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學隨筆

  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那高中地理是如何教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一:新課改下對高中地理教學的思考

  新一輪課程改革給高中地理教學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傳統的教學模式隨時代的發展日顯弊端,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把新課改的基本思想運用的教學當中去,這是地理教師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我國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以素質教育為鮮明旗幟,拉開了帷幕。常言道,不破不立,只有打破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才能樹立起地理素質教育的新旗幟。但素質教育在中國倡導了多年,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究其根本原因是考試製度和教材沒有從根本上進行改革,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沒有突破傳統的地理教學誤區,新一輪課程改革給高中地理教學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

  一、對新教材與舊教材對比的幾點優勢

  人教版的這套新教材,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較舊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簡潔、生動,圖文並茂,呈現形式活潑多樣。與以往的教科書比較,新課程的名詞、概念出現得少了,結論性的敘述少了,“讀圖思考”“活動”“閱讀”和“案例”等問題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顯減少,圖幅數量增多,甚至許多地方採取以圖代文,使影象成為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新課程在設計上明顯增強了對學生的啟發性,更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盡力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突顯新課程理念。加強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分析過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訓練,有意識地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課文編寫加強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分析過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訓練,有意識地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使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成為探究問題的過程,獲取技能和方法的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倡導師生互動,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動”中,專門設計了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內容。動手:引導學生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解釋地球運動規律;畫圖表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計算兩地的時差等。動口:引導學生說明生命出現應具備的條件;分析歸納太陽輻射隨緯度分佈的規律;分析判斷太陽黑子的活動規律等。動腦:引導學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總結九大行星的運動規律和結構特徵;分析太陽輻射的緯度分佈規律;用科學的術語解釋四季的形成原因和過程。這些都為新課程課堂教學設計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對新教材的認識和困惑

  1、新教材在知識結構方面,較舊教而言更加不繫統,這對於教師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廣度,如何處理好教材的知識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學內容方面雖然做了適當的刪減,刪除了一些較難於理解的知識點,圖表,但課堂活動量明顯增加,教師如何有效的組織好這些活動,而且高一地理課在課時安排上由原一的每週三課變為兩課時,如何安排好教學進度,這些都為我們每一位高一的教師提出了挑戰。在活動的組織上時間難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讓每們學生都積極參於,那就只是走過場,流於形式,如果充分調動每們同學,那麼時間難於把握,課時不夠,教學進度無法完成。

  2、教師對學生的困惑。由於初高中地理課程的要求不一至,出現嚴重脫節,新課程改革的初中地理,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教材內容過於簡單,而高中地理在難度和要求方面上升輻度大,這對於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無疑一下難於適應,這對教師的教學帶來更大的難度。如何更好的轉變學生現有的學習狀態,困惑著許多教師。

  3.教師對新教材也有諸多不適應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內容高度概括、高度濃縮,新課程的名詞、概念出現得少了,結論性的敘述少了,“讀圖思考”“活動”“閱讀”和“案例”等問題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們教師仍然受傳統教學的經驗的影響,對學生總是不放心,總是想講的面面俱到,千方百計的給學生灌輸。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師對學生的引到和啟發,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於學習,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新教材在知識體系雖不如舊教材系統,它注重的是教師如何給學生挖好溝,引好水,而不是要教師連坑一起挖好,特別是有時我們教師不僅幫學生挖好坑,而且越挖越深,這都會使我們走進了高中新課改的誤區。

  三、在今後教學中的幾點淺薄的設想:

  針對以上出現的一些,我們地理科任課教師也做好了相應的準備:在教學過程中,要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經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絡,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儘量使每一個學生掌握地理學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識,為進一步提升奠定基礎。具體而言,我們將採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備課組教師重視加強理論學習,努力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2.在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大膽革新。新課程注重“師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等教學原則,為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改變過去教師“一言堂”的局面,變學生被動的接受學習為主動的合作、探究式學習,我們努力做到轉變教師角色與地位,由過去課堂上的權威向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朋友、指導者轉變。

  3.在教學過程中重視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同時又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學習的需要。備課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表現,重視每一位學生的成長。

  4.進行集體背課,發揮集體的力量。加強資訊收集,多與外校教師進行教學上的交流與探討。多開展聽課評課校際交往活,取長補短,通過這樣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總之,目前的新課改處於不成熟的探索階段,要正確、深刻地認識與理解現代地理教育的特徵,突破舊的思維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審美打下紮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篇二:淺談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創新

  1.在地理新課程實踐中,高中地理教師一定要有創新意識,這是地理課堂教學創新的關鍵

  地理新課程要求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強調資訊科技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等。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要從教學創新做起,爭做創新科研型教師。教學創新源於教師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教師要對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教學行為進行創新,探討教學的得失成敗,撰寫教學案例、教學後記等,回顧教學過程,調整教學策略,尋求最佳方案,積累教學經驗。新課程實驗初期,高中地理教師面臨著巨大挑戰,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產生了種種困惑。比如,以前的地理教材結構清晰,知識豐富,重點突出,教師只要按照大綱和教材的要求,照本宣科地講清知識點,就能完成教學任務,考出好成績。而現在的教材變了,書本上現成的知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學生活動,這些活動怎麼處理?講吧,不符合新課標要求,讓學生活動,老師又不放心,怕學生亂了,掌握不了知識點,影響教學成績。這就要求我們要圍繞這些困惑,積極進行實驗,從教學的創新設計,教學創新活動的組織和調控,到教學效果的檢驗,讓自己從中總結經驗教訓。老師在教學中探索、反思和再創新,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同時堅持撰寫教學後記,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回顧、總結和評價,進一步瞭解學生認知水平,改變教學思路,完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這樣,教師的綜合素質和研究能力不斷提高了,從而實現由教書匠到科研型教師的創新轉變。

  2.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方法創新模式應是淡化教學形式,注重實效

  對於新課程教學理念的理解和運用,要把握其實質,要神似而不能僅僅是形似。創新教學方法涉及教師如何教,其本質是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學方法創新應注意創設課堂情境。教師可直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進行情境匯入,或是根據課堂學習內容創設一個情境,或是利用生活中的具體事例進行情境匯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如何利用有利因素創設情境,營造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是使地理課堂妙趣橫生的前提。地理是一門與社會現象緊密聯絡的學科,如講《大氣環境保護》中溫室氣體增加、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與保護、酸雨危害及其防治時,可分別出示一幅漫畫,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興趣,讓其自己總結各種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再根據產生的原因找出解決的措施。學生在生動的漫畫中,加深了對知識的記憶,從而掌握了知識。

  教學方法創新應該注重學生主體性和個性化發展。教學中,學生是主體。學生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和看法,即使一些問題尚未接觸,沒有現成的經驗,但當新的問題呈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往往可以基於相關的經驗,形成對問題的某種解釋,這並不是胡亂的猜測,而是他們從經驗背景出發的合理推導。所以,在地理教學創新過程中,應把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的知識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教師應在整個過程中激發和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原有的知識去探知,去獲取更大的收益。如在課堂教學中,我常將學生分組,圍繞一個或一系列學習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在討論中,我發現學生為了能使自己的見解引起大家的關注和認同,就力求切合題意,並有所創新,就要從多方面進行全面地思考,這就促進了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形成,提高了他們的分析、歸納和綜合的思維能力。

  篇三

  秋去冬來,時間匆匆消逝而去,還記得2010年7月1日那天的畢業典禮,那天我們畢業了。而現在我工作半年了,從初上講臺時的緊張已經變成了應對自如。但是作為一名新教師,我還有許許多多的不足之處,但是我以母校的校訓:“勤奮創新,為人師表”,作為我教師生涯的準則,在教學中不斷的學習,成長。通過半年的教學,我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故要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方式:

  1.轉變教育理念 ,明確教為主導,學為主體

  教學活動要找準教學的角色定位,在教學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勞動只能指導學生學習,而不能取代和干擾學生的學習,而做一些無用功,甚至事倍功半;教師的教學不僅是教知識,更是教學法;學生不是僅學知識,更是發現知識,學會學習並且善於學習,才能避免學生學習動力不足,耗費了時間卻學而無果的現象。因此,教師的備課,既要鑽研課標和教材內容,設計知識的教法;更要研究學情,研究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教學。

  2.改進教學設計,優化教學環節,提高教學實效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地理教學的形式也越來越多元化。我在教學中也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注意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對教學進行整合,教學手段和方式不斷地翻新,但有時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學不應該只重視形式的新穎,更應該重視教學方法的生動性和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的科學性,提高教學設計的實效性。

  ***1*** 設計課前預習: 設定可測評性強的課前預習問題,發給學生預習學案,幫助學生有目的有重點的預習,讓學生髮現問題,然後帶著問題進行課堂學習,在課堂上能夠更有針對性地聽講與回答教師問題。

  ***2*** 設計新課學習: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要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真實生活事件、新聞等創設生動的問題情景,進行新課匯入,引啟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針對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設計科學的教學環節,通過預設問題,啟發,引導,調動學生討論、探究、展示、交流,讓學生通過多種學習活動生成學習成果,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使學生學會學習方法,得到能力的提升;減少老師的活動,增加學生的學習活動,杜絕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決,只讓學生當聽眾的錯誤教學現象,真正把課堂教學的重點轉移到學生能力的訓練培養上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和高效,減少無效和低效。

  ***3***設計評價方法: 學生的學習活動多樣,評價標準也應隨著多元化和人性化,變單純的成績分數評價為靈活多樣的課堂活動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個體比較評價與作業評價、考試評價相結合。通過多元的評價方式,進行知識有效的落實,把課堂上的基本知識做為落實的主渠道,及時進行課堂問題小結,單元知識"章結"和"單元過關",並做好各種評價的記錄,為學生的成長檔案做好準備。

  3、加強教研,提高個人教學能力

  通過積極教研,研究課標,考綱,鑽研高考試題,準確把握教育教學的脈搏;研究教學的先進方法進行教學實踐,研究知識的把握和習題的選擇設計,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增加知識和理論的積累和儲備,積極擴充教學資源渠道,逐步縮小與課程要求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