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
教學設計之於課堂就如同建築設計之於建築,所以教學設計對於教學非常為之重要。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一***
對外友好往來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的情況,包括日本派往中國的遣唐使與唐文化對日本產生的深遠影響、鑑真和尚東渡日本、隋唐與新羅的友好往來、唐玄奘西遊取經等史實。
通過講述隋唐時期我國同亞洲各國,特別是日本、新羅和天竺等國的友好往來情況,啟發學生思考唐朝與外國頻繁友好往來的主要原因,和這種友好交往對歷史發展產生的重大影響。
通過討論鑑真六次東渡和玄奘歷時18年的西遊和歷時19年的譯經生涯體現的奮鬥精神,培養學生追求真知和奮鬥的精神。
***二***
【教材分析】
本課的主題是唐朝的對外友好交往,其中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是本課的重點。
本課的難點,在於理解封建時代的對外交往為何如此頻繁?它與當今的開放有什麼區別?
***三***
【教學過程】
匯入:出示《西遊記》劇照。
提問:吳承恩的《西遊記》實際上是以哪一個歷史故事為題材寫成的?《西遊記》以玄奘西遊天竺取佛經的故事為題材寫成的。
出示《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圖》,學生在地圖上找到天竺的位置並填出唐朝時的主要外貿城市及與唐朝有往來的國家
一、對外友好往來
***通過填圖讓學生對唐朝對外往來有個粗略的瞭解,同時提高學生讀圖和填圖能力***
根據《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圖》,學生講解從哪些城市出發,經過哪些路線,到達哪些國家:從洛陽、長安出發向西通過絲綢之路,可以到達天竺、波斯、拂菻、大食,向東可以到達新羅;從廣州出發,走海路可以到達東南亞各國、天竺,最遠可以到達波斯灣;從揚州出發可以到達日本。
由此可見,唐朝對外交往相當頻繁,與唐朝有貿易往來的包括亞非歐七十多個國家。當時唐朝的都城長安,雲集世界各國人士,成為世界性的大都市。
下面我們先來了解唐朝與日本的友好往來的情況。
二、唐朝與日本的友好往來
由學生列舉唐朝與日本的來與往:
1、遣唐使***同來的還有留學生和留學僧***
想一想:遣唐使來唐的主要使命是什麼?從哪裡可以反映出來?
——學習唐朝的文化。***從遣唐使的人員構成和遣唐使回國帶回大量的書籍可以反映出來***
同時,使團對唐朝的贈品***珍珠、絹、琥珀、瑪瑙***,和唐朝的回禮***高階絲織品、瓷器、樂器、文化典籍***,實際是兩國之間的貿易。
2、鑑真東渡
播放《鑑真東渡》的錄影。
鑑真的六次東渡,可以說是歷盡磨難。第五次東渡時,鑑真剛出海就遇上了風暴,鑑真一行在海上漂流了14天,抵達海南島。在這次東渡中,先後有36名中日人員犧牲,而鑑真本人也因病雙目失明。
鑑真仍支援不懈,終於在753年,東渡成功。
***通過鑑真的感人經歷,培養學生追求真知和奮鬥的精神***
鑑真的六次東渡,傳為中日交往的一段美談。郭沫若稱讚鑑真東渡:“鑑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捨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
學生解釋郭沫若讚美鑑真的詩句,並用事例說明。
捨己為人傳道藝:鑑真把唐朝的建築、醫藥等道藝傳到了日本。在鑑真主持設計建造的日本唐招提寺被日本視為“藝術明珠”,在唐招提寺內儲存的鑑真坐像也被日本政府定為國寶。
日本政府為什麼要把鑑真坐像定為國寶?
表明這坐像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更重要的是,鑑真坐像是唐朝與日本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日本政府把它定為國寶,表示對鑑真的尊崇和對中日友誼的珍視。
“唐風洋溢奈良城”——說明通過日本與唐朝頻繁的友好往來,唐朝文化對日本產生巨大的影響。
3、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學生列舉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制度、建築、錢幣和文字、茶道、服裝、坐姿。
例如在建築方面:***出示日本平城京和唐長安城的對比圖***兩幅圖有什麼相似之處?說明唐朝文化對日本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都有朱雀大街,把南城一分為二;都有西市、東市,商品貿易同居民區分開;都是街道佈局整齊筆直如棋盤狀;都有皇帝的宮殿並都在城北中央。
這說明日本建築、城市建設與管理、經濟制度、皇權思想等從裡到外,都滲透著唐朝的制度文化,留下唐朝的影子。
總結:唐朝時,國力強盛、文化發達,日本與唐朝保持頻繁的友好往來,積極地學習唐朝的文化,促進了其自身的發展。
下面我們來看看唐朝與新羅友好往來的情況。
三、唐朝與新羅的友好往來***略講***
在地圖上找到新羅的地理位置。
新羅就是今天的朝鮮半島,新羅與中國毗鄰,所以兩者的貿易往來十分頻繁。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的首位。新羅商人給唐朝帶來牛、馬、人蔘等,從唐朝帶回絲綢、茶葉、瓷器、藥材和書籍。
同時唐朝文化對新羅的影響也很深遠。如韓國的國旗,韓國的國旗被稱為太極旗,是以儒教及道教的思想為基礎而繪製的;韓國的文字是在中文的基礎上創造的。
剛才我們講了日本、新羅在與唐朝密切的友好往來中,學習唐朝的文化,促進了自身的發展。同時,唐朝也不忘學習其它民族的先進文化,充實自己。
學生舉例:朝鮮音樂傳入中國;玄奘西遊取經。
四、玄奘西遊
學生自制課件,並根據課件講解玄奘西遊的經歷。
玄奘取經回來後,還根據旅途見聞,寫成《大唐西域記》,這本書是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藉。後來,考古工作者就是根據《大唐西域記》的記載,找到了那爛陀寺的遺址。
小結:略
作業:課後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