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真實歷史背景介紹

  敦刻爾克電影馬上上映,對於敦刻爾克真實歷史背景我們要了解,這樣敦刻爾克電影才會看的更清楚,那麼我們看看,瞭解一下敦刻爾克原型事件到底是怎樣的,畢竟敦刻爾克戰役影響深遠,所以對一定要清楚,這場敦刻爾克戰役幾乎改變了世界格局。下面全是由國柱小編整理的,還不趕緊過來看看,喜歡的就來挑選一個吧。

  _敦刻爾克原型事件介紹

  5月30日,天氣放晴,德軍便開始了新一輪轟炸,伴著轟鳴聲,數十架“斯圖卡”式轟炸機撲向敦刻爾克,但就在此時,英軍的戰機及時趕到,擊退德軍戰機,保護了撤退行動。拉姆齊與坦南特也計劃出了一條新的航線用以運送士兵。到5月31日凌晨,已經有十二萬六千多聯軍戰士安全抵達英吉利海峽。

  德軍轟炸機

  英國空軍與聯軍陸軍部隊頑強抵抗著納粹的攻勢,為撤退部隊贏得一分一秒的時間。希特勒在此時也下令,出動全部裝甲部隊發動攻擊!留給聯軍戰士的時間很可能還剩不到一天!危在旦夕之時,坦南特迅速下令將卡車開到海里形成棧橋以再次提高效率。正因為這樣,6月1日和2日兩天分別撤出68014和64429人!

  6月4號,德軍第18集團軍所屬的裝甲部隊衝入了敦刻爾克市區,海灘上走在最後的後衛部隊約4萬法軍來不及撤離,全數被俘。下午14時,拉姆齊宣佈“發電機行動”結束。

  英國遠征軍主力如果無法撤回英國,對於英國而言,損失將是無法彌補的。儘管英軍失去了大量的裝備和軍需物資,但保留下一批經過戰爭考驗的官兵,為以後的戰爭積蓄了一大批具有戰鬥經驗的官兵,這些回到英國的官兵,絕大部分都成為日後反攻的骨幹力量。

  事後,丘吉爾曾經說過一段名言:“我們不要把這次援救說成是勝利。戰爭不是靠撤退而贏得的。但是,在這次援救中卻孕育著勝利。”

  敦刻爾克戰役介紹

  1940年5月10日,在德軍“閃電戰”的進攻下,英法聯軍被德軍打的猝不及防,一直呈被動態勢,14天后的5月24日,英法部隊被困在了法國北部的敦刻爾克地區,隨時可能被圍殲。與此同時的英國本部,丘吉爾甚至和民眾齊聚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為三十餘萬英國陸軍戰士祈禱。

  威斯敏斯特教堂

  有意思的是,5月23號,德軍古德里安上將的第19裝甲軍離敦刻爾克僅有16公里,5月24日,古德里安上將集結好進攻用的坦克群,準備給英法聯軍最後一擊,但是,中午12時37分,他突然接到了希特勒的命令:就地停止前進,撤回先頭部隊,只准許執行偵察和警戒任務的部隊繼續前進。一臉蒙逼的古德里安問什麼情況,卻得到了元首命令不可違抗的答覆。

  元首

  德軍的停步為英法聯軍撤退留下了準備的機會,但隨時可能進攻的德軍好比一顆定時炸彈埋在英法聯軍和本國人民當中。因此,救人成了聯絡海峽兩岸***當然是人家英吉利海峽嘍***人民的頭等大事!第二天,英國第一海務大臣的參謀長坦南特乘坐“狼犬號”驅逐艦來拯救這群危如累卵的士兵們。於是在撤退總指揮拉姆齊的領導下,坦南特開始執行“發電機”行動。

  在德軍從西、南、東三側包圍下,北面的英吉利海峽成了唯一的撤退路線,也是絕處逢生的唯一希望。天上的德軍飛機狂轟亂炸,三面德軍陸軍步步逼近,再這分秒必爭的情況下,生存才是最終的勝利!這和《敦刻爾克》預告片前幾個鏡頭的節奏配樂不謀而合。

  5月27日,德軍收到希特勒命令並恢復攻勢,坦南特的營救行動迫在眉睫。抵達敦刻爾克地區的坦南特被眼前不斷被轟炸的盟軍以及滿天的濃煙震驚,而且德軍此時還派飛機降撒擾亂英法軍心的傳單,以降低他們的鬥志。坦南特迅速將恢復軍心作為首要目標,他當務之急便是將撤退訊息告知士兵,並且將所有船隻都改裝成運載艦,並且坦南特還將自己的帽子用香菸盒裁切貼上了“S”、“N”、“O”***Sinior Naval Officer***的標誌以告知士兵:指揮官與你同在。

  威廉·喬治·坦南特

  撤退工作迅速展開,然而,在德軍的狂轟濫炸下,所有港口已基本作廢,敦刻爾克多淺灘的地形使得大型艦隊根本沒法靠近,士兵只得前進1.6公里海路,才能成功登入船隻,並且效率極低,全天只撤出了7669人。坦南特必須得另想辦法提高效率,他向總指揮拉姆齊彙報了情況。拉姆齊便立刻組織英國海軍部發布通知,呼籲所有擁有船隻的人前往敦刻爾克。沒多久,數以千計的志願者駕駛著自家拖船、漁船、渡船等出發了。這樣一支“蚊子艦隊”承擔了保家衛國的重任。海水中浸泡多日的士兵紛紛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僅28號便成功撤退了17804人。與之同時大霧導致了德軍轟炸的暫停,英法聯軍的撤退計劃看似進展的很順利。

  敦刻爾克鳥瞰

  但大霧褪去危險便會立刻到來,必須得再提高效率!機智的坦南特迅速注意到了敦刻爾克入港口兩條長長的防波堤,立刻將這條長1280米,寬2米的防波堤作為登船棧橋使用。於是29日,坦南特利用東堤撤退士兵47310人!這遠超預期的45000人!  


除了“”,其他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