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地理教學計劃

  學習地理,讓我們更瞭解這個世界。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一、指導思想

  通過上學期期末考的情況分析,學生學習地理的水平停留在考前的“臨時抱佛腳”。平時不注重問題的解決,和與老師的有效溝通與探討。

  這學期教學的重點就是改變上學期的頹勢,抓重點——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初二會考為指標,加強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同時,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

  二、基本情況

  本學期我繼續任教3個班地理。通過七年級上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的瞭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不夠重視,知識還沒有形成系統,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我將本著認真,嚴謹的教學態度開展本期教學工作,在新的學期裡希望揚長避短,深入學生,力爭取得更有效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目標:

  教完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讓學生具備必要的基本技能,對我們所處的世界有一個明晰的瞭解,對世界一些重要的國家和地區有著較為詳盡的知識掌握。

  四、本冊教材:

  本冊教材共五章:

  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瞭解亞洲的位置、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特點,人文環境特點。

  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突出日本自然災害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日本經濟與其他國家的聯絡,瞭解東南亞地勢變化、地形結構特點與人類活動的關係等。瞭解印度人口的特點。瞭解俄羅斯地理位置的特點。

  第八章、《東半球其它國家和地區》瞭解中東地理位置的特點,石油資源,宗教,歐洲西部,歐盟,畜牧業,旅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農業生產,文化習俗。澳大利亞因地制宜發展經濟。

  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瞭解美國移民國家,農業地域專業化,高新技術產業,巴西,民俗。

  第十章、《極地地區》自然環境的特殊性,科考與環保的重要性等。

  五、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 鞏固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識,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地理圖表的基本技能。學會簡單的地理觀測、調查統計以及運用其他手段獲得地理知識資訊的基本技能。

  2. 運用學過的地形、氣候等世界地理的知識要素在地理環境中的形成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認識分析世界個區域的人口、經濟、文化發展的區域差異,以及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和趨勢。

  3. 學會根據一個地區的地理資訊,歸納其他地理特徵。

  4. 瞭解人類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重大問題,初步認識環境與人類的相互關係,認識自身與環境的關係。

  ***二***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並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學會根據收集到的地理資訊,通過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進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佈和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

  ***二***

  一、學期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亞洲和歐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2.記住亞洲和歐洲的地形特徵,著名的河湖。

  3.結合圖記住非洲和美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4.記住非洲和美洲地形特徵。

  5.理解亞洲和歐洲、非洲和美洲的氣候特徵。

  6.知道非洲和美洲的人口居民和經濟概況。

  過程與方法:

  1.學會通過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進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形成發展變化規律。

  2.採用三四五課堂模式教學法,讓學生自己讀圖、讀課文、互相討論,相互交流,矯正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指導點撥。。

  情感目標:

  1.通過對亞洲和歐洲人口問題的學習,樹立可持續的發展觀。

  2.通過學習瞭解非洲是一個存在著嚴重人口、環境、發展等問題的大洲,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觀。

  第二單元:瞭解地區

  知識與技能:

  1.瞭解東南亞、南亞、歐洲西部、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位置範圍。

  2.記住東南亞、南亞的地形特點及主要河流。

  3.記住東南亞富饒的物產及其分佈。

  4.知道南亞的宗教以及工業概況。

  5.掌握西亞石油資在世界上的地位分佈特點、瞭解石油的運輸線路。

  6.瞭解歐洲西部主要半島、島嶼、海峽、本區的經濟特點。

  7.理解兩極地區的氣候特點及成因。

  過程與方法:

  採用三四五課堂模式教學法,讓學生自己讀圖、讀課文、互相討論,相互交流,矯正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指導點撥。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觀點

  2.培養學生保護、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觀念。

  3.培養學生保護南極地區的環保意識。

  第三單元:走進國家

  知識與技能:

  1.記住日本、埃及、俄羅斯、法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2.記住日本、埃及、俄羅斯、法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的地形、氣候、自然資源等自然環境特點。

  3.記住日本、埃及、俄羅斯、法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的人口、民族、語言、經濟等人文地理特點。

  4.理解日本、埃及、俄羅斯、法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的經濟、工農業分佈特點。

  5.結合圖記住這5個國家的主要城市的分佈。

  過程與方法:

  1.學會通過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進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形成發展變化規律。

  2.採用三四五課堂模式教學法,讓學生自己讀圖、讀課文、互相討論,相互交流,矯正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指導點撥。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要從本國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觀點

  2.培養學生關心家鄉、關心我國的基本國情,增強熱愛祖國,建設好祖國的情感。

  3.通過學習,激發起學生對改革開放的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的學習基礎及學習水平

  我所教的初一五班有56人,現對本班學生詳細分析如下:

  初一的學生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已經對地理學有了初步的理解。我們應該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並且教學生怎樣學好地理,引導學生有正確的學習態度,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應該加強學生著幾方面的訓練,並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發揮優勢,彌補不足,讓他們形成愛學、樂學的學習風氣。根據班級的情況可分為優秀生、中等生和後進生。

  1. 優秀生:約有8-10℅,這部分學生學習品質好,上課紀律好,學習刻苦,學習態度較好,對地理學習表現出較濃厚的興趣,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反應特別快。他們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能把學習放在首要位置,學習方法得當,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表現出作業及時,及時與老師溝通.這部分同學有 :劉慶、凌雲鳳、劉夢瑤、高碩、韓啟月、楊富慧、陳莉莉、崔豔等。

  中等生:他們學習刻苦,有進取心,但是由於不得法等原因,較優秀生略差或成績不穩,大約有50℅如賈凱淇、潘錦濤、劉振源、李鈺、賈清媛等,對這些學生從方法上多加指導,他們在班內居中游,多數同學學習端正,有時能刻苦勤奮,積極發言,要求上進,但有的不能吃苦,不善於思考等,對這部分學生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樂學,這也是以後工作的重點。

  後進生:他們的基礎比較差,對學習缺乏興趣,有時表現的厭學等,上課不愛發言,不動腦筋思考以至學習紀律差.如:韓建建、江雨、賈韓冰、韓曉龍、周祥海、王俊奇、張磊磊、林夢雨等,應該把他們作為重點轉化物件,從各方面激勵他們樹立自信心。及時發揚他們的長處,多加表揚。幫助他們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逐步提高成績,實現差生轉化。

  2、學生的學習態度及能力:

  初一五班的學生經過一學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學習態度有了較大的轉變,大部分學生學習刻苦,方法得當。

  優等生有:劉慶、凌雲鳳、劉夢瑤、高碩、韓啟月、楊富慧、陳莉莉、崔豔等要對這部分學生大力表揚,使他們有更大的進步;

  中程生:賈凱淇、潘錦濤、劉振源、李鈺、賈清媛、孫清建、韓惠葉等。

  後進生:韓建建、江雨、賈韓冰、韓曉龍、周祥海、王俊奇、張磊磊、林夢雨等

  對於部分後進的學生,要細心做好他們的工作,使他們懂得學習的重要性,採取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在學習上多給他們一些時間進行輔導,讓他們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爭取更大的進步。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編排體系:

  義務教課程標準教材初中地理是按照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原則編排的,包括《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兩部分,本學期學習《世界地理》下冊。

  ***二***單元劃分:《世界地理》下冊共包括3章,分3個單元:第一單元是

  第一章:認識大洲,第二單元:第二章瞭解地區。第三單元:第三章走進國家。

  ***三***

  緊張的七年級地理下冊總複習又要拉開帷幕。然而,複習課的內容往往因缺乏新鮮感而提不起學生興趣,如何在短暫的複習時間提高效率,使學生複習得輕鬆,有效、有序,既掌握知識又發展能力呢?

  通過討論,我們備課組一致認為要上好地理的複習課,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重視知識的系統整合,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路。

  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課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老師主要起引導學生去整理已經學過的知識。不能只簡單的要求學生背誦課本表面的知識,複習課是更高層次的新授課,不僅複習知識,還應串聯知識,歸納知識,整合知識,加深內涵的理解。

  二、注重學法指導,總結解題方法

  好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如做讀圖分析題,有的學生沒有真正掌握好做題方法,只是一味的死記硬背,最終還是一知半解,沒有真正理解知識,這時就需要老師及時提高學生看圖分析的能力和解題方法。

  三、精講典型例題,培養創新思維

  以往我們上覆習課時經常使用練習卷,採用學生練——老師講的方式進行,不自覺的陷入題海戰。結果是學生喊累,老師著急,學生沒有真正理解掌握知識。這次我們採取各章突破綜合複習練習的方法;並且可用少數的幾個典型的習題,例如氣候型別的分析,組織學生分析該題主要考點、討論解題方法,還可讓學生自己圍繞該題進行相互出題和解題,然後引導進行總結,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由於複習課內容多、時間緊,所以任務很重,希望教師選擇靈活多樣的複習方法,讓學生能考出好成績,每個人都能較上學期有個明顯提高!

  附:

  期末具體複習計劃

  周次及時間 複習內容 課時 複習方法 備註 17周 6月10日亞洲自然與人文環境、日本 1 系統複習、查缺補漏 自習課鞏固測評 —17日 東南亞、印度 1 系統複習、查缺補漏 自習課鞏固測評 18周 6月17日俄羅斯、中東 1 系統複習、查缺補漏 自習課鞏固測評 —24日 歐洲西部、撒哈拉南非洲 1 系統複習、查缺補漏 自習課鞏固測評 19周 6月24日澳大利亞、美國 1 系統複習、查缺補漏 自習課鞏固測評 —30日 巴西、極地地區 1 系統複習、查缺補漏 自習課鞏固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