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運動員成功的祕密是什麼

  肯亞人在世界田徑賽場上的中長跑專案中表現出的超強耐力和取得的輝煌成就,並能長期在世界田壇佔有霸主的地位,除了與其國家的政治穩定、經濟快速發展向好有關外,還與傳統的人文體育精神、體育帶來的巨大的經濟利益、肯亞人的特殊生理特性、完善的科學訓練方法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聯。

  肯亞人擁有著優秀的人種運動生物基因,又有天賜的高原地理位置、高海拔的氣候條件,使他們的運動天賦發揮到極至,這就是每個肯亞運動員投身於中長跑、馬拉松等田徑運動的社會外在因素和內心的主動力。

  長期以來,多國學者一直致力於從肯亞人生理結構上探索研究肯亞稱雄世界中長跑霸主地位的祕訣。但筆者經過長期研究認為,肯亞在世界田徑中長跑領域的成功因素是複雜和多方面的,本文主要從肯亞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獨特的生理特徵和科學訓練等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肯亞運動員內在動力分析

  1.生長方式造就肯亞人奔跑的天性

  肯亞人天生就能長跑,這不僅是一種現象,還是一定的生長方式和環境所迫而形成的技能。由於公共交通落後或貧困等原因,肯亞人從兒童時代起就要靠奔跑才能到達他們所要去的地方,甚至跑得更遠。

  孩子們整日裡在奔跑,他們跑著去上學,又要跑著回到家,他們跑著追牛群跑著追小汽車,這一切看似是十分平常的,而又得天獨厚的發生在 2 000~2 500m 高海拔地區,使之具有極好的體力和耐力基礎。並且在惡劣的環境和貧窮的境況下,讓肯亞人養成了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精神。正是這種心裡懷著強烈的改變自身處境的信念和對未來希望執著的追求,促使他們不斷地奔跑,不斷地向前奔跑,而且跑得會更快。

  2.改變命運是肯亞人奔跑的動力

  “如果跑步能掙錢,為什麼不讓孩子去嘗試呢?”家長們的這個想法吸引著整個肯亞投身到了長跑運動的激情中,因為身邊有大批成功的榜樣,所以肯亞的青少年們紛紛把奔跑視為自己的夢想。“長跑是最容易的運動,它不需要任何器械,甚至不需要鞋子”,這句話代表著肯亞的一種精神和一份期待。

  用雙腿來改變命運。“我兩條腿跑出來的成績關係到我家今後是住磚房還是土屋!”每當有陌生面孔開著豪華 SUV 進入埃藤時,那些成年的或者尚未長大的肯亞人的眸子裡都會閃耀出別樣的光芒,哪怕坐在車上的人只對他們歷經考驗的細腿瞥上一眼,他們也能興奮一陣子,尤其是那些大孩子——“也許那是經紀人的車子,他來挑選運動員了。

  我相信只要我繼續努力,總有一天會被他看中的,會有機會去比賽的”,跑步已成為肯亞人最值得驕傲的行為,跑出成就才能有機會改變自身的命運。

  3.經濟效益激勵肯亞人奔跑

  雖然長跑為肯亞人贏得了榮譽和知名度,但對當地人而言,他們更看重長跑給他們帶來的經濟效益。根據肯亞稅務部門的統計,肯亞長跑運動員 2007年在全世界各個城市的馬拉松和公路賽中一共取得了 780 萬美元的獎金收入。贏取獎金也是絕大多數肯亞人熱衷跑步的真正原因。

  大多數的肯亞運動員的創業理想是:先從小型比賽開始,小賽事獎金雖少,但高手運動員也少,容易獲得名次,建立一定的知名度。用比賽的獎金為父母修一個新的水泥房子,再買一塊地種甘蔗,養幾頭牛,結婚生孩子。現在,對青年人來說,新的獎勵更具魅力——前往美國大學就學的獎學金。美國大學的獎學金及歐美運動會獎金正成為刺激卡倫金部落以外的其他肯亞人蔘加體育運動的強大動力。

  二、肯亞運動員生理結構分析

  在距離首都內羅畢西北 300km 的小城埃爾多雷特,有一個叫埃藤的地方,是東非大裂谷西邊高原上的一個小鎮,地處連綿的丘陵,海拔從2400~2800m,被田徑界公認為是世界上最理想的長跑訓練場所,也是世界中長跑的“聖地”。在埃爾多雷特主要生活著卡倫金部落,而當今世界上最優秀的20位中長跑選手中就有12位是卡倫金人,體育界將這一現象稱為“肯亞奇蹟”。

  科學家研究表明,生理結構特徵是創造超常成績的先天條件,耐力運動與人的心肺功能有關,更與神經內分泌對體溫的調節有關。肯亞人長期生活在非洲高原,造就了這一人種的最大吸氧能力,同時又地處地球南北迴歸線之間的高溫熱帶,具有耐熱和調節溫度的生物學優勢,在遺傳基因的進化過程中非洲人就有追趕野獸或被野獸追趕的生存能力。

  1.非洲人種共有的生理結構特徵

  運動醫學的研究結果表明:

  ***1***黑人軀幹短,四肢長,上肢手大臂長,下肢大腿粗、小腿細,腳和腿肚之間有一個出色的力矩,臀部普遍翹起等,這些都是他們的體能條件和特點。臀部上翹使臀部與腿部肌肉的長度增加,收縮時產生更大的力量。拉長後的肌肉還可以增加力對臀部、腿部的作用時間。

  ***2***黑人的腳部結構也與其他人種不同,一般人的腳趾中大拇趾最長,黑人則是第二腳趾最長,而且跟骨大,足弓高,加之腳底厚實多肉,使整個腳猶如一雙富有彈性的靴子。由於黑人的腳底肌肉發達。因此,其腳內肌肉強度就大。

  ***3***對黑人的代謝狀況進行研究發現,黑人的汗腺比白人要多,所以黑人的面板致冷更快,排汗機制比其他人種更完善。

  ***4***黑人身體的輻射散熱功能強有其散熱系統形態學方面的優勢,黑人的口裂寬度很大***與面部和頭部的大小相比***,脣粘膜的延展面大,寬厚的嘴脣、短而粗的鼻腔、發達的汗腺都有利於在運動時散發體熱,調節體溫平衡。

  2.卡倫金人特有的生理結構特徵

  ***1***獨特的生理結構

  卡倫金人普遍瘦小,下肢小腿部分細長,著地時有很強的彈力作用。瑞典著名生理學家本特·薩爾丁***B. Sertin***研究發現:卡倫金人擁有鳥兒一樣擅長蹦跳的細腿。同丹麥人相比,肯亞人的小腿更瘦,平均而言,每條小腿要輕400g。因為受力點離重心越遠,質量越大,運動時所需要消耗的能量越多,腳踝部每增加50g,耗氧量將會提高1%。根據賽爾廷的測算,對於肯亞人,小腿的瘦削意味著每跑 1km 可以節省8%的能量消耗。

  ***2***生理轉化與肌肉構成

  卡倫金人自幼生長在海拔2000m以上的東非高原,使他們與生俱來的產生了在缺氧狀態下肌肉中乳酸鹽在血液中累積的速度更緩慢,即同樣的氧氣吸入量能使他們在長跑運動中比歐洲運動員多跑出10km路程。研究表明,長期生活在高原的卡倫金人,其血液中血紅素的含量比一般人要高***每百克血液中高出 17mg***,紅細胞多,血紅蛋白的含量就高。

  血紅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攜帶氧氣供給組織,以氧化能量物質,並釋放能量供身體活動需要。人體在運動時,血紅蛋白有增大供氧量和排出體內代謝物乳酸、二氧化碳的作用。另外,他們的毛細血管網路分佈更密集,線粒體更多,肌肉纖維更細。毛細血管密集的作用可以向肌肉中輸送更多的氧,並通過細密的肌纖維將氧彌散擴大,使氧更快地進入內部細胞。

  ***3***肯亞人飲食結構特點

  肯亞人最基本的食物是粗玉米粉和一種混有豆子的玉米,這些食物的構成在能量和植物蛋白質的配比方面做的非常適當。肯亞長跑選手的膳食非常有營養,且搭配合理,有穀物、蔬菜、少量瘦雞、山羊奶,偶爾還會吃個雞蛋,每週只吃 1 次牛肉。因為,動物蛋白質攝取量很低,肯亞運動員普遍比歐洲運動員體重偏輕。據說,卡倫金人傳統上有喜歡飲用生雞血,或乳酪與生雞血等攪拌製做飲料的習俗,藉此來壯健身體,增強心臟功能,但此法目前尚無科學依據。

  三、肯亞運動員科學訓練分析

  1.堅定的信念和刻苦的精神是成功的基礎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曾有記者問:卡倫金人的特殊天賦真的就是肯亞中長跑成功的祕密嗎?肯亞代表團團長大衛·奧克尤笑了:“很多人專門到這個部落來考察過,想從中找出肯亞中長跑長盛不衰的祕密。”出人意料的是,奧克尤告訴記者:“我們從來沒有祕密!如果真要說祕密的話,並不是因為這個部族的人有什麼遺傳天賦,而是我們的選手都非常刻苦,非常非常刻苦!”

  許多科學家都在一直持續從事研究探索肯亞長跑獲得成功的祕訣,但很多的結論無法很好的解釋:肯亞以外的大多數非洲人種相似的生理結構,以及同處高原地理位置的祕魯和尼泊爾人種並沒有取得如此好的長跑成績的基本事實。所以,肯亞人自己始終堅持認為他們的成功是:辛勤汗水和科學訓練的結晶。

  2.教練團隊和科學的訓練是成功的保證

  ***1***來自世界各地的高水平的教練團隊

  現在在肯亞執教的世界著名教練也有近20多個,其中包括在田壇享有盛譽的義大利教練雷納託·卡諾瓦、德國教練霍根,特別是現任國際奧委會委員、肯亞奧委會主席的肯諾,還有被稱為“赤腳女飛人”的肯亞運動員洛娜·凱普勞婕特。

  他們不僅擁有驕人的成績,保持著多項世界紀錄,獲得多項奧運會冠軍,他們都是肯亞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回到家鄉,熱心公益事業,為發展肯亞的中長跑後備力量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基普喬蓋·肯諾在埃爾多雷特建立了訓練中心。凱普勞婕特2000年11月,她在埃藤建立了“埃藤高海拔訓練中心”,免費為14~23歲的肯亞女運動員提供食宿和訓練場地。

  ***2***嚴謹科學的訓練模式

  《奔跑時代》資深編輯斯科特·道格拉斯通過親身體驗,觀察總結了在埃藤訓練的運動員主要特點:

  01.充分做好熱身運動。肯亞跑步選手通常只有在全身肌肉得到熱身、心血管系統擴張、腿部肌肉完全放鬆後才會進入正式訓練。在跑步之前一般不做靜態的拉伸運動,而是慢跑15~20min,邊跑邊做動態的拉伸運動,熱身後做10min的靜態拉伸運動或按摩,以有利於肌肉的徹底放鬆。

  02.加強變速跑訓練。肯亞選手的訓練強度很大,包括變速跑和法特萊克跑***任意變速跑***。肯亞一流選手都鍾愛的一種方法是10km山地越野跑,在這一訓練模式中,2min的10km目標速度加速跑和1min放鬆跑交替進行。

  北京奧運會馬拉松比賽銀牌得主凱瑟琳·恩德雷巴說她喜歡的一種訓練方法是 5km比賽速度6~8×1000m重複跑。

  現800m世界紀錄保持者威爾遜·基普凱特的速度訓練法是2×1200m+1×800m +5km比賽速度+2×400m,他的訓練方法還有3km比賽速度6~8×800m,2min 間隔。

  尼克松·基普羅蒂奇也是一名優秀的800m選手,他的訓練方法是2組5×100m重複跑,每1000m間以2min恢復,每組休息10min,基普羅蒂奇每1000m最後 200m的速度是800m比賽速度。

  03.適應多變化的訓練手段。其一是“開始慢,結束快”,讓肌肉和心血管系統慢慢開始運動,然後逐漸熱身,不知不覺提高速度,最後跑得既快又舒服,這個過程也會讓自己學會如何既快又放鬆;其二是對肯亞運動員而言,每次跑步都有特定的目標,通常用“輕鬆”“平均”或“高”速度來表示。例如,在一次“高”的訓練前後,肯亞運動員會毫不遲疑地進行小跑。正可謂,輕鬆跑要更輕鬆,強度跑要更劇烈;其三是肯亞人更青睞于山坡跑和山地跑。

  ——《摔跤吧!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