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可以按什麼穴位

  ?低血壓雖然不像高血壓,不需要用藥,但低血壓對人體的影響也是不小的。日常調理低血壓除了飲食和運動外,按摩穴位也有效果。?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相關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1、低血壓可以按摩合谷穴

  經常按揉點壓合谷穴,對低血壓患者的短暫升壓大有裨益。

  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穴,位於手背第1、2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簡易的方法是將拇指和食指張成45度角時,位於骨頭延長角的交點即是此穴;或拇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取穴。臨床研究發現,經常按揉點壓合谷穴,有一定的升壓作用;若按揉點壓的次數多、時間長,血壓的上升幅度也就大且平穩,即使停止按揉了,其血壓下降速度也較緩慢。

  具體操作如下:將左***右***手拇指指尖放在另一手的合谷穴***即虎口處***,拇指用力按揉點壓10~20次,雙手交替進行。每天可進行2~3次甚至更多。按壓此穴不僅可升提血壓,且有疏風解表、開竅醒神、明目等功效,可緩解辦公一族因為久坐以及看電腦所引起的頭痛、頭昏、頸肩背痠痛、眼睛乾澀、便祕、失眠等症狀。

  2、低血壓可以按摩百會穴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常按摩能昇陽固脫、益氣固本、暢達氣機,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有改善腦部血液迴圈的作用。

  具體做法是用雙手掌按摩頭頂中央的百會穴,每次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如果能堅持,低血壓症狀會逐漸得到改善。

  3、低血壓可以按摩素髎穴

  位置:位於人體的面部,鼻尖正中央。

  按摩手法: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捏住鼻尖進行捏、拉、揉等動作,共2-3分鐘。以區域性感覺脹痛為度。注意捏拉素髎穴時用力宜稍大,到達到強刺激升壓效果才會明顯。

  功效作用:素髎穴有昇陽就逆、開竅清熱的作用。通過對素髎穴的刺激可以是心臟搏動量增加,呼吸加強、尿量真毒、血糖升高。通過對素髎穴的強刺激可以緩解低血壓導致血液迴圈不良所引起的頭暈不適症狀。

  4、低血壓可以按摩天柱穴

  位置:天柱穴位於後頭骨正下方凹陷處,後髮際正中旁開約2釐米即是本穴。

  按摩方法:五指張開,虎口向後抱頭,拇指指壓穴位處,其餘四指將頭部固定,稍用力按壓。

  功效作用:天柱穴為頭部的重要穴位,對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有促進作用,通過按壓,可以改善硬血壓偏低所引起的頭部供血、供氧不足所帶來的一系列不適症狀。

  低血壓有什麼表現

  低血壓症狀容易無故疲倦

  早上的時候會幹結四肢痠軟無力、精神萎靡不振。下午和傍晚的時候感覺很乏力。與勞動消耗體力你沒有什麼關係,乏力也不是因為勞動過度的原因。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神經系統混亂導致的肌肉收縮和不協調。

  低血壓症狀無故頭痛頭暈

  頭痛是低血壓常見的表現,緊張的腦力和體力活動之後表現很明顯。頭痛的性質和程度不一,會呈現劇烈搏動性疼痛或者麻木性疼痛;病情較輕的患者一般是失神、眩暈等。患者嚴重低血壓會導致暈倒在地上。經常在突然起身或者蹲在地上站立會發生的事情。負擔過重的工作也是很容易發生的。

  低血壓症狀胸部隱痛或者不舒服

  低血壓的患者是心前區會隱隱作痛,不舒服;通常在體力勞動或者緊張腦力勞動下發生,安靜的時候會也可能發作。也會引發心絞痛症狀。40多歲患者可能容易引發供血不足,導致身體狀況很惡劣。

  低血壓症狀神經性功能有障礙

  容易多汗、面板容易蒼白、渾身忽冷忽熱;手腳容易發麻。腎上腺素和去甲腺素物質不足的時候,部分患者血糖降低和性功能障礙也會受到很明顯的影響。胃口比較小,沒什麼明顯的食物攝入,腹部經常不適,容易消化不良;血紅細胞會不斷的增多,白細胞不斷的會減少。免疫力低下引發其他的病症發生。

  低血壓運動調理

  低血壓患者要堅持鍛鍊身體,但不要做體位變動過大、頻繁低頭的運動。一般來說,以動作舒緩的體育專案為宜,像太極拳、步行、慢跑、游泳等。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後,可增加一定量下肢力量練習,對低血壓患者大有好處。活動下肢時,肌肉收縮能協助靜脈的血液迴流,而增加心臟輸出的血液量,使血壓上升。

  比如採取“靜立收縮腿部肌肉”的練習。方法是手扶桌沿,挺直腰背站立,大小腿進行有節奏的肌肉收縮運動,每組10次。如果站立時有頭暈現象,也可以臥位進行,逐漸過渡到能站立完成。

  低血壓還可以做一些保健操,太極拳,氣功,按摩,理療等,這些都是能夠有效地改善人體的心肺功能,還能夠有效提高血壓的,但是也要注意,不能夠太過於勞累,要做到適量。劇烈的有氧的運動不利於恢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