔助,幫助他們拓寬自己的視野。

  3、 其它措施

  定期進行知識點落實檢測,及時反饋學生掌握情況,並進行補漏工作。

  進行章節知識的回顧,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使之系統化,便於學生鞏固。

  五、教學進度總體安排

  教 學 進 度 表

  周 次

  日期

  教學內容

  課時

  執行情況

  1

  9.2-9.8

  1.1科學並不神祕

  1.2走進科學實驗室

  1

  2

  2

  9.9-9.15

  1.3科學觀察

  1.4科學測量

  1

  4

  3

  9.16-9.22

  1.5科學探究

  第一章複習測驗

  2.1生物與非生物

  1

  2

  1

  4

  9.23-9.29

  2.2細胞

  2.3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3

  3

  5

  9.30-10.6

  國慶放假

  6

  10.7-10.13

  2.4常見的動物

  4

  7

  10.14-10.20

  2.5常見的植物

  2.6物種的多樣性

  機動

  2

  2

  1

  8

  10.21-10.27

  第二章複習測驗

  3.1地球的形狀和內部結構

  2

  2

  9

  10.28-11.3

  3.2地球儀和地圖

  機動

  2

  2

  10

  11.4-11.10

  期中考試

  11

  11.11-11.17

  3.3組成地殼的岩石

  3.4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

  機動

  2

  2

  1

  12

  11.18-11.24

  3.5泥石流

  3.6地球表面的板塊

  2

  2

  13

  11.25-12.1

  3.7地形和地形圖

  第三章複習測驗

  機動

  2

  2

  1

  14

  12.2-12.8

  4.1物質的構成

  4.2質量的測量

  2

  2

  15

  12.9-12.15

  4.3物質的密度

  4.4物質的比熱

  2

  2

  16

  12.16-12.22

  4.5熔化與凝固

  4.6汽化與液化

  1

  3

  17

  12.23-12.29

  4.7昇華與凝華

  4.8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第四章複習測驗

  1

  1

  2

  18

  12.30-1.5

  期末總複習

  5

  19

  1.6-1.12

  期末總複習

  5

  20

  1.13-1.19

  期末總複習

  5

  21

  1.20-1.26

  期末考試

  篇二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科學是一門初一剛開設的新課程,與生活的聯絡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教師應正確引導,以期在測試中取得好的成績。本期擔任初一科學教學任務,這些學生來自於農村,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大多數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教師要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進步。

  二、教材分析與教學策略:

  新教材區別於舊教材具備以下特點:

  新教材加強學科間的聯絡,促進了課程綜合化發展,較好地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交叉整合,而不是作簡單的拼盤式處理。

  科學新教材圖文並茂,大量實物彩色圖片、形象的模型圖與優美生動的文字相結合,將科學知識生動直觀的展示出來,而不只是缺乏生氣的抽象文字元號。

  新教材重視探究學習與實踐活動等學習方式,鼓勵獨立思考,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克服課本中心和知識中心傾向,不單純強調獲取間接經驗。

  新教材側重於提供大量科學資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留出發展空間,而不在於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多少,更不要求學生掌握系統而連貫的知識。

  以上特點,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和現代科技知識,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實踐創新精神。

  教學策略:我們必須努力創造條件,改革現行教學方式,包括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激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所以在教學中:

  1. 擯棄應試教學,努力實施開放式教學

  1.1 開展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

  第一、建立“情景與互動式” 教學。

  第二,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