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想象技能的獲得技巧

  右腦記憶力是左腦的100萬倍,為了能讓廣大讀者可以更好地開發自己的右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創造想象是發明創造的前奏。可以說,沒有創造想象,任何發明創造都不可思議。

  現代教育理論要求學生不但要牢固掌握知識還要注重培養能力,創造能力是一個重要部分,而創造的關鍵又在於創造想象,因而,我們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

  目前,世界上已開發出200 多種創造技法,都離不開創造想象,我們從中選取部分技法介紹如下:

  相互啟發,自由遐想法

  以七八人為一小組,對某一問題充分發表意見,任意、自由地思考,自由奔放地想象,想法越新奇越好;對別人提出的想法嚴禁批判,不得阻攔,即使是幼雅的,錯誤的,也不準挖苦與諷刺;要儘量多提設想和方案,特別要善於利用別的想法開拓自己的思路,順著別人的設想把自己的想法展開、延伸下去,也可從別人設想的反面去想象……如寫科幻性作文、進行某項活動、制訂計劃等等,都可試試。拿寫科幻文為例,以《二○○○年的家庭生活》為題,幾個人可聚在一起,各抒己見。

  有人可能想象出做飯自動化,上班前給電腦輸入要求,下班後就可吃上理想的飯菜;有人想象出通訊自動化,上課、看醫生、打電報等均可在家裡進行,有人可能想象交通自動化,坐在車子裡腦子裡想去哪裡車子就自動去哪裡……在初步提出的想象的基礎上還可以補充、加工、改造,創造出更新、更豐富的想象。在這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不要急於對別人或自己的想法進行理智的判斷。席勒對此講過一段十分精彩的話:“當一些設想剛剛產生的時候,你就運用智慧仔細的研究,這顯然是不妥當的……一個孤立的設想可能是毫無價值的,或是容易使人走上極端。但是,在接踵而來的第二個設想中,我們就能發現它的重要性。

  將這種設想和其他一些設想進行比較之前,我們的智慧還無力對這些設想進行判斷……我們應敞開智慧的大門,讓這些雜亂無章的設想湧進我們的腦海,然後再作總體上的分析和驗證……你之所以抱怨自己不出成果,就是因為你過早地排除了你的那些設想。”我們平時寫作文,有的同學總覺沒有東西可寫,就是因為把想象的大門把得太嚴,許多似乎無關的想象被擋在了門外,其實說不定被擋在門外的這些想象裡也有不少可取之處。更重要的是,即使這些第一批想象沒有價值,但不能否定由第一批想象引發的第二批、第三批……想象的意義,經過層層聯想,總不會永遠找不到可寫的東西吧?解平面、立體幾何有時也需從多角度試著多引幾條輔助線,有時也會從其中發現一個正確的。

  原型啟發、類比法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無不包含著一定的規律,我們要認真觀察生活,從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引發起創造想象;也可以根據兩個或兩類之間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著名發明家瓦特看到水壺中水沸騰後,蒸汽頂翻了壺蓋受到啟發,想象將壺擴而大之,那種蒸汽的力量又是多麼大?由此發明了蒸汽機;我國古代魯班從帶齒的草葉能劃破皮肉想象出了鋸。仿生學的發展更能說明類比法的重要,“雷達”、“電子警犬”、“電腦”等都是由於類比而創造性地想象出來的,中學生小發明小創造中的許多產品也都是受了原型啟發或通過類比而想象後製造的。類比的方法也很多,主要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擬人類比:如挖土機對人體手臂的模擬;

  直接類比:如飛機外殼、潛艇體型對鳥魚外形的直接模擬;

  象徵類比:如紀念碑賦予的“莊嚴”等象徵格調;

  因果類比:如在麵粉中和入發酵粉可做出鬆軟的饅頭,美國一家橡膠廠由此考慮在橡膠中放入“發泡劑”而製成了海綿橡膠。另外,還可根據事物間具有對稱性而形成對稱類比等。

  求因、聯想法

  對任何事物的好奇,善於由一事物聯想到另一事物,一環緊扣一環,窮追不捨,是創造想象的另一重要方法。阿基米德在洗澡時發現身體上浮並有水溢位浴盆,產生好奇:為什麼上浮?為什麼溢水?上浮與溢水有何關係……一連串的求因聯想,使他終於想出了浮力與溢位水的關係,得出浮力定律;貝爾在發明電話的過程中發現把音叉的端部放在帶鐵芯的線圈前面,讓音叉振動,線圈中會產生感應電流,通過電線把這電流送到另一隻同樣的線圈中,這時發現放在另一線圈前面的音叉也會振動併發出與前一音叉一樣的聲音。

  由此,他想到:是否可用金屬彈***代替音叉?進一步他又聯想是否可用薄鐵片代替金屬彈***?聯想的最終結果使他獲得了成功。我們在做化學試驗時就可出色地運用求因法,如鈉放入水中,會有氣體冒出,為什麼?放出的氣體是什麼?鈉塊為何消失了?最後你會將消失的鈉與放出的氣聯絡起來,得出鈉的置換反應。以後進行類似的試驗,如鉀、鈣等,預先你便可聯想出試驗的情景。

  抽象、概括法

  抽取一般事物所具有的共性,然後進行概括,形成一個新的形象。文藝創作***包括寫作文***就要在頭腦中塑造形象,這就是想象的過程。魯迅先生是這樣進行的:從許許多多的不同人物,不同的嘴,不同的鼻子,不同的眼睛……抽象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成分,重新組合,概括出一個新的形象。特別是個性的塑造更是如此,比如你在寫《人》的說明文時,你就要首先對你周圍所熟悉的人***家長、兄弟姊妹、親戚鄰居、老師、同學***進行抽象,得出共有的東西“頭、四肢、軀幹、五官”等,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思想、意識,你還要抽出相通的東西——主體意識,經過一系列的抽象,然後作出概括,人的形象自然也在你腦中和筆下創造出來了。

  “朦朧”想象法

  喝過酒的人知道,酒意微醺的時候,容易產生奇妙的想象,這是因為在散漫的心理狀態下,容易展開形象思維。睡覺做夢就是最好的證明。當然,中學生不應提倡喝酒,但學會做夢還是有意義的。不少科學家善於在睡意朦朧的狀態下思考問題,英國劍橋大學一份關於各類創造性學者工作習慣的調查報告表明,70%的科學家說,他們曾經從一些夢中得到過幫助。世界著名畫家達·芬奇專門論述朦朧法發展想象力時說:“這法子雖然似乎微不足道甚至可笑,但都具有刺激靈感作出種種發明的大用處。

  請觀察一堵汙漬斑斑的牆面或五光十色的石子。倘若你正想構思一幅風景畫,你會發現其中似乎真有不少風景:縱橫分佈著的山嶽、河流、岩石、樹木、大平原、山谷、丘陵。你還能見到各種戰爭,見到人物疾速的動作……”我國古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在作“蘭亭序”時醉意大發,朦朧中寫出了空前絕後的書法藝術珍品,待醒酒後再寫,無論如何也達不到“朦朧”中的效果,唐朝詩人李太白“斗酒詩百篇”也說明了“朦朧”的妙用。

  創造想象中還包含幻想***理想和空想***,這不妨再談談中學生怎樣樹立理想。

  理想是一個令人振奮、激動而神往的字眼,它有遠期與近期之分,比如為共產主義奮鬥便是遠大理想,這裡著重談談近期理想的確立。

  一般說,確立近期理想,主要把握兩點,一是以現實基礎為起點,一是以高出現實經過努力而能達到的目標為終點。中學時代由於認識還有一定的侷限性,往往對事情分析、判斷不夠準確,對事情的複雜性、艱辛性認識不足,時常確立近期目標言過其實,想一口吃個胖子,這是不科學的。中國自古就有“欲速則不達”的成語,值得吸取。另有少部分同學,不敢面向未來,縮手縮腳,阻礙了能力的發展,壓抑了個性,不利於自我成熟,屬於這種型別的同學要振作起來,堅定信念,不斷進步!

  掌握想象技能需要不斷地探索,要根據個人特點創造性的運用和發展,才能真正獲得想象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