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傳統文化作文

  每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也不例外。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歡迎閱讀!!!!

  篇一

  每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也不例外。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它其實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沒有發現罷了。

  中國有著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講端午節的故事。

  在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士大夫,名叫屈原。他被楚王流放了。當楚國滅亡時,他心情十分悲痛,於是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入了江水之中。

  當附近的人聽說了這件事後,一些漁民划著小船去打撈屈原大夫的屍體。一位老中醫將一罐雄黃酒倒入江水之中,說蛟龍怕雄黃酒,倒入雄黃酒,蛟龍就不會傷害屈原大夫了。還有一些居民將米飯用稻葉和五彩絲線包起來,扔進湖裡,這樣,魚蝦們吃飽了,就不會去噬咬屈原大夫的屍體了。就是這些行動,漸漸地演變成後來的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的習俗。

  所以有些人也說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大詩人的節日。

  其實我們的一舉一動中就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吃飯時握的筷子,就說明了中華民族是用筷子吃飯的。還有我們日常交談中使用的漢語,也說明了我們中國人是用漢語交談的。

  這不,轉眼間又到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了。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春聯和“福”字。我們中華民族貼“福”字時,喜歡把“福”字倒著貼。這是因為:“福到了”與“福倒了”諧音,給人一種喜氣洋洋的感覺。

  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人們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

  接著,在大年初一,人們都會互相走訪、問候,這就是所謂的“拜年。”

  其實,傳統文化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沒有發現罷了。

  篇二

  不知是誰點燃了滿天繁星,閃閃爍爍;不知是誰把月亮掛上樹梢,如水而瀉,不知是誰塗黃了樹葉,綠顏不在;不知誰把殘燭吹滅,昏昏暗暗……悶來窗前理箜篌,卻見落葉紛紛,白花凋零。唉,已是秋天……

  我禁不住走了出來,風也確實涼了,我又要獨自承受著難耐的秋天了。踏著如銀的月光,我登上了昔日遊玩時乘坐的小舟。那一櫓一槳都是依舊,還曾記得“誤入藕花深處”,也記得“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看如今卻是花褪雁飛,秋葉凋零。那秋水默默的凍著,偶爾一片葉子飛來,也會激盪起層層淪漪。湖邊的柳樹低垂著,水中顯出她那疲憊的身影。

  我拿起櫓,輕輕撥動著湖水,在月光浮動的江面上,小船動起來,耳邊縈繞著湖水那嘆惜的聲音。“花自飄零人自流”,世間萬物總得有個歸宿。凋落的花,有明天紅色的希望;飄落的葉有明天綠色的願望,而我呢?天地茫茫我要去追尋什麼呢?雙溪景雖好,可那艋小舟怎可載動我滿腹的哀愁?我漫無目的得閒遊,抬眼望卻見月兒已爬上了西樓,溫柔的銀光籠罩著西樓的渾厚。珍珠般的月啊,你為何只著溫馨與恬靜?哦!眼前又是昔日那個蘆葦塘。我不知不覺划過去,不料卻驚起了一群雁兒,那是正要南飛的雁兒啊!南方的天也許不會這般涼,可是南方的雨卻是下不完的,煙雨濛濛,我迷失了追尋的方向。我已累了倦了還是回去為是!

  “萬物榮枯一歲盡,何時方可會嫦娥?誰可與我同醉,共度這蕭蕭秋夜?我又彈起箜篌,婉娩的琴音又在耳邊響起……

  篇三

  “都說冰糖葫蘆酸,它酸裡裹著甜。都說冰糖葫蘆甜,可它甜裡裹著酸。”聽了這首歌,大家一定想起了冰糖葫蘆,沒錯,今天我就向大家隆重介紹冰糖葫蘆。

  冰糖葫蘆是我國的傳統美食,它酸甜可口,男女老少都喜歡吃。它不但好吃,而且好看,紅彤彤的山楂果整整齊齊的排列在竹籤上,外面裹著晶瑩透明的糖漿。插在粗糙的稻草棒上,沿街大聲叫賣。這一串串糖葫蘆既像結滿碩果的小樹,又像孔明的草船借箭。到了現在,糖葫蘆的種類發展的很多,有桔子的,有草莓的,還有獼猴桃的。。。。。。好吃極了!不過我最喜歡的就是,有好多水果串在一起的---水果大串聯。

  看著五顏六色的冰糖葫蘆,我忍不住買下一串,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先是嘎嘣脆的糖漿,然後就是香甜的水果,真好吃呀!香脆的糖漿甜極了,酸甜的水果味在嘴裡瀰漫著,又互相融合著,真是一種難以形容的好吃。

  糖葫蘆象徵著幸福和團圓,它在北宋時期就十分有名。距今有九百多年的歷史了,可想而知當時的街市是多麼的熱鬧啊!大家都爭先恐後地買著冰糖葫蘆。

  “糖葫蘆好看它竹籤穿,象徵幸福和團圓。它把幸福和團圓連成串,沒有愁來沒有煩。”

  美味的冰糖葫蘆,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