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山村小學的孩子們散文

  散文,是文章閱讀的優美的形式!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四月山村遊

  翻過一道山樑,便沒有了喧囂,穿梭如織的汽車和昂然行進的火車被置入了另一個世紀。山溝裡是連自行車也不能夠使用的。

  路,原始的路,沒有雕鑿,沒有刻意,自然的彎曲,自然的起伏,大至在經歷了人們幾百年的踩踏磨礪出來的一道小徑,一路向山的深處走去。

  和小路作伴的是一條纏纏綿綿的小河,它們時而並行時而交錯又時而重疊,緊緊地相互依傍著。因為有了小河,行路的人,即是一個人行走在這裡也不會心生孤寂、身感疲憊。再長的路,再難走的路,有了小河做伴,也就平添出了許許多多的樂趣,而不像行走在沙漠之上那樣乏味。歡快跳躍的河水會以它永不疲倦的活力感染著行人。還有那“嘩啦嘩啦”輕輕流淌著的旋律,更會讓行人不由自主地跳躍幾步行進。水中悠然的魚兒,用它嫻熟的遊姿挑逗著行人,還有抱成團就停留在腳邊的螃蟹,引誘得人們彎下腰去捉拿,可等行將到手之時,它們卻立即四散開去,讓人在無奈之下不禁去想它們為何面對即將被捉拿之時這樣自信?這樣沉穩?沉穩得具有大將風範?

  這樣走著,這樣想著,也就沒有了孤寂和疲憊。

  如果這些還不足以調節行人的身心,可以抬起頭來,路兩邊巍峨的山,重重疊疊,連成一體,那雄壯的氣勢,直讓人熱血湧動,由不得人不生出堅毅的意志。時值四月,春色正濃,巍峨的山披掛著一層厚厚的綠衣。那綠是嶄新的,綠得青翠,綠得蔥蘢,綠得旺盛,綠得朝氣,綠得人展喉高歌!而隱藏在林間的小鳥,則會和著歌聲,演奏出一曲曲多聲部的混音合唱。用心聽去,山林,無處不跳動著快樂的音符;峽谷,無處不飄蕩著優美的樂章!

  :山村記憶

  山村以巍峨的姿態呈現在我的夢裡,夢裡夢外都有品味不完的故事。

  我一直認為大山很堅強,祖先在艱難的歲月裡繁衍一代代子孫。不管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大山永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經歷風霜雪雨,雷電洪水。依然巍然不動,雄偉健壯。祖先在族譜裡寫下了躲避戰患的歷史,使我突然間對他的崇拜有了降溫。原來大山只是為了與世無爭,才保持沉默,就是天塌下來,他也無救世之心。

  他為什麼這樣?他徒有巍峨的身材。默默承受著時代風雨的欺凌,碌碌無為遭受嘲刺。山村有一片片松濤,有連綿不斷的山脈,有參天的古楓。白雲飄過藍天,落日掛在峰巒,晚霞染遍層林。炊煙裊裊,牧笛聲聲,蟬鳴悠揚。我陶醉於絕美的山景,忘了發揮大自然賦予的靈氣和智慧。待到幾度風雨,幾度挫折時,看到山村也有孤雁哀鳴,秋蟲呢喃。登高臨遠,望山村渺茫。此刻,誰會有心情領略風光?美景虛設。

  山村永遠沉默著,寂靜的山谷流淌著大山受傷的淚水。那清泉就是山的血液,就是受委屈山民的淚滴。

  我想起在貧困山區耕耘的教師,他一生守望著山村,終生不遇,白首未封。臨近退休還肩負重擔,把關初三主課。一年年的汗水,一滴滴受傷的淚。在一次次的會議上總無法聽到一句安慰的話。最傷自尊的一句:“教師如何向山村人民交代?”然而,教師叩心自問:我們有愧於誰呢?群眾需要什麼樣的教育嗎?

  山民希望想讀書的孩子能升學,不想讀的孩子不必強求順其自然,發展個性。不想讀書的孩子初中畢業就可以脫貧致福,孩子可以到鞋廠、電子廠、製衣廠、理髮等,一年有上萬元收入,對貧窮的山區人民來說已經是很可觀的數目。許多家長對想讀書而成績又不是很好的學生,表示很不滿的說:“孩子真不懂事,家裡這麼困難還想讀書,父母乾死幹活的吃都成問題,看病都沒錢,帶病去幹活。孝順的孩子早就為我父母著想,賺幾塊錢也好。”------這些都是群眾所需的,教師做到了,也就是教師向山村人民最好的交代。

  但是,這不符合全民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符合領導的要求。山村還在沉睡中,智慧還塵封著,靈氣還沒有飄逸到山外。人們還只是守望著愛和家園,謀求生存還是一生中的最重。

  時代在召喚,潮流在昭示,山村追潮的風越來越盛。我堅信山村一定會趕上時代的步伐。

  :山村即景

  整片山杏林泛起一片迷人的橘紅,整個山頂像被霞光籠罩了,山杏樹如痴似醉,累累果實掛滿枝頭,為山村鋪陳出絢爛風情。牽牛花熱烈的開著,粉紅或暗紫色的喇叭使勁地鼓著,鳴奏出強勁的生命之歌。

  山坡上,沒膝的芳草已漸漸發黃,短而整齊的草穗在風中輕搖,那曾經柔軟而富有彈性的勃頸,因歲月的琢蝕雖有些僵硬了,但任能在山坡上幻出動人的波浪。當山風從谷中向山坡上掠過時,滿山的芳草像被催眠了似的,波動起來,一浪一浪從山腳下推向山頂。風造波湧,波借風勢,霎時間整個山在動搖,在呼嘯,在震撼,如滾滾黃河波濤從天而降。不久風停了,芳草在靜立著,似在諦聽河水歡快的歌唱。

  活潑的小河蜿蜒在山間村頭,田野的秋光很美,但它並未停下前性的腳步.它哼著誰也聽不懂的古老的歌謠,晝夜兼程.它想趕在乾涸之前,將山裡豐收的訊息告訴大江、大海,告訴城裡的人們.

  風行走在山谷巷陌,盡顯溫柔與清爽.它來到田野,拍拍高粱的肩膀,親呢地交談一番,高粱竟漲紅了臉,頻頻點頭.它又來到村裡農家,輕釦人家的窗櫺,傳遞著豐收的喜訊.

  村裡的老人們坐在房前的石臺上,心滿意足地抽著旱菸袋,天南地北地神聊著.談談剛剛閉幕的奧運會,議論著年輕人從城裡帶回的各種各樣的訊息,看著漫山遍野即將收割的莊稼,指點著山下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輛,在心裡盤算著將要到來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