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西曆史文化名人故事

  中國古代的山西是人傑地靈,歷史上的山西,有很多名人故事廣為傳誦。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古代山西曆史名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古代山西曆史名人故事篇1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緝法光盒叱谷癸貪含楷,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文公守諾重信,另一方面也有很高的軍事才能,他看出不能和楚軍硬碰,退避三舍也是為了避開楚軍的銳氣。

  古代山西曆史名人故事篇2

  霍去病是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他是武帝衛皇后的姐姐少兒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衛青是抗擊匈奴的名將。漢朝的大將軍。西漢初年,北方匈奴屢為邊患。武帝時國力強盛,開始對匈奴的侵略進行反擊。元朔六年***前123***,年僅18歲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隨衛青出征。他率領800騎兵長途奔襲,斬獲匈奴2000餘人,戰功冠於全軍,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與匈奴軍的戰鬥中,霍去病顯露出傑出的軍事才能,共斬俘匈奴10萬餘人。漢武帝很喜歡這個名將,曾下令給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卻拒絕了。他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洋溢著愛國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勵著後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僅24歲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十分痛惜,在自己將來的陵墓茂陵旁邊為他修建了一座狀如祁連山的墳墓,用以表彰他抗擊匈奴的卓著功績。

  古代山西曆史名人故事篇3

  元昊稱帝反宋以後,宋仁宗抽調一批禁軍到陝西去幫助防守。在這批禁軍中,出現了一個英勇善戰的將領,他就是北宋名將狄青。

  狄青是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陽***人,本領高強,擅長騎馬射箭。他剛到陝西,還是一個低階軍官。當時,將士大多膽小怕死,只有狄青藝高膽大,因此經常擔任先鋒。

  狄青打仗的時候,有個特點。他每次上陣,都披頭散髮,臉上罩著一個銅面具。他在敵陣中往來衝殺,勇猛異常,西夏軍沒有一個抵擋得住,以為是天神天將下凡,因此給他起了一個外號,稱他“狄天使”。

  狄青打仗,也很有智謀。有一次,狄青率領少量軍隊,在涇原和西夏軍作戰。西夏軍人數很多,狄青想,敵眾我寡,如不採用奇計,無法取勝。於是,他下令軍中,出戰時不用弓箭,都拿刀槍,以鉦***古代軍隊中所用的打擊樂器,用銅製成***聲作為號氣,第一次敲鉦,全軍停止不動;第二次敲鉦,全軍退卻,但仍排好陣勢;鉦聲一停,全軍轉身向前,大喊大叫,向敵軍衝殺過去。宋軍士兵還都按照這一辦法,作了演習。

  第二天,宋軍出戰。他們還沒有跟西夏軍接戰,軍中第一次鉦聲就響了,宋軍士兵全部停下來不動。第一次鉦聲剛過,第二次鉦聲又響了,宋軍士兵又突然退卻了。西夏士兵一向懼怕狄青,這次宋軍的出戰情況,不覺大笑說:“哪有這樣的打法,誰說狄天使勇猛善戰!”

  就在這時候,宋軍的鉦聲突然停止了,宋軍將士頓時轉過身來,大聲喊殺,衝入西夏軍陣中。敵人措手不及,亂成一團,嚇得四散逃奔,很多人都自相踐踏而死。這一仗,狄青以奇計制敵,取得了大勝。

  陝西有個官員,和狄青談論軍事,非常賞識他的才能,就把他推薦給韓琦和范仲淹。

  韓琦和范仲淹召見狄青,向他問了一些問題,覺得他確是一個人才,只是讀書不多,缺少見識。

  於是,范仲淹就勸告他說:“你如今當了將官,要多讀點書才行。做將官的,不知古今,不懂兵法,只是個人之勇,怎麼能為國家建立更大的功業呢?”

  狄青聽了,連連點頭,便請范仲淹指點。范仲淹就拿出一部《左氏春秋》,送給狄青,要他先好好了解古代的一些戰爭歷史。

  狄青非常感激地接受了這部書。打這以後,他刻苦學習,讀完了這部《左氏春秋》,又讀完了秦、漢以來的很多兵法著作。他的軍事學識更豐富了,名聲也更大了。

  他在西北的四年當中,大大小小的仗打了二十五次,身上受了八次箭傷,也為宋朝立了不少功勞。

  宋仁宗對狄青很看重,除了提升他以外,還很想召見他。恰巧西夏軍又侵犯渭州,狄青要去抗敵,不能去京城。宋仁宗只好叫人給狄青畫了肖像,送到朝廷。

  後來,北宋和西夏訂立了和議,宋仁宗才把他調回京城,讓他擔任了馬軍副都指揮使。

  狄青出身士兵。宋代為了防止士兵逃跑,在他們臉上刺上字,再塗上墨做記號,面板上留下青黑色的字跡,稱做面涅。狄青當過小兵,臉上也留有面涅。

  宋仁宗召見狄青,看到他臉上的面涅,覺得跟他如今的身份很不相稱,便命他敷上藥,把臉上的字跡除掉。

  狄青不同意這樣做。他回答說:“陛下不問我的出身低微,按照功勞提拔我,我才有今天這樣的地位。這些字跡,我願意留著,讓士兵們,知道應該發奮向上。”

  宋仁宗聽了,非常讚賞,對他也更加看重了。

  西夏戰事平息後不多幾年,南方又出現了一個割據政權。廣源州酋長儂智高起兵反宋,他攻佔邕***yōng***州***今廣西南寧***,建立大南國,自稱仁惠皇帝,隨後又一連攻下了九個州,還進犯廣州。宋朝的許多守城官吏,嚇得丟掉城池逃跑了。有些地方的百姓逃到山谷中避難,儂智高追到山谷中,放一把火,把避難者一齊燒死。

  宋仁宗非常憂慮。狄青就上書朝廷,請求前去作戰。第二天,狄青上朝,對宋仁宗說:“臣出身行伍,沒有別的可以報答國家。我只要帶領一支精銳騎兵,再調撥一些禁軍,就可以平定儂智高。”

  宋仁宗馬上任命狄青為宣撫使,率領三萬人馬前去。第二年,狄青攻破了邕州。儂智高逃到大理,被殺死了。

  狄青平定儂智高割據政權,又立了大功。宋仁宗拜他為樞密使,讓他掌管軍權,還賞賜他一所住宅。


古代山西曆史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