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冊語文知識點歸納有哪些

  初一是學習語文的關鍵時期,所以想要學好語文,別忘了在課後做好語文知識點的總結歸納。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一上冊語文知識點歸納,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一上冊語文知識點歸納

  第1課.散步 莫懷戚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分歧qí 蹲dūn下

  2.解釋下列詞語。

  ***1*** 委屈:受到不應有的指責或待遇,心裡難過。

  ***2*** 粼粼:形容水的明淨。

  ***3*** 各得其所:每個人或每種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俱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散步》的作者是莫懷戚。

  第2課.秋天的懷念 史鐵生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tān huànshì yǎngjué biéqiáo cuìfáng shànwān dòu

  癱 瘓侍 養 訣 別 憔悴 仿 膳 豌 豆

  二、問題:

  1.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課文講述了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課文寫了四件事:

  ***1*** 1當“我”發脾氣時,母親對我的撫慰.

  ***2*** 母親重病纏身,卻不告訴兒子,不想給兒子增添痛苦.

  ***3*** 母親央求“我”去看花

  ***4*** 母親的臨終囑託

  2.“我”的雙腿癱瘓之後,母親的侍弄的花為什麼都死了?

  答:因為“我”的原因,母親已精疲力竭,無力再照顧花了。

  3.文中寫到“我”坐在窗前看落葉,“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你怎樣理解母親擋住落葉的行為?

  .答:因為母親希望“我”的心情好一點,也有助於病情。

  4.為什麼“我”答應去看花,母親竟高興得坐立不安?為什麼“我”責備她“煩不煩”,她卻笑了?這說明什麼?

  答:因為母親看到了“希望”,這是“我”第一次答應母親帶“我”去玩。

  5.前面母親說“好好兒活”和最後“我”說“要好好兒活”各有什麼含意?這樣寫在文章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答:因為母親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從而想讓“我”以後照顧自己。後文寫“要好好兒活”是“我”知道了母親的良苦用心,決定好好照顧自己。在文章結構上起“前後呼應”的效果。

  第3課.羚羊木雕 張之路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犄jī角 怦pēng 寒顫zhàn 攥zuàn

  2.解釋下列詞語。

  ***1*** 反悔:對以前答應的事翻悔或不承認。

  ***2*** 形影不離:形容彼此關係密切。

  ***3*** 自作主張:不與人商量,自己決定。

  ***4*** 仗義: 講義氣。

  ***5*** 滿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我呆呆地望著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 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麼不光彩的事呀!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羚羊木雕》的作者是張之路,這是一篇記敘文***體裁***。

  2.記敘的六要素是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3.描寫人物的方法有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

  第4課.詩兩首

  金色花 泰戈爾

  荷葉母親 冰心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匿nì笑 嗅xiù 膝xi

  2.用恰當的詞語填空。

  ***1***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2***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2.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髮與膝上時,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默寫《金色花》第4段

  當你沐浴後,溼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陰,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金色花》選自《泰戈爾詩選》,作者泰戈爾,印度***國名***文學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2.《紙船》選自《繁星》,作者冰心,原名謝婉瑩,詩人、作家***稱謂***,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讀者》等。

  初一上冊語文學習方法

  一、學會利用語文書

  不要單純認為讀書就是念字,泛泛而讀,作用不大,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首先下一番功夫,學會從整體到區域性再從區域性到整體,認真研讀課本。

  學期初,新書一到手,先要看目錄看說明,甚至插圖、附錄。明確本學期的任務和重點,然後逐單元閱讀單元提示,明確各單元的具體任務。還可以摘抄或列表格來加深印象,隨時參照。在每一課的課文閱讀上學會“讀提示——做預習——提問題——解疑難——做練習——寫總結”六步讀書法。做到讀通、讀懂、讀好。

  在利用課本的同時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在閱讀語文書的同時,還要注意勾畫出文中的重點句、生字詞及疑難問題。魯迅先生就喜歡邊讀書邊在書上勾畫,濃圈密點、腳註眉批,當有人向他借書時,他總是另外買一本借給別人,因為他的書經過勾畫批註已變成他的服務工具了。再如老師的教科書,也是如此,這種在課文的字裡行間勾畫讀書法,既可以使我們讀書時思想集中,提高效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有利於我們複習,複習時只要翻翻書,重點難點一目瞭然。

  學會利用書,還應做到把文質兼美的課文當作自己學習寫作的範文,尤其是初一寫作文應從有意識的模仿開始,然後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二、學會上課聽講

  在校學習,聽課是獲得知識,轉變能力的重要途徑,怎樣才能提高聽課效率呢?我認為要做到:看、聽、記、問、思五點:

  1、眼看

  科學實驗表明,從記憶的保持速度上說,“看”的記憶為最好,上課時看老師講課,看黑板上的板書,掛圖、投影等,看課文內容。課堂上老師既是演員又是導演,要注意看老師的表情,手勢等各種體態語言,板書是老師精心設計的一課的重點內容,要一字一句看明白,力爭做到過目不忘,在老師的指導下看課文內容,邊看邊思邊記。眼、腦、手並用,學習效果好。

  2、耳聽

  上課時要耳聽一方。聽老師的講析,聽老師的提問,聽同學的發言,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積極思考,聽出重點、難點、疑點。只要認真用心聽,聽出這幾個關鍵,不僅可以以點帶面,提高記憶力,還可以增強理解力。

  3、筆記

  看明白聽清楚並不夠,還要認真記筆記。記筆記,以看、聽為主,筆記為輔。要記重點,老師的板書、開場白是重點。有的學生開頭沒注意,再聽後話,不知所云。有的認為開場白是閒話,不注意聽,當聽到正題,才知閒話不閒,想記,晚了。老師提的要求是重點,如“××段要重點分析理解,××內容瞭解即可。”老師講的結論也是重點,這往往是“畫龍點睛”之筆。

  記在哪?語文課上一般記在書上即可,學完一課後再歸納整理記到筆記本上,整理總結的過程又是一次消化吸收的過程。

  怎樣記?充分利用老師講課的間隙,如重複、停頓、板書時搶記,逐漸培養聽記結合的能力。

  4、積極答問

  課上答問,一種是“內心獨白”自問默答;另一種是老師提問時,與同學齊答或舉手起立獨答。這是一個模仿學習的方式,或是成功,或是失敗,總有收穫。積極答問能鍛鍊自己的反應與表達能力,當然問還包括向老師提問,請老師答疑。及時解決自己在聽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三、認真對待作業

  做作業,要目的明確,切忌以下幾點。其一,單純為了完成“任務”,向老師交差;其二,做作業前不認真看書、消化課本內容,甚至連概念都沒弄清;其三,不動腦筋,套書本格式做作業;其四,抄襲別人作業,互相核對答案。這樣做作業儘管也花費了不少時間,但是錯誤多、效率低、容易遺忘。

  做作業究竟應達到什麼目的呢?首先,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利於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其次,它可用來檢查學習效果,發現問題,以便及時補救;第三,通過做作業,促使同學們積極思考,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四,做作業可以累積資料,為了全面複習做好準備。

  初一上冊語文學習習慣

  1、熟讀、背誦的習慣。古代的學校,誦讀之聲不絕於耳,他們日日誦,天天讀,讀得搖頭晃腦,讀得唾沫橫飛,讀得喉乾舌燥,所以古時候有“手肘成胝,口舌成瘡”之說。學習語文,必須養成熟讀背誦課文的習慣。因為一方面,只有在反覆的誦讀中才能實現識字悟意的目的,“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另一方面,只有在反覆的誦讀中才能深刻的感受漢語所特有的審美表現力。比如,漢語的抑揚頓挫的節奏感,那和諧悅耳的韻律感,不通過誦讀是很難品味出來的。

  其他諸如詞彙美、句式美等,都要在反覆誦讀中予以體會。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學課本中的每一篇範文都要熟讀成誦,特別古詩古文。常說語文學習“要死要活”,就是要“死背”。自己不讀不背,光聽老師講得天花亂墜,是學不好語文的。中學時代,是青少年記憶力最佳時期,多讀多背,能開闊視野,能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發展智力,錯過“季節”要補救,就來不及了。

  2、精思的習慣。讀書的同時必須學會思考。要眼到、口到、心到,不能“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只有精思,才能有自己獨到的感受、獨到的理解、獨到的體驗和評價,才能產生新的疑問,有新的發現,有新的發展。

  3、博覽的習慣。我們說某人學識淵博,“淵”是指高深,“博”是指廣泛,語文學習最講究“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要涉獵,以開闊視野,形成知識網路。所以希望多讀有益的課外書,廣泛的瀏覽各種報刊雜誌,學會從電視、廣播、網路上獲取資訊,學會粗讀、通讀、跳讀等方法。閱讀量增加了,語文水平自然也會提高的。

  4、勤查工具書的習慣。語文是一門包羅永珍的語言文字學科,學習中離不開工具書。工具書用好了,學習就事半功倍。常遇到學生問“老師,這個字怎麼讀”這樣的問題,我一般不會告訴他。我請他自己去查字典,培養他的能力,自己查工具書認識的,印象也自然深刻些!也希望大家今後少問這樣的簡單問題。

  5、有意識積累的習慣。學習語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長期的積累才能使語文學得更好。積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閱讀與背誦,當我們空閒的時候,讀一讀,好的書籍或文章不僅能豐富知識,還能陶冶你的性情。不過,不能只是讀,還要思考,我們應準備一個記錄與摘抄的本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將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來,並不時地看看,讓它們變為自己的東西。當遇到疑點,難點時,也要記下來,與旁人討論,聽取別人的看法。這樣才會有所長進,水平才會提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般的人對讀過的書日子久了就沒有多少印象了,等到要用的時候“書到用時方恨少”。有意識的積累,可以使人博學多才,用時得心應手。

1.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大全

2.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重點總結

3.七年級上冊語文基礎知識彙總

4.七年級上冊語文複習重點

5.七年級語文上冊複習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