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地理教學隨筆
教學隨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靈機閃動所出現的靈感或感想。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本學期開始,我校為了方面老師們使用多媒體工具,給每間教室的電視配了多媒體電腦。至此,用於多媒體教學的硬體基本全部到位,就看老師們是否願意用了。
從第一節新課,我就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我教學用的課件主要來源網上下載的資源。但是這種課件不能直接應用於我的教學,還要利用資源庫中豐富的圖片、視訊、文字資料做一個大的調整。一般而言,我“做”的多媒體課件主要由三部分組成:視訊或者精彩圖片的匯入——>教學內容——>重點、考點總結——>課堂聯絡。
雖然本學期的教學重點是應對期末考試,但是,如果教學中沒有樂趣,師生都將感到痛苦。所以,每個新課的匯入,我都使用視訊和精彩圖片,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當然,視訊和圖片不一定都是匯入的全部。教學內容主要由各種地圖、重要圖片和必要視訊、提綱和關鍵短語以及問題組成。教學過程完畢後,要以大字型和對比鮮明的色彩呈現本節內容的重點和會考考點。一方面,讓學生明確本節內容的考點,另一方面梳理本節課的知識結構。
上述是我在教學方面的做法,下面說說我在課堂管理方面的嘗試。初中的課堂,其中課堂管理至少佔用了10%的時間。良好的課堂管理是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的保障。我的課堂管理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獎懲。我曾經嘗試過以個人為單位的獎懲,其結果是優生表現地更好,而後進生則表現地越來越差。所以上學期我嘗試了以小組為單位的獎懲,發現差生有所進步——至少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有所收斂。本學期因為時間很緊,不能在課堂管理上花太多的時間,所以,獎懲物件由原來的小組變為大組***約為三個小組的人數***。我的做法比較簡單。上課前在黑板的右上角劃出一小塊區域,對應各大組的位置,寫上各自序號“1234”。在上課期間,如果有人違反課堂紀律,就在他所在的大組的序號下面打一個“×”,如果問題回答正確或者任務完成較好,則打一個“√”。雖然這種評價對大組的評價只是畫畫“×”和“√”,但是,學生也看地很重。當某位同學因違反紀律而得了一個“×”時,該組的其它同學會批評這位同學;如果得了一個“√”時,全組都很高興。這樣做,不是教師一人單打獨鬥地管理課堂,而是利用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激發他們參與到課堂管理中來。但是,這種課堂管理的作用是有限的。對紀律較好的班級而言,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對於紀律本來就較差的班級而言,在班級管理手冊上填寫“差”和在批評欄內填寫個別學生的姓名幾乎沒有作用。是這個班級和個別學生麻木了嗎?還是年級上“不作為”?也許,是這種單一、機械的評價還有其它問題。每一個單元學習完後,都要進行單元測試。我們以前的地理教學中沒有單元測試。有選擇題、填空題、讀圖填圖題、連線題、問答題等。題量不多,一般20分鐘就能完成。
為了達到以考促學、以考促教的目的,我這樣讓學生們完成每章的單元測試題。前15分鐘根據已經發的試題自己複習,但是不能把答案寫在試卷上;獨立複習完成後,再給5分鐘時間,小組內可以討論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但還是不能把答案些在試題上。最後20分鐘時間才閉卷考試,杜絕作弊。凡是違反紀律的人,抄寫試卷兩遍,凡是不及格者,抄寫試卷一遍,或者補考一次。考完後,試卷交給老師,等到下節課再分發給學生,同桌交換批改。
總體而言,這種單元測試方法效果比較好。看著那些為了考高分而努力的學生,我暗自高興——有的急匆匆地查著課本,有的在在稿紙上邊寫邊畫,有的口中唸唸有詞,有的湊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而且,從測試看,大部分學生還是掌握了基本知識。但是,這種一刀切的做法讓有些後進生感到痛苦——僅靠他們的能力,他們難以達到我的要求;但是,如果他們作弊,則面臨這抄寫兩遍試卷的痛苦。所以,有些學生乾脆放棄——考試時他們睡覺,等到講完試卷後,則“輕鬆”地抄寫一遍。有個別學生逆反到什麼也不做的地步。有一次,為了鼓勵兩位後進生考試,我降低了及格分數線,但引來了其他學生對我做法的不滿——他們認為不公平!
儘管種種問題還未解決,但是,我們的新課已經上完,如何高效地複習,又是一個難題。
不管我怎麼做,我的目的都是讓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啊!我知道我的做法還有問題,但是,我現在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對我的學生更好。所以,讀書和請教有經驗的老師就成了提高自己的主要途徑。當然,還要做教學研究。提高自己的最佳途徑,我認為,應該是以教學為載體,在理論的指導下,做教育科研。
***二***
既然素質教育是學生積極參與的教育,我們為何不把學生怎樣配合教師活動想一想呢?一味的回頭看舊教材能得到什麼呢?要想讓學生積極參與,首先要讓學生感興趣,這樣就要求每一位教師在備課時,把自己當成一名學生去咀嚼新教材。例如在講《海陸變遷》這節時,為了增加學生興趣,把兩張質地不同的白紙和有圖案的紙,一張剪成非洲的形狀,一張剪成南美洲的形狀,拼合在一起說明兩者之間的聯絡。同學們回答這個問題非常活躍,得到一個普遍的看法:這是一種巧合。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出結論是巧合就夠了。然後把書中的三十三頁撕下來,再從中間撕開。提問學生假如你沒看見我從中間撕開,你憑什麼能判斷出這兩張紙原本是一體的?有的學生說撕開的兩部分圖殘缺,拼合在一起是一副完整的圖畫。這些都能說明撕開的兩部分原來是一體的。接著讓學生讀活動中的圖***拼合大陸幾種古老地層的相似性***。學生很容易接受非洲和南美洲原來是一體,後來由於地殼變遷而分離的觀念。課後我曾比較一下,做過“一拼一撕”的班級的學生參與數遠遠大於沒有做過的學生數。這“一拼一撕”也正是我在備課時反覆斟酌的舉措。
所以說,只有教師在備課時感到有興趣,才能在課堂上讓學生學得有興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自己在備課時覺得無味,在課堂上學生也一定厭煩,他們的積極性從哪裡來呢?為什麼有些教師在講課時學生能時入夢鄉?為什麼有些教師在講課時學生的每一個細胞都亢奮呢?難道這不值得我們每個從教人員思考嗎?
新教材有許多創新之處,這是舊教材無法比擬的,希望我們從事地理教學的教師,把我們的精力集中在新教材上,用新理念武裝我們的頭腦,充分研究新教材創意,圓滿完成新形勢下的教學任務。
我國古代有“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的至理名言。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僅僅教給學生新課程標準規定的基礎知識是不夠的,若能教給學生獨立獲取地理知識的技能,那麼學生就會終生受用不盡了。
1、運用地圖 獲取知識
初中地理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各種地理事物、現象的空間形象,如大洲、大洋、國家、地區的輪廓、界限,某地的地形區、氣溫的高低變化等,它們是難以用語言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來的。藉助於地圖,便能一目瞭然,要求學生身邊時常備有地圖,對各地理事物、現象能形成準確、牢固的印象,避免了諸如世界各國名稱、氣候型別等的混淆現象,嚐到運用地圖好處的同學是對地圖常看常新,新知越積越多。在初一新生第一節地理課時,我就要告訴學生運用好地圖是學好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要養成經常讀圖的習慣。地理學科的另一重要特徵是它的綜合性,我們可以從一張地圖中採集大量的地理資訊,如一個地區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湖泊、資源等自然知識,再進一步分析可以得出該地區人口、工農業、交通、商業等人文狀況,從整體上把握該區域的綜合特徵。因此,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就應該多運用地圖來指導學生獲取知識。
2、聯絡實際 內化知識
3、分析-歸納-綜合 昇華知識
學生的思維過程中少不了分析、歸納與綜合,它們之間是相互依存、緊密結合的,為此,地理教學中應遵循“分析-歸納-綜合”的規律,使所學知識得以活用。分析應從各類地理事物本身內容的系統性入手,從個別到一般,把個別分散的地理事物聯絡在一起,找出它們的共性,總結出規律,再從部分到整體把具有相關資訊歸納綜合起來,這樣能加深理解各地區域的特徵,獲得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在新授完初中地理教材後進入複習階段,師生先一起研討,將初中地理知識歸納為自然和人文兩大類,自然地理再劃分為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湖、資源等,人文地理可劃分為人口、民族、工農業生產、交通、商業等;有的專題還可分為若干項,如地理位置可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兩方面分項,氣候可以從氣候名稱、分佈地區、氣候特徵以及對當地植被、農業的影響分項,工農業可分別從各自發展的條件、分佈地區、生產的產品***工業部門、農作物***分項;工業發展的條件又可從資源、交通、人力、科技等分項,農業發展的條件可以從地形、氣候、勞動力等分項。再運用整體指導區域性的學習方法,大到國家,小到鄉鎮、村莊都要從上面這一知識結構中進行系統地回顧、整理、探討。在地理會考複習時,我常運用這種方法,學生複習積極性高,複習效果不錯。
***三***
通過我在教學中的多次摸索與總結,我認為在初二地理教學中下列的教學方法讓我在教學中受益匪淺,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一、興趣教學法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探究和認識某種事物的傾向。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為了扭轉當前學生不重視地理課的現象,就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地理的興趣。為此,我作了以下幾方面的探索:
為了不使學生盲目、被動地學習地理課,首先要上好緒論課。運用豐富、生動、有力的例項,說明地理學科所要學習的內容。在學習方法上既介紹地理學科的特點和優秀學生的學習經驗,又提出一些具體要求。學習時“左圖右書”,圖文對照,填圖作業做到具體規範等。
其次,精心設計引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言雖不是正文,但卻直接關係到學生對新課學習的興趣。如在講“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時,先談已經學過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然後匯入新課,經過對於前面知識的複習,加深新知的神祕感,用這樣的引入,可使學生興趣盎然,都作好了接受新知識的心理準備。
在地理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適當運用生動、形象、簡煉的語言文字,寓地理知識於文學享受之中,能把學生引進興趣盎然的境地,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在介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地形時,我用快語描述:“新疆的地形就像我們平時吃的三明治一樣,到底是什麼一樣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新疆的„疆‟字是如何濃縮新疆地形的吧。”學生倍感興趣,可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挖掘教材的幽默因素。在講“北京”時便說:“我們來看看北京到底有何資本,為什麼我們要定都北京,而不是定都東方八所呢?
其次,改變教材的組織形式。對教材進行適當加工,增加幽默因素。在講“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時說:“為什麼香港和澳門會成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呢,在他們迴歸祖國母親的懷抱以後,它的經濟又有何發展呢?”這樣,可使學生精神煥發,解除疲勞。但也要避免用低階的趣味,沖淡教學的嚴肅性。
要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誘發思維動機,就要根據學生實際和講授內容,提出帶有思考性問題,激發學生思維。學生如果有了追求知識的慾望,就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再到“我愛學”,形成良性迴圈的學習機制。
漫畫,寓意深刻,其味無窮。利用其進行教學,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思考。如在講“水資源”時,我選了一幅《宇宙乞兒》的漫畫。畫面上地球伸出兩隻手,哀求道:“清施捨點水給我吧!”然後讓學生思考回答:這幅畫說明了什麼?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
總之,要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不僅要上好緒論課,還要改進教學方法,要改變滿堂灌的做法,重視學生參與意識,師生共同活動,做到既有啟發,又有講練。還要根據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地理知識競賽等。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的知識系統成型發展,而且也開拓了一條培養學生“會學”、“愛學”地理的途徑。
二、插敘教學法
在目前的社會制度流於形式、學生普遍厭學地理的情況下,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是地理教師面臨的一個嚴峻考驗。我在平日的教學中,恰當地利用插敘,對於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地理成績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地理教學的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若能利用諺語、成語、格言佳句以及生動有趣的事例或數字插敘,形象地描述和講解地理事物的原理和現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創造一種美的境界,並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有助於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講《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時,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重慶和拉薩緯度相近,為什麼拉薩有“日光城”之稱?而重慶卻叫“霧都”?讓學生分析解答後,我用“蜀犬吠日”這個成語進一步說明因四川盆地地勢低,年降水量大,雲量多,溼度大,雲霧繚繞,日照時間少,所以四川的狗見天空出現了太陽而驚吠。這樣,同學們就記憶深刻。
在講地球自轉的線速度時,引用毛譯東“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的巨集偉詩句說明赤道的線速度最大。在講長江準靜止鋒時,引用趙師秀的“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形象說明兩股冷暖氣團勢均力敵,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徘徊擺動一個月左右造成陰雨連綿的“梅***黴***雨”天氣,同學們如身歷其境,進一步加深了對知識特點的理解和鞏固。
插敘在地理課中的妙用,對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課堂效率,有著獨特的作用。但在具體應用時,教師必須在備課時狠下功夫,博覽眾採,有的放矢。插敘的內容要緊扣教材,務求實用,切忌搞花架子,流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