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比重提高多制定理財計劃

  投資理財是指投資者通過合理安排資金,運用諸如儲蓄、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基金、股票、期貨、商品現貨、外匯、房地產、保險以及黃金等投資理財工具對個人、家庭和企事業單位資產進行管理和分配,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從而加速資產的增長。投資理財一詞,最早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報端。隨著我國股票債券市場的擴容,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日趨豐富和市民總體收入的逐年上升,“理財”概念逐漸走俏。

  在本次回收的一萬餘份有效問卷中,年薪收入在10萬至30萬的消費者人數佔接受調查總人數的45.12%,佔比最大。

  保險比重提高銀行產品為主要理財方式

  在年薪10萬至30萬的人群中,他們的主要理財方式為保險產品及銀行產品,其中,保險產品的比重有了明顯提升,佔比26.12%,銀行理財產品佔比22.7%。與年收入在10萬以下的消費者相比,這一部分人群保險意識明顯增強,他們開始未雨綢繆,選擇保險產品保障自身生活。

  多制定理財計劃仍缺少專業理財意識

  年薪收入在10萬至30萬的群體對理財計劃的重視程度有了明顯提升。64.72%的人自己制定理財計劃並執行,僅有9.38%的人沒有制定理財計劃的打算。

  理財新人

  主動投資讓錢生錢

  “有錢沒經驗”成了很多理財新手製定財產規劃中的絆腳石。理財專家就建議像案例中“歡歡”這樣的消費者,不妨在保障流動資金的同時,主動進行投資,從穩健型產品學起,增長理財經驗讓錢生錢。

  ■案例

  我叫歡歡,90後,今年25歲。在北京和朋友一起創業,開了一家舞蹈工作室,經營快一年,每個月收入大概在2萬元左右,有社保醫保。父母自己做生意,在北京有三套房。我自己住其中一套。有男朋友,不過目前沒有結婚打算。

  目前有銀行存款2萬元,在餘額寶裡放了5萬元。雖然我在同齡朋友中收入還不錯,但是我平時的開銷比較大,每個月吃飯、交通等基本開銷差不多就能花掉3000元左右。因為平時沒有太大壓力,購物支出特別多,容易衝動消費,會有一些奢侈品消費,信用卡賬單每個月都能有1萬左右,每個月最多能存下來5000元左右。同時,我每年都有旅遊計劃,這部分每年的支出一般都在3萬。

  因為我和朋友有計劃想要在明年再開一家舞蹈工作室,租金和前期投入大概需要我出15萬左右,但是我自己平時花錢沒有節制,希望能幫我做一個合理的理財規劃,能幫我開源節流,怎麼才能多存一些錢呢?

  ■專家支招

  目前歡歡處於青年時期,同時也屬於收入較高的富裕群體,但始終沒有進行過基金和股票這種風險較高的產品投資,僅有的房產投資也是屬於被動投資,比較缺乏主動型投資,因此建議在投資方面做出調整,充分利用現有的財務資源配置不同的產品組合,在保證日常流動性開支的同時,從穩健型產品做起,根據風險偏好逐漸配置收益率較高但具有相應風險的進取型產品。

  在分析了歡歡的基本情況後,目前開辦舞蹈工作室及旅遊資金缺口合計15萬至18萬元。而歡歡每月兩萬元收入減去一萬五的支出後盈餘5000元。目前看來,僅憑工資不能覆蓋兩個理財目標,那麼我們如何通過使用理財工具,幫我們實現財務收支平衡。

  理財專家建議歡歡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理財規劃

  緊急備用金

  為解決客戶資金流動性需求,客戶可保留2萬的資金作為家庭的臨時備用金。推薦產品:三個月的定期存款。

  保險保障

  儘管客戶都有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險,但在出現意外情況下,家庭依然有資金風險,建議客戶每年拿出可投資資產的10%為個人購買保障型保險。

  權益類投資

  為滿足客戶的旅遊計劃,建議客戶50%資產配置一些成長性較好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產品。在這類資產配置上首先要配置基金定投,建議客戶每月拿出2000元配置且需長期投資,推薦產品:指數型基金,這樣可以基本涵蓋股票市場,贏得市場平均收益。其後可嘗試進行股票或股票基金的一次或分次投資。股票型基金主要選擇在近兩三年收益較穩定的為好,該類基金的投資方向也是比較明確的。

  住房抵押貸款

  明年開辦舞蹈工作室的目標可通過住房抵押貸款來完成,但要記得提早進行評估、登記等手續。

  肖瀟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金牌客戶經理、AFP金融理財師

  養兒不易教育金早規劃

  對於爸爸媽媽們而言,他們的理財規劃都是為了子女更好的將來。而理財專家們也建議父母在完善自我保障的同時,為了緩解孩子上學給家庭帶來的壓力,要儘早為孩子做好教育金規劃。

  ■案例

  我姓樑,和妻子都是1980年生人,現在有一個3歲的女兒,年薪20萬元左右,單位給上了五險一金。妻子最近剛辭職準備在家帶小孩子,之前單位也沒有給上保險。我們已經攢下了30萬元左右的存款,現在在北京租房,一居室,月租金5000元,有一輛15萬元無貸款代步車。現在每個月算上租房、車費、孩子花銷等,年支出10萬元左右。

  我們在老家江西有一套房,價值40萬元左右。父母有各自存款,父親退休單位之前有上保險,媽媽做小生意,沒有保險。但是老兩口有存款,我們沒有養老負擔。

  我和妻子也會繼續攢錢,以便女兒日後的教育花銷等,想要給女兒上一份保險。我應該如何未雨綢繆,提前做家庭保障計劃呢?

  ■專家支招

  樑先生目前年收入20萬元,每年支出10萬元,另外還有30萬元存款,本人除單位五險一金外無其他商業保險;妻子全職在家相夫教子,無社會保險及商業保險;女兒3歲,需要給孩子存一份教育金型保險。

  家庭購買保險保障性支出部分一般建議使用不超過年收入20%的資金,用來購買成人其10倍年收入的意外保額***特別是交通工具意外***,5倍年收入的重疾保額***5年生存率***以及10倍年收入的定期壽險保額。

  教育金早規劃

  由於女兒今年3歲,距離她本科畢業22歲還有19年,因此需要給女兒提供充足的教育金保險。樑先生每年可以從30萬元存款中拿出2萬元給女兒存一份少兒萬能型保險產品,繳費10年,待女兒22歲本科畢業後可一次性領取,並且產品還能提供額外的重疾保障,確保女兒順利長大成人。

  家庭保障不可少

  除了為女兒的健康成長做好規劃以外,根據樑先生情況,在家庭年收入20萬元的前提下,在年投入4萬元的預算範圍內,樑先生和樑太太還可以適當增加、重疾保險、定期壽險,而樑先生因為平時自駕出行,可以適當增加交通及自駕車意外保險。

  由於樑先生目前處於事業上升期,因此未來隨著年收入的增加,相應風險需求缺口也會同時擴大,因此,動態的調整保障方案以適合當時需求也十分重要,每年至少一次的保單體檢,將會為樑先生一家的保障計劃定期監測,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