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地圖上判定方向

  在學習地理地圖的時候,我們要怎樣判定方向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在地圖上判定方向的方法以供大家學習。
 

  在現代社會,地圖用於人們日常生活、交通、旅遊和國民經濟建設的各個方面,它具有生動形象、對比鮮明、實用性與綜合性強等特點,讀後令人一目瞭然,便於人們對地圖上所表示的大量抽象、複雜的地理知識及綜合資訊的理解和掌握。在地理教學中,地圖理所當然就成為教師進行研究地理教材和地理教學的直觀教具,成為培養學生獲得地理知識與地理技能的依託和平臺。那麼,如何讓學生弄懂學會在地圖上判定方向,理解和掌握地圖上各點之間的位置關係,在讀圖用圖時建立空間方位概念呢?

  一、比較特點

  1.多媒體展示陝西地圖,讓學生觀察地球儀,指導學生設計這樣的表格內容並進行比較、分析和歸納。

  在比較分析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掌握並歸納出地球儀和地圖的各自形狀、用途及優缺點,有利於學生積累地理基礎知識,有利於學生學習在地圖上判定方向。

  2.引導學生從地球儀上觀察如何辨別方向,經線和緯線指示的方向怎樣?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觀察分辨中明確:在地球儀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這樣有利於學生複習鞏固用經緯線確定方向的方法,便於學習和了解在地圖上同樣可以用經緯線判定方向。

  二、演示法

  1.在經緯網地圖上,如何根據經緯線來判定方向以及各點間空間位置的關係***1***在經緯網地圖上,無論經線、緯線怎樣彎曲,在同一條經線上的各點都是正南或正北方向,即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在同一條緯線上的各點都是正東或正西方向,即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如圖1、圖2所示***。

  ***2***如果兩點既不在同一條經線上,又不在同一條緯線上,那就可以判定為東北與西南、西北與東南方向***如圖3、圖4所示***。

  ***3***在以極地為中心的地圖上方向的判定以及兩點間空間位置的關係***注意:以極地為中心的地圖上緯線呈圓圈狀,經線呈放射狀***。

  南北方向的判定:從北極看,北極點是正北方向,其他所有的經線都是指向正南方***如圖5***;從南極看,南極點是正南方向,那其他所有的經線都是指向正北方向。

  東西方向的判定:在以極地為中心的地圖上,還可以根據地球自轉的方向來判定東西方向。在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的方向是逆時針***自西向東***方向***如圖5***;在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的方向是順時針方向。那麼,與地球自轉的方向一致的是東方,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的就是西方。各點的方向及位置關係判定***如圖6***中A點在B點的東南方向,C點在A、B的西南方向,A、B點在C點的東北方向,B點在A點的西北方向。

  強調:在地球儀上,方向是根據經緯線確定的。緯線所指的東西方向是無限的。沿著同一緯線順著地球自轉方向前進的方向永遠是向東方;相反,沿著同一緯線逆著地球自轉方向的永遠是向西方。在地球上任何一點的南方都是指向南極點,北方都是指向北極點***如圖7所示***。

  2.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按指向標確定方向。指向標指向北,由此可判斷其他幾個方向***如圖8所示***,那麼,公路的方向怎樣?從左向右看,公路由西南向東北,再拐向東***由西向東延伸***;或者從右向左看,公路由東向西,再拐向西南***由東北向西南延伸***。

  3.在既沒有經緯網,又沒有指向標的地圖上,通常是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定方向,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一步確定東南、東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如圖9或教本P14頁圖1.23A***。這種方法經常使用,一般適合沒有經緯網、又沒有指向標的大比例尺地圖。

  三、利用道具

  1.利用教科書P14-15頁***圖1.23B***日本的經緯網地圖和***圖1.25***“某地區平面圖”,有指向標,引導學生進行空間想象、分析判斷完成活動訓練P15頁1-2題,以達到鞏固學習效果的目的。

  2.反饋設計①:一位建築師想修建一座四面朝南的房子,他該在哪裡選擇地點比較合適?如果你站在南極點上,您所在的地方怎樣確定方向?

  這個問題學生的興趣較濃,教師要幫助學生展開空間想象,共同討論、分析,最後確定:***1***建築師應選擇在北極點修建四面朝南的房子。***2***若站在南極點,我們頭頂上是北方,向周圍看都是南方。

  3.反饋設計②:在世界某地,從它向北是北半球,向南是南半球;從它向西是東半球,向東西半球。這個地方在哪裡?經度和緯度各是多少?

  對於這個問題,教師要一邊引導學生讀圖冊P34頁或教科書後的附錄中的世界政區圖,一邊讓學生回顧複習前面學習的經度與緯度,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南北半球的分界線,腦子要很快的過濾已知的資訊,進行分析和判斷,有少數學生就有了答案:這個地方在太平洋中的赤道上,經度是東經160°,緯度是0°。

  設計這樣訓練題,旨在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以及學生對已學的地理知識和資訊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能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