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智慧的名言與文章

  智慧高低決定著一個人的前途與命運,因此,正確認知智慧對於人生具有重要意義。智慧是對事物能認識,辨析,判斷處理和發明創造的能力,人無完人,人之智慧有高有低。以下是小編精心挑選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幫到你。

  關於智慧的名言:

  智慧:智慧的最大成就或許要歸功於激情

  冷靜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開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

  主宰世界的有三個要素,那就是智慧、光輝和力量!***德國詩人***歌德

  沒有智慧的蠻力是沒有什麼價值的。——***俄國作家***克雷洛夫

  智慧是人生經驗的綜合。——***前蘇聯作家***薩哈諾夫

  不誠實的智慧只不過是詭計和欺詐。——***英國詩人***瓊森

  智慧和仁義在惡人眼中都是惡的。——***英國戲劇家、詩人***莎士比亞

  才華智慧如不用於有益的地方,便和庸碌凡人毫無差別。——***英國戲劇家、詩人***莎士比亞

  元知是智慧的黑夜,是沒有月亮、沒有星星的黑夜。——***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

  智慧但——惟一的自由。——***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加

  所有人的智慧加在一起也不能幫助一個沒有自己智慧的人,正如失去視力的人不能用周圍的人的視力來彌補自己的缺陷一樣。——***法國作家***拉布呂耶爾

  相信智慧,那您就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前蘇聯作家***高爾基

  要理解智慧,本身須得有智慧;如果聽眾是聾子,音樂就等於零。——***中國學者***李普曼

  鐵不用就會生鏽,水不流就會發臭,人的智慧不用就會枯萎。——***義大利畫家***達·芬奇

  詭計只是一種貧乏的精明。——***法國作家***拉羅什富科

  如果愚人始終堅持自己的愚行,他也會變成智者。——***英國詩人***布萊克

  元學問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滅的。——***中國學者***羅家倫

  從偉大的認知能力和已知的心情結合之中最易於產生出智慧來。——***英國哲學家***羅素

  智慧是一種透視,一種反想,一種遠瞻;它是人生含蘊的一種放射性;它是從人生深處發出來的,同時它可以燭照人生的前途。——***中國學者***羅家倫

  真正的才智是剛毅的志向。——***法國政治家***拿破崙

  智慧與成熟同至。——***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

  天才是智力的特殊表現。——***法國作家***巴爾扎克

  談智慧

  古往今來,世界各地都會有很多被稱為智者的人,所謂智者,大抵也就是充滿智慧的人吧。但究竟什麼是智慧,智慧是什麼樣子的,恐怕鮮為人知吧。

  春天,萬物復甦,到處呈現一片生機勃勃的樣子,各種花兒競相開放,美不勝收;夏天,驕陽似火,整個大地都處於一種煙熏火燎的狀態之中,即便是晚上,也只能聽見幾聲稀稀落落的蟬聲;秋天,碩果累累,整個大地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冬天,白雪皚皚 ,大雪給大地換上了一件銀裝。人們都說智慧如同自然一樣。有他自己的樣子,這些是自然的樣子。那智慧是什麼樣子的呢?

  智慧難道只有忠臣好人才能擁有的嗎?答案是否定的,與李世民等好皇帝相比,他也許並不是一個好人,而是一位亡國之主,但他卻是一位優秀的詞人,他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件春水向東流”依舊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名句,但就因為他不算是好人,就否定了他是一名智者嗎?答案顯而易見,當然不是。由此觀之,智慧不一定只有好人才能擁有。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淵明對自己歸隱後的生活的描寫,可謂享受天倫之樂,悠閒愜意。但是陶淵明這種“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隱退,不與世俗相爭的行為卻引起了後人們的不贊同,說陶淵明太傻太天真,放棄榮華富貴換得一個安寧生活的行為也是一種智慧。是一個智者的行為。由此可見,“舍之坦然,得之淡然”也是一種智慧。

  “總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屈原看破國破家亡,為了個人高風亮節的氣節而毅然投江,舍掉小我,成就大我。但也有人不解“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為何屈原寧願投江也不願存活於世,他日尋找報仇的機會。答案是不得而知的,不過如今的端午節不正是為了紀念屈原嗎,可見中國人民大多數還是認同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做法。毫無疑問,這種“舍小我,換大我”的行為也是一種智慧。

  由此可見,智慧不是單一的,而是以不同的樣子存在於這世間。若真要給他下一個定義。那他應該是一種經驗,一種能力,更應該是一種境界,一種少有人達到的境界。

  叔本華談智慧與幸福之路

  作者認為,幸福有三要素,最重要的是“人之所是:即最廣義的人格,泛指健康、體力、美貌、性情、道德品格、心智及其培育。”健康是幸福的基礎:“人生的頭號愚蠢,就是犧牲健康,以求其他:求財富、謀騰達、圖博學、逐名聲,更遑論縱色慾,求片刻之歡。健康第一,我們應該把一切都放在它後面。”

  第二要素是“人之所有:即各種意義的財富與財物。”擁有適度財富是追求幸福的保障:“我們應當把手頭的財富視為一道壁壘,它保護我們,幫我們抵禦多種可能發生的苦厄與不幸,我們不應認為它許可我們追逐世俗快樂,更不能認為它要求我們追逐世俗快樂。”貪財令人遠離幸福:“財富如海水,越喝越渴。”

  幸福的第三要素是“人的形象,就是別人對他的看法,細分為名譽、品階與名聲。”追求幸福,不能不顧及自己的形象,但不可過分看重它:“令人幸福的,不是名聲,而是人藉以贏得名聲的東西,也就是功業本身,更準確點說,是產生這功業的態度與能力,這功業可以是道德建樹,也可以是智力成就。”

  作者指出,幸福之路有三條車道,第一條是明於律己:“為我們的願望設個上限,給我們的欲求配上鞍韉,把我們的憤怒馴服招安,時刻牢記,可取之物如滄海,每人僅能得一粟”“當心,不要對人生多提要求,否則幸福之塔就建在了寬廣的地基上,最容易倒塌。”健康是幸福的基礎,自我約束是健康的前提:“要保持健康,就要避免一切奢靡放縱,避免一切強烈不悅的情緒波動,也要避免過強過長的精神操勞。”培養自律需要反覆鍛鍊:“再三思量,我們決定摒棄某種快樂,然而,一眼望見它,我們仍會怦然心動。”

  第二條車道是寬以待人:“人生在世,一要謹慎小心,二要寬巨集大度;前者幫你免遭傷害,後者助你避免紛爭。”年輕時要特別珍惜人生旅途中的貴人:“年輕時,我們認為,如果某人某事對我們一生有重大影響,事情一定會轟轟烈烈地發生,人物必定在鼓樂齊鳴中登場;年老了,回顧以往,才知道一切都悄悄然,躡手躡腳從後門溜進來,幾乎察覺不到。”

  幸福之路的第三條車道是冷靜應對世道與命運:“無論發生什麼事,既不要欣喜若狂,也不要悲痛欲絕。其一,萬事變動不居,瞬間即可逆轉;其二,何者有利,何者有害,我們常常誤判。”處世要未雨綢繆,隨機應變:“人生如棋局:我們構思計劃,然而我們的計劃永遠是有條件的,下棋時取決於對手怎麼走,生活中取決於命運怎樣做。”做事要堅韌不拔,不輕言放棄:“只要天空還有一個藍點,就不要對天氣失去信心;同樣,只要險情的結局仍有疑問,只要仍有可能化險為夷,就不要動搖,應該專心抵抗。”

  作者強調,人生四季,各有精彩:“一日之晨,宛如人之少年:輕鬆愉快,晴朗清新”;“青年時代是最佳年華的先驅,是精神開花授粉的時代,是養氣生血的春天”;“壯年是建功立業的時代”;“青年適合詩歌,老年更適合哲學。”前後半生,各有其美:“我們不妨把一生比作一方刺繡,前半生看到的是正面,後半生看到的是背面。背面不那麼美麗,然而更富有教益,因為它讓我們看清條條絲線的脈絡關聯。”年輕時建功立業,年老後安心喜悅:“一個人,年輕時把全部精力投入作品,年老後看到這些作品並不與他一起老邁,對他來說是最好的安慰。”夕陽無限好:“人老後,見多識廣,久經歷練,深思熟慮,真知灼見與日俱增,判斷愈來愈敏銳,關係越看越明白;看待事物,越來越能綜觀全域性”。無論在哪個季節,都要珍惜現在。

  讀完此書,我產生了如下感想。每個人的一生都獨一無二,綜合著獨特的矛盾:自我與他人隔離,小我與大我衝突,過去與未來銜接,必然與偶然融合,痛苦與快樂交織,希望與失望並存。與此相應,每個人的人生哲學也必然獨一無二,思考人生,永遠處於矛盾中:體驗與理解錯位,感悟與表達脫節,欲求與理智相悖,願望與決心背離。由於每個人的人生都獨一無二,所以不可能有人生科學,只能有人生智慧、人生藝術。然而,書本上看到的智慧與藝術,既要變成個人的領悟,又要與人生歷程合拍,不缺失,不中斷,不過早,不太晚。如果把追求人生幸福的能力比作寶劍,那麼閱歷是劍柄,認知是劍身,常識是劍鋒,智慧是劍尖。叔本華這本書算得上是追求幸福的百寶箱,化解悲苦的百草囊,不過,寶劍立功,仙草成藥,歸根結蒂還要靠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