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屈原的優美散文

  千百年來,又有多少人忘卻了對先生的紀念?莫敢忘,都銘記先生遺德,光先生遺志。但願先生九泉之下可瞑目矣。 臨江仙。祭屈原 湘水千年如舊,依稀屈子浮沉。今天我們來看一下。

  :端午,屈原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就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也稱端五、端陽,還有甚多的別稱,在此我也說不出更多名稱。

  兒時也不知端午為何節日,只知道是節日我們便比平常興奮的多,有比平時好吃食物,玩耍的好氣氛。這天家家戶戶門前都掛楊柳,大人小孩都在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六月六的那天丟在山上或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這一年大人、小孩都會平平安安。大人們警告我們,我們便很是慎重,生怕弄斷弄丟,時常注意著,直到六月六這天。那時屬於好奇,便問長輩家家戶戶門前都掛楊柳為何?他們也不是很清楚,也不願去和一個小孩糾纏,只是順口繞過。懂事之後,才從老的父輩得知,那是個民間傳說,而年輕的一輩很少知道。相傳在古時候,窮苦的人連飯都沒得吃,而有錢的財主糧食卻多得吃不完,便把一些穀子丟在河裡。土地神看到河裡的穀子,就告訴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知道後很是憤怒,於是欽差查出原因。欽差來到人間,發現路上有很多窮人在討飯,覺得很奇怪。既然可以把穀子丟在河裡,為什麼還有要討飯,他很是不能夠理解,於是他便轉身變作窮人也去討飯。他和窮人交談後,才知道河裡的穀子原來是財主丟的。欽差想懲罰那些自私的財主們。在這天他便叫窮苦人家在門上掛楊柳,這晚不知從哪裡燃起熊熊烈火,把財主的家燒個精光,而掛上楊柳的窮人家,全都平安無事。以後,人們為了防火避災,紀念那善良的神靈,每年的清明節,都在門上掛些青青的楊柳。後來,我便把掛楊柳當作了這天的大事,這天便早早起床,把砍來流淚的嫩楊柳枝掛在每個門前,擔心遲了,害怕欽差放火誤燒我家。傳說總歸是傳說但善良的傳說總是美麗動人的。

  進了學堂之後,隨著知識閱歷的增長,得知了端午節的由來。據史記記載,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奸臣讒言免職,被逐出都城,流放在外。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不朽詩篇《離騷》,為世人所稱讚。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摧毀,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來表達自己的愛國之心。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來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軀體。他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菜等食物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吃食屈原的身體。還有一位老醫師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灌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飯糰發展演變成了棕子,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還有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此後,我也對端午的由來也科學的依據,再也不盲目的做些祭祀。這科學歷史的記載都在為這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做深遠的紀念,紀念他的愛國赤忱之心,同國而亡的氣魄。

  如今端午已經是節日的一個代名詞,沒有多少人去考慮它的意義。這只是一個節日,去慶祝,去吃那包的精緻而不趕下嚥的粽子,品嚐它的好與壞,店家的特色。而我們知道似乎又忘記了那個愛國詩人屈原,也許人們知道是在紀念他,只是這樣就可以了。

  現在端午也被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而這一訊息傳出,在國內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這很是好,端午的真正意義已在我國體現出,我們在沒有必要和他人計較。瞭解的人都清楚韓國“江陵端午祭”的來歷,而我們的端午和他們的節日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們有著偉大的愛國詩人在作紀念,有著比他長遠的歷史,明眼人都知道的。我們在也不要一動,就讓愛國詩人屈原活過來他會如何?

  又到端午,我們又吃著粽子,請放慢蠕動著的紅脣,想想那位愛國詩人抱石一投,給你的下一代講講那段歷史和那位愛國詩人屈原。

  :紀念屈原

  穿過歲月的河流,還有什麼痕跡不被淹沒?還有什麼東西能夠沉澱?不同時間,已經沒了相同的河流;同一河流,已不見了往日的寧靜。

  自從那個載著一腔悲憤的詩人投入狂濤巨浪中,汨羅江就開始以咆哮代替忿怒,以嗚咽代替不平,兩千年,屈原的孤影就在這浮浮沉沉的江水裡/飄蕩,遊走。

  屈原不僅是三峽的第一才子,還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詩人,更是一位滿腔忠誠的愛國先驅,當美政思想懸在高崖,“舉賢授能”倡導不復存在,大統一理想成為夢幻,心中的君王也不再信忠興邦,一個高潔的靈魂在充斥妒忌和詆譭的混濁中越來越孤清寂寞,他知道,他的失落是一個朝代的失敗,是一個國家的悲哀,一部《天問》怎抵那頑固的銅牆鐵壁?

  在放逐江南的黑暗日子裡,他依然沒有放棄令人無限悲傷的楚國土地,而當秦兵攻破楚都,他的寄託已不能代替那份透徹心扉的絕望。報國無門,千悲萬嘆,於是,公元前二二七年五月初五,他從容地走向汨羅江,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他執著而堅定的腳步,就這樣,他一步步走向洶湧的大江,讓滔滔江水洗去所有的煩惱和汙濁,讓靈魂在激盪中升騰。那是怎樣的心痛和悲壯!也許他知道,汨羅江才是他永遠的港灣和歸途。咆哮的江水和奔湧的熱血一同匯入他的血管,從此,他的血脈奔湧不息,汨羅江水更加清澈而有靈性。

  汨羅江收容了一個忠貞而高尚的靈魂,它相信,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會忠於自己的驚爆和息寧,會美奐江上所有的風景。於是,兩千年來,汨羅江努力平息巨浪,讓那個孤魂慢慢靠岸……

  屈原走了,在他的故鄉秭***zi3***歸,留下了永遠的遺憾,在那個“石頭城”牆上,刻下了永久的傷痕,而這塊曾經寫滿悲憤和蒼涼的土地,卻因這位偉大詩人而成為一方熱土,從此,長江的北岸不再孤寂和茫然。

  端午節因屈原而誕生,屈原因寄託了無限懷念和深思的端午節而常存。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包粽子,賽龍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撫慰著一個忠魂。

  穿越歲月的河流,多少仁人志士呼喚良知和責任,挽留忠貞和聖潔。智者用深邃的眼睛審視歷史,用沉重的筆墨審閱歷史,把一部殘破的書寫得理性而厚重。

  屈原在歲月河流漂走了,而《離騷》、《九歌》等光輝詩篇,以及他留下的精神財富,卻永遠留在中華燦爛的史冊上

  歸來吧,痛失的記憶,歸來吧,舞動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