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智慧的寓言故事

  寓言往往是一個簡短的小故事,它通過精煉的語言鍛造成一個富含人生哲理與教訓的故事,讓讀者從中受到很大的啟發。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曲高和寡

  戰國末年,楚國的頃襄王經常聽到有人說宋玉的壞話,於是就把宋玉召來,當面問他:“先生恐怕是有一些行為不夠檢點的地方吧?不然,為什麼各個階層都有人對你不滿呢?”

  聰明的宋玉一聽這話,知道大事不好,災難就要臨頭了,趕緊伏在地上,誠惶誠恐地說:“是的,大王說的也許都是事實。但我還是請大王能夠寬恕我的罪過,容我把話說完。”

  頃襄王答應了宋玉的請求,宋玉就講了一個故事——

  在先王的時代,有位歌唱家來到楚國的郢***ying***都,當他開始演唱通俗歌曲《下里》和《巴人》時,有幾千人聚在一起隨聲和唱;接下來他唱起了民謠《陽阿***e***》和《薤***xie***露》,這時能跟著和唱的還有幾百人;最後他唱起了高雅歌曲《陽春》和《白雪》,這時還能跟著哼哼的就只剩幾十人了;而當這位歌唱家將五音的美妙發揮到了極致,創造出了一種悠揚婉轉、令人陶醉的意境時,仍能欣賞和跟唱的就只有幾個人了。請問,這是什麼原因呢?它說明歌曲越是高雅深奧,能跟隨和唱的人就會越少。

  故事講完之後,宋玉偷眼一下頃襄王的神情,只見他若有所思,頻頻點頭。宋玉心裡有底了,於是更是放開膽子,高談闊論起來——

  所以呀,在鳥類中有鳳凰,在魚類中有大鯤。鳳凰振翅高飛,可達九千里雲天,那些在籬笆間跳躍的小鷃,又哪裡能像鳳凰一樣知道天高地大呢?大鯤清晨從崑崙山腳出發,中午來到渤海灣的碣石處晒太陽,傍晚又到孟諸湖去歇息,那些只會在小水塘裡打滾的小鯢***ni***,又怎麼能像大鯤這樣探測江闊海深呢!其實,豈止是在鳥類中有鳳凰,魚類中有大鯤,人類中不也有一些特殊的人物嗎?他們美好的思想和行為都超出於一般民眾之上,那些凡夫俗子們,又怎麼可能理解我的所作所為呢?

  宋玉的這番辯解,終於使頃襄王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並因此而避免了一時的禍患。但是,宋玉這種自命清高、妄自尊大、孤芳自賞、脫離民眾的言行,卻是不足為訓的。

  篇二:玫瑰與青蛙

  一株漂亮的紅玫瑰,因為自己是花園裡最美麗的的花朵而感到驕傲,但是它卻發現人們總是站在遠處欣賞它而從不靠近。原來,在它的旁邊一直蹲著一隻又大又難看的青蛙,紅玫瑰非常生氣,命令青蛙立刻從它身旁消失。青蛙順從地離開了。

  沒過多久,青蛙經過紅玫瑰身旁,驚訝地發現它已經凋謝,葉子和花都已經掉光了。青蛙問:“尊貴的紅玫瑰,你看起來很不好,發生什麼事情了?”

  紅玫瑰答到:“自從你走以後,蟲子每天都在啃食我,我再也無法恢復往日的美麗了。”

  青蛙說:“當然了,我在這裡的時候幫你把蟲子都吃光了,你才成為花園裡最美麗的花朵。”

  紅玫瑰自命清高,認為青蛙蹲在花園裡不僅一點用都沒有,而且還影響了人們對自己的欣賞和讚美,便毫不客氣呵斥青蛙快快離去。紅玫瑰的這一舉動,不僅傷害了青蛙的自尊心,而且也給自己帶來了厄運。

  篇三:魯嬰泣衛

  春秋時代,魯國有個城門衛士的女兒名叫魯嬰,生得聰明伶俐,多愁善感,富於同情之心。這天,是個月朗星稀的夏夜,一群少女聚集在月光下,唱歌跳舞講故事。大夥兒正玩得十分開心的時候,魯嬰卻躲到一旁去偷偷地哭了起來。

  她的一位好朋友發現了以後,以為發生了什麼事,便走過去悄悄地問魯嬰:“你到底是為什麼事而傷心哭泣呢?”

  魯嬰睜開淚眼,望了望好朋友,然後說:“白天我聽人家說,衛國王子的品行不好,喜歡打仗,缺少愛心,當時我心裡就很不是滋味。剛才大夥兒在講故事時,我又想起了這件事,所以就哭了。”

  這時,早已圍上來的一群姑娘們都爭著來勸慰她:“衛國王子的品行不好,這跟我們魯國有什麼相干?再說打仗,那是諸侯間的爭王爭霸,你一個平民家的女兒,管得了嗎?為這些不著邊際的事情瞎操心,真是犯不著!”

  魯嬰聽了這番話,很不以為然。她說:“我的想法跟你們不同。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前幾年,有個宋國的大司馬打了敗仗,逃亡時經過魯國,他的馬就將我家好好的菜園子踩了個亂七八糟,使我家平白無故地遭受了損失。去年,越王勾踐為復仇而攻打吳國,魯國國君為了討好越王,就在民間搜尋美女去獻給他,結果將我的姐姐選中了。後來,我的哥哥前往越國去探視姐姐,又在中途被吳越混戰的將士所殺害……”

  說到這裡,魯嬰早已泣不成聲,難以自持了,圍在一旁的姑娘們也難過得一個個低下了頭。過了一會兒,魯嬰才停止了哭泣,繼續說道:“這兩件事告訴我,打起仗來是沒有國界的,遭殃的首先是老百姓。現在,衛國的王子又是這樣喜歡打仗,而我卻只剩下一個弟弟了,說不定哪一天災禍又會突然降臨到我們姐弟頭上,這又怎麼能不讓我擔心害怕呢?”

  魯嬰從自家的不幸遭遇中,悟出了世間萬物互相聯絡、互為因果的哲學道理,並據此對事物的發展方向作出判斷,這絕不是“杞人憂天”,而是未雨綢繆的科學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