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畫的特點和風格

主要有以下三種:圖式期、寫實傾向期和寫時期。有不少同學和家長比較困惑這三種概念的意思和之間的聯絡,小編列出了各個不同時期的風格特點,一起去看看吧。

  一、圖式期 6、7歲兒童處於幼兒期向兒童期轉變的階段,大腦的發育已達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卻仍保留著幼兒期的狀態,想象力十分發達。他們把畫畫看成是一種遊戲常把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東西混淆在一起。一過7歲,幼兒的這種特徵就逐漸減少或削弱,漸漸能客觀地、實事求是地認識客觀世界,在想象的同時,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樣去畫。隨著他們參加社會活動增多和知識面的不斷擴大,繪畫創作達到高潮,進入兒童繪畫創作的黃金時代。他們依靠直覺,加上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想象,根據頭腦中對物象特徵形成的概念,憑自己的記憶表達心緒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這一階段兒童畫的一般特徵,故稱之為圖式期。這個時期,特別要求教師和家長千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評價兒童畫作品,也不能讓兒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順其自然充分給孩子自由,讓兒童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方式畫自己喜歡畫的內容,這樣才不會把兒童喜歡畫畫的天性給扼殺了。

  圖式期兒童畫的特點主要有:

  1、X光線式的透明畫法:常把看不到的內部和外部一塊畫出來 ,如同用X光線透視過一樣。

  2、感覺的強調與誇張:常把外界給自己的強烈感受,用誇張變形的手法表現出來。

  3、非凡的想象力:把可能發生的與目前不可能發生的事隨意組合,使他們的繪畫具有非凡的想象力。

  4、隨心所欲的色彩表現:兒童畫色彩是不受物體固有色限制的,喜歡用鮮豔的色彩抒發情感。


 

  二、寫實傾向期由於兒童年齡的增長,生理的變化,觀察能力的提高,判斷能力的增強,思維能力的發展不同於前一個階段,他們開始以客觀的態度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環境並進行探索,對幼兒時期深信不疑的童話、夢幻開始發生懷疑。對以前自己常採用“古怪”的、“不合邏輯”的表達方式持否定態度,對過去畫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實的畫表示否定。他們對兒童畫表現的天真、幼稚並不喜歡,更羨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繪畫,對繪畫的空間知覺有了較大進步,開始由平面的空間思維向立體的空間思維過渡,故稱為寫實傾向期。由於這一階段的兒童畫開始追求真實,致使他們那些感人的童趣創作逐漸消失,對繪畫的興趣趨於淡漠,個別甚至視畫畫為額外負擔。這個時期要使兒童的繪畫興趣如同圖式期時那樣濃郁,這就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提高他們的繪畫能力和審美意識,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使他們畫出的作品能抒情達意,這樣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才會有增無減。

  寫實傾向期兒童繪畫的特點主要有:

  1、從線到面的認識:開始用地平面表現,不再把物體看成簡單的平面形,而是通過立方體的各個面表現物體的體積感。

  2、近小遠大的空間樣式:畫面雖然不能產生向縱深延伸的視覺效果,但卻能突出主體物的形象。

  3、表現遮擋關係:近處物體遮擋一部分遠處的物體,在畫面上產生了物體的遮擋關係。

  三、寫實期這個時期的兒童在生理上已進入少年期,在心智發展方面,已漸漸接近成年人。從思維發展來看,已從直觀形象思維向高階形象思維發展,並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的能力;從繪畫的角度看,其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表現能力等都比以前兩個階段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由於多年的學校教育及社會家庭教育與影響,他們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都具有初步的鑑賞能力。隨著鑑賞能力的提高,再加上手腦的生長髮育日趨成熟,兒童在繪畫技法上已體現出由易到難的轉化,繪畫時極力想畫得像,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寫實能力,故稱之為寫實期。當然,寫實期中的一部分人因為繪畫興趣淡薄,繪畫時極力想畫得像,而進步卻不令人滿意,同時又缺乏自信心和耐心而轉移興趣,進入繪畫的抑制期。這時,教師就要選擇一些他們喜愛的教學內容,安排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表現方式進行訓練,這樣可以提高他們寫實的技能技巧,以便使這一部分人順利地度過抑制期。

  寫實期兒童繪畫的特點主要有:

  1、表現透視現象:開始用近大遠小的透視畫法表現周圍景物的空間深度。

  2、表現明暗變化:能用明暗色調代替線的繪畫來表現物體的立體空間關係。由於我國的地域遼闊,城鄉經濟和教育差別懸殊,兒童繪畫能力的發展亦極不平衡,各個階段的年齡界限也並非是絕對的。因此,教師和家長在平時的輔導中只有因人而異,才能真正培養兒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們完美的人格。

      以上就是這三者的概念和關係,大家看完之後是不是豁然開朗,請繼續關注本站其他相關文章,一起快樂的學習兒童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