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萬北伐的歷史背景介紹

  謝萬北伐是南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其中一篇文章,那麼你瞭解謝萬北伐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謝萬北伐的歷史背景,希望能幫到你。

  謝萬北伐的背景

  北伐失敗 恆溫獨大

  謝萬才能和器量皆優異出眾,昇平二年***358年***,任安西將軍、豫州刺史的哥哥謝奕去世,謝萬任西中郎將,持節監司、豫、冀、並四州諸軍事,兼任豫州刺史。肩負北伐大任,表現得高傲豪縱,毫不安撫士眾。謝安見此十分憂心。

  昇平三年***359年***,謝萬與北中郎將郗曇兵分兩路,北伐前燕潰敗,謝萬回時就被廢為庶人。滿朝文武害怕桓溫一家獨大。桓溫是當下最有權有勢的人,他不僅佔據著荊州這樣的軍事要地,掌控全國近一半地方的實權,而且還擁有強大的軍隊。

  促成謝安東山再起

  東晉部隊打了一個敗仗,損失了15000人,丟了幾座城池。其實,這對屢戰屢敗的東晉部隊來說,算不了什麼,但是總指揮謝萬不僅被革職,而且被貶為庶人,永遠不能再當官。雖然合情合理,但真是有點小題大做了。陳郡謝家面臨滅頂之災,這下滿朝文武不幹了,勸說的人絡繹不絕跑到謝家,要謝安出山。

  在強勢的桓溫面前,一直以來,朝廷依靠拱衛首都建康***今南京***的周邊大區揚州、西府豫州和北府徐州,與桓溫維持恐怖平衡。特別是豫州,它是謝家經營十五年的領地,桓溫用了許多手段,始終不能拿下。謝家在豫州受到重挫,脣亡齒寒,東晉皇室和名門大戶人人自危,謝安不得不出山。

  謝萬北伐的過程

  昇平二年***358年***,豫州刺史謝奕病逝。謝萬升任西中郎將、豫州刺史、假節、監司豫冀並四州諸軍事,領淮南太守。 王羲之認為謝萬沒有將帥之才,致信勸說桓溫,建議不要讓其外鎮。桓溫沒有采納。王羲之又致信謝萬,勸他要與士卒同甘共苦,可惜謝萬也沒有聽從。

  昇平三年***359年***,謝萬與北中郎將郗曇兵分兩路,北伐前燕。他命徵虜將軍劉建修治馬頭城池,自己率軍入渦潁,打算支援洛陽。這時,郗曇因病退回彭城。謝萬卻以為郗曇是因前燕兵強而退,於是倉促退兵。士卒自行潰敗,豫州治下許昌、潁川、譙郡、沛郡等郡縣盡皆陷落。謝萬單騎狼狽逃還,被廢為庶人。

  謝萬北伐的人物簡介

  謝萬***320年-361年***,字萬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名士,太常謝裒第四子,太保謝安之弟。

  謝萬出身於陳郡謝氏,早年曾任司徒掾、撫軍從事中郎、吳興太守。他在兄長謝奕去世後接任西中郎將、豫州刺史,並領淮南太守,與郗曇一同北伐前燕。王羲之為此勸諫桓溫,認為謝萬無將帥之才,但桓溫不聽。

  謝萬果然大敗而回,使得豫州大部淪陷,最終被廢為庶人。昇平五年***361年***,謝萬在朝廷將要獲得起復之時病逝,追贈散騎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