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魚鉤讀書筆記
《金色的魚鉤》入選小學課文,作者是陸定。那金色的魚鉤的筆記都有哪些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這篇課文敘述了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長接受並完成黨組織交給的任務,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犧牲了自己的故事,表現了紅軍戰士忠於革命、捨己為人的崇高品格。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先寫了指導員派老班長照顧三個病號過草地,再寫老班長想盡辦法釣魚煮野菜湯給三個病號吃,最後寫老班長犧牲了,“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儲存起來,以教育後代。
篇二
小學讀這篇課文的時候,就對釣魚產生了興趣,當然那個時候魚好釣,看到魚兒多,把人逼急了也會有人用網捕撈,把水池截斷抽乾水。如今魚兒稀缺,捕撈方式更多,甚至涸澤而漁的方式都有了,再次讀這篇文章就有不同想法。但是為什麼老班長看到魚跳出水面就想到用縫衣針製作魚鉤。老班長捕魚的過程其實也很複雜,繞著找水塘老露宿,還得翻草坪找蚯蚓,用縫衣針來做釣具,這種沒有倒鉤的魚鉤很容易逃跑魚兒,因此老班長臨死錢都內疚,一條好大的魚兒逃跑了,只能釣到一些小的,這些還不加上老班長自身沒有吃東西,還得照顧三個病號,體能得不到補充的情況下還得熬夜釣魚,兩眼昏花還得找蚯蚓,這本身得克服多大困難?何況夜釣,他如何控制自己的魚竿,他所使用的釣魚線能否承受大雨衝擊,如果遇到圍追堵截的敵人,他又如何應對……
這些都沒有交代,按照老班長看到魚兒跳出水面的就決定可以通過釣魚來養身,那麼有個前提是可以肯定。1935年,大面積草地魚兒肯定是野蠻生長狀態,魚肯定是有的,就看能不能捕撈的上來。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草根都被前面的部隊吃光了,為什麼前面的部隊不學者也吃魚呢?如果他們為了行軍繞開水塘,那麼老班長為啥也不學著去用網捕魚,甚至下水捉魚呢?為啥他不多釣一條給自己吃,他的運氣就時好時壞,老天也跟著他作對麼?
文學創作有時候虛幻主題,是為了以點帶面突出人物形象,例如這個老班長為啥沒有具體姓名和職務呢?那就是為了突出革命戰士千千萬,都是和老班長同一條心。突出革命戰士大無畏的精神。這是一個真實改變的故事,有了這個完美的素材,主題行了,於是就要找到有血有肉的素材來充斥骨架,讓人物的血肉豐滿起來。如果再深究下去,就偏離了主流價值觀,就有些三觀不正了。
篇三
陸先生是近代中國從事宣傳部長一職位最長久影響最深遠的部長。1927年就擔任共青團宣傳部長,長征時在紅軍第一方面軍“紅章”縱隊政治宣傳部工作,後任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長。新中國成立後,兩次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作為宣傳部長,他抓過青少年思想工作,抓過紅軍思想建設,抓過全國人民思想建設工作。陸先生抓思想建設從娃娃抓起,從革命抓起,抓到全國解放,為革命事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證。
陸先生本身就具備較高的文學修養,古典文學和歷史造詣很深厚,此外他翻譯很多文學作品。當然為了宣傳工作,他很多時候都披掛上陣撰寫歷史,把自己的作品送入九年義務教材作為學生背誦的讀本,這種親歷親為的精神也體現出最樸素的工作價值。
《金色的魚鉤》很短的篇幅就寫出來一個立體的老班長,在艱苦困難時期走出一條釣魚養活傷病號的創新思路,為革命敢於犧牲自己,堅定革命必然勝利的信念。陸先生的表現手法脫離了八股文章的情感宣洩,他把所有的情愫都傾注在老班長對三個拖後腿的小病號上面,通過當事人的記錄有力記錄歷史一刻。這種現實題材寫作手法,也為寫實與歷史,抒情與宣傳結合開創新局面,也為後來的新聞宣傳貼近百姓貼近現實做出了有力的探索。這篇文章幾十年來高居高居閱讀排行榜上,讓幾億中國學生耳濡目染老班長的精神,讓宣傳部長的精髓一代代傳承,這樣的功績都可以申報吉尼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