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練習題

  在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的考試到來之前,同學們要多練一些練習題,每天都是一個起點,每天都有一點進步,每天都有一點收穫!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

  一、積累與運用***13分***

  1.下面每個句子中都有一個錯別字,找圈出來並在句後的括號中訂正。***4分***

  ①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暄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 ***

  ②他把書翻開,攤在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幅大眼鏡。*** ***

  ③1947年,經馮·卡門推建,錢學森成了加州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

  ④周恩來對此非常重視,立即指示,速將此信送給中國住波蘭大使王炳南。*** ***

  2.選出下列對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 ***。***3分***

  A.風燭殘年***風中點燃著的蠟燭***    踏訪***實地察訪***

  B.故弄玄虛***使人迷惑的花招、手段***  營救***救援***

  C.宛轉***歌聲、鳴聲等抑揚動聽***    徵發***政府向人民徵調人力或者財物***

  D.酒酣***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    嫣紅***嬌美的顏色***

  3.對下面四首詩的作者、朝代、體裁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詩

  B.《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絕句

  C.《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北宋——七言絕句

  D.《過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詩

  4.對《春望》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意為:故國淪亡,空留下山河依舊,春天來臨,長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意為:感嘆時局,看到開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淚,怨恨別離,聽到鳥鳴也禁不住心中驚悸。

  C.“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意為:戰爭已經持續了三個月,家書珍貴,足抵得上萬兩黃金。

  D.“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意為:痛苦中我的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插不上頭簪。

  二、現代文閱讀***40分***

  ***一***失根的蘭花***16分***

  顧先生一家約我去費城郊區的一個大學裡看花。汽車走了一個鐘頭的樣子,到了校園;校園美得像首詩,也像幅畫。依山起伏,古樹成陰,綠藤爬滿了一幢一幢的小樓,綠草爬滿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鳥語,沒有聲音。像一個夢,一個安靜的夢。

  花圃有兩片,裡面的花,種子是從中國來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如在海的樹叢裡,閃爍著如星光的丁香,這些花全是從中國來的呀!由於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園裡的花花朵朵,與這些簡直沒有兩樣;然而,我怎麼也不能把童年時的情感再回憶起來。我不知為什麼,總覺得這些花不該出現在這裡,它們的背景應該是今雨軒,應該是諧趣園,應該是故宮的石階,或亭閣的柵欄。因為背景變了,花的顏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淚,不知為什麼流下來。

  十幾歲,就在外面漂流,淚從來也未這樣不知不覺地流過。在異鄉見過與童年完全相異的東西,也見過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總未因異鄉事物而想過家。到渭水濱,那水,是我從來沒見過的,我只感到新奇,並不感覺陌生;到咸陽城,那城,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我只感覺到它古老,並不感覺傷感。我曾在秦嶺撿過與香山上同樣紅的楓葉,在蜀中我也曾看到與大廟中同樣的古鬆,我也並未因而想起過家。我曾驕傲地說過:“我,到處可以為家。”

  然而,自至美國,情感突然變了。在夜裡的夢中,常常是家裡的小屋在風雨中坍塌了,或是母親的頭髮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愛看與故鄉不同的東西,而又不敢看與故鄉相同的東西。我這時才恍然覺悟,我所謂的到處可以為家,是因為蠶未離開那片桑葉;等到離開國土一步,即到處不可以為家了。

  花搬到美國來,我們看著不順眼;人搬到美國來,也是同樣不安心;這時候才憶起,故鄉土地之芬芳與故鄉花草的豔麗。我曾記得,8歲時肩扛小鐮刀跟著叔叔下地去割金黃的麥穗,而今這童年的彩色版畫,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繪畫。

  古人說:“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為古人未出國門,沒有感覺離國之苦,萍還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飄零在此萬紫千紅的春天。

  宋末畫家鄭思肖畫蘭,連根帶葉均飄於空中。人問其故,他說:“國土淪亡,根著何處?”國,就是根,沒有國的人,是沒有根的草,不待風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我十幾歲就無家可歸,並未覺其苦。十幾年後,祖國已破,卻覺出箇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說:“***甲***頭可斷,血可流,身不可辱”嗎?我覺得,應該是“***乙***身可辱,家可破,國不可忘”。

  5.本文以“失根的蘭花”為題,你能理解作者的用意嗎?***4分***

  6.十幾歲就在外面漂流,“我”曾驕傲地說“我,到處可以為家”,而到了美國,卻經常“淚,不知為什麼流下來”,原因是什麼?***用原句回答******4分***

  7.仿造例句,用比喻句寫出你對人生的感悟。***4分***

  例句:人生如絮,飄零在此萬紫千紅的春天。

  8.甲句中說“身不可辱”,而乙句說“身可辱”,這兩種說法矛盾嗎?為什麼?***4分***

  ***二***最後一課***24分***

  ①一位哲學家帶著他的一群學生去漫遊世界。十年間,他們遊歷了所有的國家,拜訪了所有有學問的人。回來之後,哲學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來,說:“十年遊歷,你們都已是飽學之士,現在學業就要結束了,我們上最後一課吧!”

  ②弟子們圍著哲學家坐了下來。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坐在什麼地方?”弟子們答:“現在我們坐在曠野裡。”哲學家又問:“曠野里長著什麼?”弟子們說:“曠野里長滿雜草。”

  ③哲學家說:“對,曠野里長滿雜草,現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這些雜草。”

  ④一個弟子首先開口,說:“老師,只要有鏟子就夠了。”哲學家點點頭。

  ⑤另一個弟子說:“用火燒也是很好的一種辦法。”哲學家微笑一下,示意下一位。

  ⑥第三個弟子說:“撒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

  ⑦接著講的是第四個弟子,他說:“斬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

  ⑧等第子們講完了,哲學家站了起來,說:“課就上到這裡了,你們回去之後。按照各自的辦法除一片雜草,沒除掉的,一年後再來相聚。”

  ⑨一年後,他們都來了,不過原來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雜草叢生,它變成了一片長滿穀子的莊稼地。弟子們圍著谷地坐下,等哲學家的到來,可是哲學家始終沒有來。

  ⑩幾十年後,哲學家去世,弟子們在整理他的言論時,私自在最後補了一章:要想除掉曠野裡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種上莊稼。同樣,要想讓靈魂不受紛擾,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佔據它。

  9.哲學家給學生上的最後一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4分***

  10.一年後的相聚,哲學家未到,是否言而無信?***4分***

  11.想象四個弟子再來原地相聚的情形,他們的心理活動會有哪些變化?***4分***

  12.哲學家為什麼在帶著學生“遊歷了所有國家,拜訪了所有有學問的人”後,給學生上這最後一課?請談談你的看法。***4分***

  13.最後一句話含蓄而意味深長,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14.作為學生,既要學知識,又要學做人,你認為知識與美德,哪一個更重要?談談你的看法。***4分***

  三、文言文閱讀***17分***

  ***一***過零丁洋***8分***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在橫線上補全詩句。***2分***

  16.根據提示,用原文填空。***3分***

  ⑴根據作者從仕之後艱難歷程的四個字是 。

  ⑵形象鮮明地描畫國家的災難和個人困厄的兩個短語是 和 。

  17.說一說你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3分***

  ***二***去 私***9分***

  晉平公問於祈黃羊:“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祈黃羊對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國人稱善焉。

  居有間,平公又問祈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國人稱善焉。

  孔子聞之曰:“善哉!祈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祈黃羊可謂公矣!”***選自《呂氏春秋》***

  18.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與另外三項不同的是*** ***。***2分***

  A. 其誰可而為之 B. 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

  C. 午非子之子邪 D. 善哉!祈黃羊之論也

  19.翻譯句子。***4分***

  ①遂用之,國人稱善焉。

  ②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祈黃羊可謂公矣!

  20.根據全文內容,解釋標題“去私”的含義,說說本文歌頌了祈黃羊的什麼品德。***3分***

  四、寫作***30分***

  請把你自己想象成韓麥爾先生,穿上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時穿的西服,設身處地地仔細體會一下教了十幾年法語的韓麥爾先生在上最後一節法語課時的心情、思緒、感受,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改寫《最後一課》。

  要求:①題目《我的最後一課》;②文體不變;③不少於650字。

  答案:

  一、1.①暄***喧***;②幅***副***;③建***薦***;④住***駐*** 2.D  3.D 4.C

  二、***一***5.沒有根的草,不待風雨折磨,就枯萎了,意思是離開國門的人就像沒有根的蘭花,會倍覺離國思鄉之苦。 6.我這時才恍然悟到我所謂的到處可以為家,是因為蠶未離開那片桑葉;等到離開國土一步,即到處不可以為家了。 7.略  8.不矛盾,甲句中強調的是身不可辱,相對於斷頭流血而言人格的重要。乙句中強調的是國不可忘,相對於國家來說,個人的榮辱是次要的。

  ***二***9.如何除掉曠野裡的雜草 10.不是,哲學家人雖未到,卻已經用事實“宣佈”了最正確最理想的答案。 11.震驚——疑惑——頓悟 12.為了給學生做最後一個總結,強調美德很重要。 13.點題,關注是一個人靈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14.略

  三、***一***15.略 16.⑴辛苦遭逢;風飄絮 ⑵雨打萍  17.表達了作者生前無愧,死後無憾,光明磊落,浩氣長存的偉大的民族節操;同時也表現出作者的忠心為國的一片丹心。

  ***二***1.B 2.①於是任命解狐為南陽縣的縣令,果然非常稱職,老百姓都很稱讚。②推薦外人不迴避仇敵,推舉家人不迴避兒子。像祈黃羊這樣的人,可稱得上是大公無私了。 3.“去私”指去除私心。歌頌了祈黃羊一心為公、毫無私心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