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語文反問句和陳述句轉換的資料及古詩詞賞析

  小升初是孩子最重要的起步方向,我們需要關注怎樣的資訊才能對孩子的未來有幫助呢?網小編告訴大家!

  2016小升初語文江南逢李龜年的古詩詞賞析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註釋

  1.李龜年:是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著名音樂家。

  2.岐王:唐睿宗的第四個兒子,名叫李範。他愛好文藝,封為岐王。

  3.崔九:名滌,中書令崔湜之弟。他是玄宗的寵臣,任殿中監。

  古詩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絕句中最晚的一篇,作於唐代宗大曆五年***770年***。《明皇雜錄》中記載:“開元中,樂工李龜年善歌,特承顧遇,於東都大起第宅。 其後流落江南,每遇良辰勝景,為人歌數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杜甫嘗贈詩***即指此詩***。”杜甫少年時代正是開元盛世,曾與李龜年相熟;四十年後國家 已經衰敗,兩人窮途相遇,不勝今昔之感,就寫下了這首深沉的詩。

  開首兩句“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是追憶昔日長安繁華時期的情誼。“岐王宅”“崔九堂”是開元時期京都長安的王侯第宅,是他們兩人的相逢之地,“尋常見”“幾度聞”寫兩人相會的頻繁。後兩句“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寫今日相逢正是風光秀麗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時節。這 “落花時節”包含不少內容,既是明敘相逢的季節,又暗喻唐帝國由盛入衰的局面,作為人生的歲月,兩人又到了落花時節的暮年。這四字寫得十分深沉含蓄。 “又”字抒發了詩人撫今追昔,感時傷世之情。

  清朝蘅塘退士評說:“世運之治亂,年華之盛衰,彼此之淒涼流落,俱在其中。”可見對這首詩的評價是較高的。

  小升初語文反問句和陳述句轉換的資料

  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小升初語文反問句和陳述句轉換的資料,歡迎參考!

  把反問句變成陳述句或把陳述句變為反問句時,可通過具體的練習,總結出改變句式的方法:

  陳述句變反問句:原句+疑問詞+-不+語氣詞-句號+問號

  反問句變陳述句:原句-疑問詞+不-語氣詞-問號+句號

  反問句變陳述句,去掉問號,有加強反問的語氣詞去掉,在變換後的陳述句中適當的地方必須加一個否定詞,才與原反問句意思一致。比如:“難道他承認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變換陳述句:“他不承認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若變換為“他承認人的正確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就與原反問句的意思不一致了,答案就是錯的,因為否定詞“不”放的位置不當。

  同樣,肯定句變反問句,在變換後的反問句中,必須在適當的地方加一個否定詞,才與原句意思一致。比如:“你應該去看他。”變為:“難道你不應該去看他嗎?”

  否定句變反問句,去掉句中否定詞或在變換後的反問句中再放上一個否定詞,才與原句意思相符。比如:“他不應該看她。”變為“難道他應該去看她嗎?”或“難道他不應該不去看她嗎?”由此可見:反問句的問號,起了一個否定詞的作用。反問句是對一個肯定內容或否定內容的否定。

  一、反問句變陳述句:

  1.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嫌它不夠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2.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這種桔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積,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

  3.那電線上停著的幾個小黑點,不正是伶俐可愛的小燕子嗎?

  4.如果沒有人們的辛勤勞動,這裡還不是荊棘叢生的荒坡嗎?

  5.不耕耘怎麼有收穫?不學習怎會有知識?

  6.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靈,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嗎?

  7.難道我們能隨意砍伐樹木,破壞綠化嗎?

  8.學習如登山,需要有踏實苦幹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登上高峰。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嗎?

  9.肺結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時候,他怎麼會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個在馬路上隨便吐痰的人呢?

  10.字典不正是我無聲的朋友和老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