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第五單元複習要點

  小學五年級語文的第五單元主要學習什麼內容?同學們該如何總結歸納第五單元的重點知識點?整理好重點之後才可以有條理地進行復習。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

  18《將相和》

  基礎部分:

  正確讀寫:

  召集、商議、允諾、隆重、約定、

  膽怯、推辭、拒絕、能耐、諸位、和氏壁、

  無價之寶、理直氣壯、完璧歸趙、攻無不克、

  戰無不勝、負荊請罪、同心協辦。

  近義詞:

  稱讚——誇讚 抵禦——抵抗

  拒絕——謝絕 削弱——削減

  反義詞:

  抵禦——侵襲 拒絕——接受

  削弱——增強 保衛——侵犯

  詞語理解:

  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特別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

  理屈:理虧。

  絕口不提:因迴避而不說。

  失信:答應別人的事沒做到,失去信用。

  完璧歸趙:比喻把東西完好無損地歸還原主。

  示弱:表示比對方弱,不敢較量。

  瑟:古代的一種彈撥樂器,鼓瑟,就是彈瑟。

  缶:古代一種瓦質的打擊樂器

  攻無不克:攻城奪地,沒有拿不下來的。

  戰無不勝:形容強大無比。每戰必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這兩個成語多指善於打仗。

  同心協力: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文章重點:

  1.《將相和》:“將”是指廉頗,“相”是指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本篇課文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

  2.司馬遷,漢代;《史記》: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3.中心思想:課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經過,讚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鬥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和政治遠見,也讚揚了廉頗勇於改過以國家利益為重。

  4.負荊請罪,這個故事著力讚揚了什麼?

  答:“負荊請罪”這個故事著力讚揚的是廉頗面對錯誤善於自省、勇於改正錯誤的精神。而廉頗這種精神也正是在藺相如顧大局、識大體、寬以待人的精神下感召而來的。

  課外拓展:

  《史記》作者是漢代的司馬遷,其中有這些個性鮮明的人物: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偉大的詩人屈原,西楚霸王項羽。《史記》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19《草船借箭》

  基礎部分:

  正確讀寫:

  妒忌、推卻、都督、遲延***“延”注意與“壬”的區別***、

  探聽、幔子、私自、排程、水寨、擂鼓***“擂”應讀léi***、

  吶喊、支援、丞相、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

  近義詞:

  妒忌——嫉妒 推卻——推辭

  預計——估計 吩咐——囑咐

  反義詞:

  懲罰——獎勵 遲延——提前

  疑惑——明白

  詞語理解:

  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遲延:耽擱,拖延。

  排程:呼叫

  虛實:泛指內部情況。

  1.《草船借箭》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作者:羅貫中。

  2.中心思想: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著寫了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後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後寫了事情的結果,讚揚了諸葛亮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群。

  3.諸葛亮: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群。周瑜:智謀過人、妒賢忌能 魯肅:忠厚老實 曹操:生性多疑

  課外拓展:

  1.《三國演義》中的故事還有“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空城記”

  2.有關三國的歇後語:

  諸葛亮哭周瑜——假戲真做

  諸葛亮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諸葛亮焚香彈琴——故弄玄虛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