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如何高效的學習數學

  數學學科若是沒打好基礎,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就會頻頻受阻,降低學習效率,甚至變成重災科目。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一年級數學高效的學習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數學高效的學習方法

  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當前課改中教師們努力追求的。一年級上冊教材設計了富有童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例如6~7頁的小豬幫小兔蓋房、第14~15頁的野生動物園、第18頁的排隊購票、第29頁的小猴吃桃……這些都是兒童喜歡、熟悉的,可親可近。在教學中,需要結合實際把靜態的文字資源加工成動態的數學學習資源。例如教學“比多少”,應充分利用主題圖給學生講述“小豬幫小兔蓋房”的童話故事。讓學生走進情境,認真觀察、比較,感悟“多”“少”“同樣多”。再如教學“0的認識”,教師可根據第29頁的主題圖編制多媒體動畫課件:小猴玩耍、小猴回家、小猴吃桃,用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觀察小猴吃桃的情境:盤子裡有2個桃,小猴吃了一個,又吃了一個,盤子裡一個也沒有了……體驗“從有到無”的變化,感知0的含義。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可以把生活與數學融為一體,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

  一年級數學最佳的學習方法

  數學學習的本質是學生的再創造。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按這樣的理念,本冊教材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出發,根據兒童的認知特點和興趣需要,努力為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例如,例題、 “做一做”等的插圖,大都展現小組活動、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旨在提示教師要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鼓勵每個學生去探索數學,主動地與同伴交流,達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教材還為學生精心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如第33頁“做一做”安排了兩個開放性活動,讓學生通過自由自在的 “滾一滾”“推一推”“搭一搭”“猜一猜”等實際活動,感受、體驗各種立體圖形的特徵……教學中,要本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觀察、操作、思考、交流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發現去學習數學、獲取知識。

  ***一***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取數學知識

  例如教學“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時,課前為學生準備各種形狀的物品,讓學生憑藉關於形狀的感知方面的經驗,觀察、交流物品的形狀是怎樣的,並把形狀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進而探討“這幾樣物品有哪些地方相同”,瞭解物體形狀的特徵……學生根據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和對現實情境的感受進行探索,將感性經驗進一步抽象化,發展空間觀念。

  ***二***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取數學知識

  一年級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形象和動作,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例如教學“9加幾”時,在學生交流不同演算法的基礎上,請學生用“放進1盒湊成10”的操作活動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想法,使學生直觀瞭解湊10的過程。接著,組織“擺一擺,算一算”“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動,邊實際操作邊進行計算,具體形象的操作過程與抽象的計算過程一一對應。外顯的動作驅動內在思維活動,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悟、理解新的計算方法。

  ***三***讓學生通過合作與交流,獲取數學知識

  本冊教材設計了大量合作和交流的內容,如讓學生合作完成比長短、比高矮的活動,共同探討物體和圖形的形狀特徵,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交流自己分類的標準和分的結果等。在教學中,要適時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和交流,提出具體的目標和要求,鼓勵每一個學生去探索數學,並主動地與同伴進行交流。讓學生在互相啟發、互相補充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逐步形成創新意識。

  例如數學“9加幾”時,由“學校運動會”的具體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後,把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任務”交給各組來完成。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並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思考,會產生“點數”“接著數”“湊10”等多種計算方法。接著,請各組向全班學生介紹展示本組的研究成果。使學生了解別人和自己找到的不同的方法,由此領悟到解決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方法。同時,在交流中,學生欣賞自己的發現、欣賞本組的成果、欣賞全班發現的多種方法,不斷體會成功的快樂。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興趣,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小學數學學習方法

  要使數學學習取得好的效果,除了要有強烈的學習願望和學習熱情,遵循數學學習原則以外,還要採取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不僅與學習理論、學習原則、學習內容有關,而且也和學習者自身的學習經驗、習慣、能力、思維方法和個性品質有關。

  ***一***明確學好數學需要抓好哪些學習環節。

  在學生開始學習某門數學教材之前,我們老師必須告訴學生,學好數學需要注意抓好下列環節——八環節學習方法:

  ⑴制訂計劃,⑵課前預習,⑶認真聽講,⑷及時複習,⑸獨立作業,⑹解決疑難,⑺系統小結,⑻課外學習。

  ***二*** 反覆練習、操練式的學習過程有時會適得其反

  操練式的學習對提高學生的計算成績有顯著的效果,而對解決開放性的問題沒有顯著的效果。反覆的練習體現在“熟”上,有句話叫“熟能生巧”,但過度的練習會“熟能生厭”,使學生不想學習,阻礙學生的發展,所以又有一句話叫“熟能生笨”。這種學習不是我們講的有效學習,我們講的有效學習是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主要是指學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學習。

  ***三***重要的是要知道為什麼而不是是什麼

  不論學習任何層次的知識都應掌握相應的四大要素,只知“是什麼”,不知“為什麼”,是無法理解結論的原理的,只懂得理論知識,不知“怎樣用”,便成為無用的知識,各種知識點如果沒有清晰的思路,聯絡不緊密而零零散散,這樣的知識不牢固,基礎也不紮實,再學習新的知識時很難有創新,並表現出較弱的學習能力。因而四大要素缺一不可,學習者一方面務必要分成四個步驟,有意識地全面掌握每一節知識的四個要素,這四個步驟就是:感知、理解、應用、系統化。

  ***四*** 學會“自我講授—通讀、精讀、粗讀”

  快速學習法是日本出現的一種新的學習方法,它能使人們以高於常法五倍的速度靈活、迅速地掌握知識。人們都有這樣的經驗,一件難記的事情或一道難解的數學題,若是你有意識地向別人講述幾遍,就能大大地加深印象,易於記住或理出頭緒。快速學習法正是根據這個原理展開學習的。在用這種方法學習時,先不要求完全理解,而是拿到教材後,直接根據目錄和提示,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猜測性地作“自我講授”,講完後才打開書本,進行第一次通讀。第一次通讀可以檢驗第一次“自我講授”的不足之處,謬誤所在都會“ 躍然紙上”,使你體會頗深。然後你就可以用自己的語言編制出一張精煉適用的“目錄一覽表”,對照它進行第二次“自我講授”,這次講授會明顯地感到自己比第一次比較準確有條理。接著再通讀第二次,這次通讀會獲得更深的感受。當你進行第三次自我講授時,你會講得更完善、更豐富,許多模糊的地方變得清晰起來,最後再來一次通讀,可快速瀏覽,作一系統總結,感到知識都已清楚地反映在大腦之中。經過三到四個回合的“自我講授—通讀、精讀、粗讀”後,你就能得心應手地掌握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

  五***“經驗”、“思考”、“活動”、“再創造”是有效學習的四個基本要素

  關於有效學習可以用九個字來概括。一是“經驗”。學習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二是“思考”。有效學習就是激勵學生勤于思考,提倡學生自主地思考。操作性學習是用記憶代替思考,記憶的負擔重,而思考的負擔不重。思考是數學的核心問題,沒有思考就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三是“活動”。活動是數學教學的基本形式。我們的教學過程重要的不應是老師怎麼講解,而應是學生怎麼活動。四是“再創造”。學習的過程是經歷再創造的過程,而不是純粹的模仿和純粹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