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北疆衛士心得體會3篇
“北疆衛士”擁有戰馬雄風,也擁有戰馬的忠誠。“戰馬雄風”,是指“北疆衛士”像戰馬一樣勇往直前,所向披靡。下面是帶來的關於北疆衛士心得體會,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關於北疆衛士心得體會
在內蒙古軍區第八次黨代會上,軍區黨委首次提出了以“草原胸懷、胡楊意志、駱駝品格、戰馬雄風”為主要內容的“北疆衛士”精神。“北疆衛士”精神,源自於內蒙古軍區歷代戍邊將士在長期戍邊實踐中的文化積澱,是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在內蒙古軍區部隊的集中體現。尤其是“草原”、“胡楊”、“駱駝”、“戰馬”這四種意象,是內蒙古八千里邊防上最具代表性的風物,特色鮮明、寓意深遠,戍邊官兵易於感受領會。深入解析這四種意象所具有的特點,還能挖掘出“北疆衛士”精神所蘊含的更多內容,激勵官兵鬥志,昇華北疆境界。
“北疆衛士”擁有草原胸懷,也擁有青草的平凡。“草原胸懷”,是指“北疆衛士”像草原一樣開放包容、寧靜淡然,擁有豁達的胸懷和高遠的志向,這也是草原給予人們的第一印象。而當人們真正走進草原時,看到的其實是無數細小平凡的青草。正是這千千萬萬的平凡青草,才匯聚成一望無際的遼闊草原。青草所具有的平凡,也正是“北疆衛士”所具有的平凡。“北疆衛士”來自八千里邊防線上的普通官兵,肩負著神聖的戍邊使命。每一個單獨的“北疆衛士”是平凡的,然而他們一茬茬、一代代匯聚成整體,就鑄起了八千里邊防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保衛著祖國邊疆的安寧穩定。
“北疆衛士”擁有胡楊意志,也擁有胡楊的美麗。“胡楊意志”,是指“北疆衛士”像胡楊一樣,以超常的意志力和生命力紮根在邊防線上,頂著住冰雪、經得住考驗、耐得住寂寞,胡楊還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特點,就是它動人心魄的美麗。胡楊樹形高大,枝葉細密,在維吾爾語中稱為托克拉克,意思就是“最美麗的樹”,尤其到了秋季,燦爛如金的胡楊林更成為沙漠中不可多得的風景。即便是枯死的胡楊,“千年不倒、千年不朽”,又是另一種震天動地的美。而胡楊這種內在和外在散發來的美,也正是“北疆衛士”所蘊含的美。“北疆衛士”著軍裝颯爽英姿,履使命戍邊衛國,無處不透露著青春的美、神聖的美;而一茬茬老邊防為邊疆安寧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光輝事蹟和至美精神更像胡楊一樣千年不滅、萬古流芳。
“北疆衛士”擁有駱駝品格,也擁有駱駝的頑強。“駱駝品格”,是指“北疆衛士”像“沙漠之舟”駱駝一樣,在邊防線上默默無聞,忠誠履行自己的使命。老實、踏實,是駱駝給人的一貫印象,但駱駝的秉性中也有頑強的一面。沙漠是生命的禁區,要麼乾旱似火、酷熱無比,要麼冷若冰霜、狂風肆虐。動物中的所謂強者,諸如老虎、獅子、獵豹等在這裡只能望而卻步,駱駝卻能夠頑強的繁衍生息,這是駱駝敢於向生命極限挑戰的精神體現。“北疆衛士”身上也具有這種敢於向一切艱難困苦挑戰的頑強精神。廣袤的八千里邊防線,從西部黃沙遍野的不毛之地,到東部蚊蟲密佈的原始森林,處處都有不畏艱險的“北疆衛士”,他們挑戰著各種極端複雜的自然環境和地理條件,頑強的適應環境,努力的改造環境,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堅守的奇蹟。
“北疆衛士”擁有戰馬雄風,也擁有戰馬的忠誠。“戰馬雄風”,是指“北疆衛士”像戰馬一樣勇往直前,所向披靡。而在雄風之外,戰馬還有一種超越本性的忠誠。馬的本性是溫順和膽小的,但經過訓練的戰馬,卻能夠在危險中勇敢的救出自己的主人,這樣的故事在歷史上並不少見。正是這種超越本性的忠誠讓將士們對待戰馬像對待戰友一樣,可以生死相依、生死相托。而這也是“北疆衛士”所擁有的絕對忠誠。在思想多元、意識形態戰爭嚴峻的邊防線,忠誠是最基本的條件,也是最大的考驗。“北疆衛士”守的是邊境線,過的政治關,從守衛國門的那一刻起,就誓言對黨無限忠誠、對人民無限忠誠,如此,“北疆衛士”才能夠擔負起守衛祖國北大門的光榮使命,讓黨放心,讓人民放心。
篇二:關於北疆衛士心得體會
情灑北疆,愛注哨卡,謳歌偉大時代,放飛強軍夢想,兵演兵事兒,兵唱兵事兒,緊貼基層生活接地氣,是內蒙古軍區《北疆衛士之歌》晚會的創作追求。博採眾長,一專多能,則是這臺晚會的顯著特點。一專多能,人們的普遍理解就是在“專”上要重點要求,而“能”似乎可以放低標準。然而,內蒙古軍區政治部文工團的演職員們卻不這麼認為,面對多元化的時代,面對愈來愈“挑剔“的觀眾,如何在”專“與”能“之間找到一個契合點,做到不但專要到極致,能也要達到專,而且這條路要繼續走下去,這臺晚會就是一次嘗試與探索。
大幕徐徐拉開,當歌舞節目《守護草原的雄鷹》的音樂響起,繃足了勁兒的演員精彩亮相時,臺下瞬間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臺上的演員們都在心裡聽到了一個聲音:“這一仗,我們勝利了。”
內蒙古歷來被稱為歌的海洋、舞的故鄉,故此,歌舞類節目必然是這臺晚會的重頭戲。《守護草原的雄鷹》是開場節目,雖然是開場,可在節目創意和編排上卻沒有一絲的另眼相看,“年輕的翅膀守護著牧場,天地間揮灑高飛的夢想,俯瞰著草原警惕的目光,風雨中練就利爪的鋒芒”,茫茫的草原上,一群身著新式迷彩雨衣的戍邊戰士搏擊風雨,跨過泥濘,目光犀利,精神抖擻,彷彿蒙古族無比崇敬的草原雄鷹堅守在自己的領地,寸土必爭。尤其是雨衣的巧妙運用更凸顯出創作者的大膽與智慧。與之巧妙銜接的是《強邊歌曲組唱》,三首歌曲《飛翔的哨位》《極地雪狼》《界河水兵》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各有特色,相得益彰,將邊防的新裝備、新變化、陸地空天,草原界河盡收其中,三位歌者既各自獨唱又互為伴唱,三首歌曲融為一體,給人極強的藝術享受。擂起戰鼓,生龍活虎的邊防兵集合在訓練場;整裝待發,縱馬馳騁的騎兵騰躍在草原上。
練為戰,士兵們在訓練中成長;打得贏,隆隆的鼓聲催我決勝疆場。鼓樂舞表演《生龍活虎邊防兵》囊括了歌樂隊、舞蹈隊、曲藝隊所有的小夥子們,幾個月的艱苦磨練,大都沒有摸過鼓槌的手竟然也將鼓點兒打得鏗鏘有力,節奏明快,將北疆哨兵的戰鬥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贏得了觀眾雷鳴般的掌聲。
呼麥演唱《十八歲的哈日呼》用內蒙古特有的發聲方式,將一名草原上入伍的小夥子精彩的從軍之路演繹得精彩絕倫。舞蹈《胡楊記憶》展現了胡楊士兵記憶深處對軍營的眷戀,對北疆熱土的摯愛,就像胡楊林中的落葉一片片飄落在心裡,深情回眸,無限風景,演員的真情演繹令觀眾無比動容。 舞蹈《蒙古舞韻》是團長何燕敏經過反覆構思創作的一個作品,身著高貴華麗服裝的舞者一亮相就贏得了一陣歡呼,溫婉端莊的舞步和高雅低垂的眼眸正是舞蹈家對這份優雅心境的詮釋,舞臺上流動盤旋的裙裾和翩躚婀娜的身姿向大家展示的是一種流淌出來的舞韻和內心的平和滿足,舞蹈音樂也極具特色,令現場的專家不免也為之嘖嘖稱奇,拍案叫絕。男高音獨唱《草原母親》、男中音獨唱《大漠風骨》、女聲獨唱《草原夢想》、男高音獨唱《戰士的守望》,時而把觀眾帶到寬廣遼闊的草原,時而又把目光轉向巍然屹立的哨崗,令人產生無盡的遐想,同時又感受到身為北疆戍邊人的無上榮光。
隨著無伴奏合唱《幸福一家親》優美的旋律響起,北疆邊防軍民融合、幸福和諧的畫面彷彿盡收眼底。這個節目是傾全團之力精心打造的,所有的演員全部上陣,歷經三個多月的艱苦磨練,那些曾經不知無伴奏合唱為何物的舞蹈演員、曲藝演員們居然也駕輕就熟,將一個頗為巨集大的作品奇蹟般地搬上了舞臺,並贏得了廣大官兵的一致好評,並連連驚呼“沒想到,想不到”,事實證明,一專多能這條路我們走對了。
曲藝和小品歷來是晚會上令人期待的節目。快板書《較勁兒》以獨特的角度、詼諧的表演,形象地披露了當前部隊軍事訓練中存在的“訓風、考風”不嚴,“練不為戰只為看”的“短板”,通過一個戰士一匹馬的情感交流,折射出“要想戰勝敵人就要先戰勝自己”的深刻主題,加之王文水的精彩表演,更使現場笑聲連連,掌聲不斷。小品《天邊那座氈房》通過發生在一個蒙古包裡的小誤會,表現了草原上軍民團結強邊固防,共筑北疆鋼鐵長城的動人故事。幾名演員的精彩演繹不時掀起一陣又一陣的熱烈掌聲。
惟一的一個器樂節目是馬頭琴二重奏《戈壁兄弟》,表現的是兩個蒙古族的親兄弟一起來當兵,並肩巡邏在戈壁大漠,共同成長在綠色軍營。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即將到來的離別讓他們想起了那麼多美好的曾經。那優美的旋律,馬頭琴獨特的音色,給觀眾帶來了無盡的享受與感動,值得一提的是,演奏者正是一對剛入伍的蒙古族親兄弟。
晚會的壓軸節目是合唱《北疆衛士精神之歌》氣勢磅礴,威武雄壯,表達了北疆戍邊將士能打仗、打勝仗,弘揚“北疆衛士”精神,構築北疆“鋼鐵長城”的強大決心,強調了晚會的主題,將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綜藝晚會《北疆衛士之歌》在製作上講究質樸簡潔。從佈景到美工做足了“功課”,使其簡而不陋,動靜相宜,色彩與節目內容相得益彰。演出中,冷色光的靜謐,暖色光的輝煌,意境光的含蓄,讓觀眾不僅能感受到燈光本身的絢爛,更能烘托演員的表演,許多動場景的燈光如同畫家瀟灑揮筆,靜場景的燈光好似攝影家凝神取景,讓舞臺上的每一個場景都鮮活、生動而富有層次。
篇三:關於北疆衛士心得
在內蒙古、甘肅兩省區與蒙古國的交界處,有個地方叫清河口。光聽水靈靈的地名,會讓人浮想聯翩。真的來到清河口,你會失望地發現,這裡既沒有河,也沒有水,有的只是寸草不生的黑山頭、茫茫無際的戈壁和從春刮到冬的沙暴。之所以被冠以這樣的名稱,是因為它寄託了人們對水的一種期盼、一種憧憬。
在這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生命禁區”裡,駐守著阿拉善軍分割槽清河口邊防連的官兵們。他們用忠誠和信念弘揚“北疆衛士”精神,頑強撐起一片精神高地。記者越接近這些青年官兵,越能感受並理解他們骨子裡透出的“永不辜負黨和人民、永不丟棄艱苦奮鬥、永不畏懼生死考驗”的氣質和勁頭。
“如果為了升官發財,就是給我座金山銀山,我也不願在這裡吃苦受罪”
儘管已是入夏,但頂著風沙一路前行,視野所及不見半點綠色,只有黑山、戈壁、荒漠……在這個連胡楊都很難存活的地方,連隊又是如何紮根的呢?
前不久,排長李巍達相戀3年的女友專門抽時間來隊。搭車走在戈壁灘“搓板路”上,一路顛簸一路嘔吐一路心涼。10多個小時後又遇上沙暴,差點被飛沙走石捲走。好不容易踏進營門,看到日夜思念的李巍達又黑又瘦,女友心痛得直掉眼淚。
第二天,李巍達女友主動提出為官兵表演一支舞蹈《秋雁》。舞跳到一半,眼淚再次止不住流下來,她向全連官兵深深鞠了一躬後說:“來之前知道這裡很苦,可沒想到這麼苦。”
是啊,清河口很苦,可連隊官兵的根,早就如那駱駝刺,深深紮在這裡了。連隊營院中,佇立著一塊樹化石,上面鐫刻著一個“根”字,這個字有著太多的含義。
連隊官兵的吃水問題始終牽掛著各級領導的心。這些年為了找水生存,連隊周圍打了幾十眼井,幾乎全是幹窟窿,唯一一口有水的井,裡面也是礦物質嚴重超標的苦鹹水。建連之初,周恩來曾批示派直升機為斷水的連隊官兵送水;後來,上級為連隊配發了水車拉水;如今,官兵用上了淨化水裝置。這些年,軍委總部和軍區首長多次到連隊,為官兵解決了一系列難題。
體會著戍邊條件的日益變化,感受到黨無微不至的關懷,新一代戍邊官兵對黨的感情早已深深植入靈魂。官兵們說,如果為了升官發財,就是給我座金山銀山,我也不願在這裡吃苦受罪,但為了黨的事業,為了人民安寧,我甘願在這裡喝苦水、鬥風沙、受煎熬。
5年前,連隊百般動員,終於“趕”走了紮根清河口16載,由於長期喝苦鹹水,不到40歲就滿頭華髮的“白髮軍醫”趙俊飛。臨行前,趙俊飛反覆囑咐新軍醫宋曉寧,千萬不要辜負組織的重託,守護好官兵的健康。前年冬天,連隊給養車在暴風雪中拋了錨,零下40多攝氏度的嚴寒威脅著戰友的生命。宋曉寧騎著駱駝在風雪中跋涉兩個多小時,找到了即將被凍僵的兩名戰士。等兩人脫離危險時,宋曉寧才感到襠部陣陣劇痛。由於長時間在駝背上顛簸,他的襠部被磨出大片血泡,面板、鮮血與衣服粘在一起。
5年來,宋曉寧埋頭工作,沒休過一個完整的探親假。現在,他兩歲多的女兒一見到穿軍裝、戴眼鏡的叔叔,就會大聲叫“爸爸”。儘管有時心酸,但宋曉寧沒有動過半分離開的念頭。
清河口,天地寥寂遼遠,官兵心靈的世界卻純潔豐富。它的色彩,來自信念的堅定;它的輝煌,在於使命的神聖。
帶隊幹部帶頭喝下又腥又臊的駱駝尿,邊喝邊打趣:“清河口牌自制飲料,救命飲料”
清河口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毫米,但平均蒸發量卻高達4200毫米!在這裡,水就意味著生命,官兵與水的故事數不勝數。
2011年夏,接到上級通報,可能有人在連隊防區偷渡過境,連隊立即按照預案設卡潛伏。盛夏的戈壁大漠,天蒸地烤。潛伏4天后,4名犯罪嫌疑人終於被抓獲。此時,官兵每個人都脫了幾層皮,連膠鞋都被燙得變形。
返回途中,在把僅剩的一點救命水留給犯罪嫌疑人後,官兵陷入了困境。危急關頭,帶隊幹部果斷決定,喝駱駝尿!又腥又臊的駱駝尿接出來,聞著就想吐。帶隊幹部帶頭喝,邊喝邊打趣:“清河口牌自制飲料,救命飲料!”
邊防就是特殊的戰場。為了維護邊境安寧穩固,連隊官兵獻出的不止是青春和健康,甚至還有寶貴生命。2002年一次巡邏,戈壁氣溫突然飆升,入伍不滿200天的戰士張良毫不猶豫把自己的半壺水留給中暑的戰友,自己卻因脫水中暑倒在大漠深處,獻出了年僅19歲的生命。
與其說張良的行為讓青年官兵懂得了犧牲的意義,不如說張良的境界讓青年官兵們懂得了軍人的價值。忠誠、勇敢、犧牲、奉獻,不朽的品質,鍛造著新時代戍邊軍人的內外筋骨。
有一次,排長馬秉烽帶領3名戰士在某執勤點執行潛伏任務,一位軍分割槽領導到邊境巡查時前去看望他們。馬秉烽帶領戰士從潛伏點鑽出,遠看一個個滿臉漆黑。領導以為是官兵風吹日晒,加上長時間沒洗臉的緣故。可隨著官兵舉手行禮,鋪在臉上的一層黑蠅轟然散開,露出了官兵年輕淳樸的臉龐……
這樣的官兵,誰說他們不可敬,誰說他們不堅強。
去年底,班長嚴冬帶隊夜巡。半夜時分車輛突然熄火,指南針也因為受鐵礦磁場干擾難以判明方向。戰士們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手拉手肩並肩徒步跋涉了40多公里,直到早上8點多才返回營區。來連隊探親的嚴冬的妻子一夜沒閤眼,看到風沙滿臉、一嘴塵泥的戰士們出現在山坳,她不顧一切衝上去,哭倒在丈夫懷裡。
儘管條件如此艱苦,可清河口邊防連總會出現“奇怪”現象:來了的不願走、沒來的爭著來
夜幕降臨,隨連隊官兵執行夜間巡邏任務時,記者在顛簸中猛然驚呼:“車燈未開!”再看司機班長劉文亮,他腦子裡就像裝著一幅地圖,哪裡有坑、何處需要避讓,駕輕就熟。
精湛的技術,來自對崗位的堅守,來自艱苦環境的磨礪。2013年一個冬夜,氣溫驟降。擔心巡邏車受凍後無法發動,耽誤第二天的任務,劉文亮披著幾層大衣在車庫一夜沒睡,每隔兩個小時就把車發動一次進行加熱。當溫度降到零下30多攝氏度時,劉文亮乾脆把大衣蓋在發動機上保暖。
每次執行巡邏任務回來,劉文亮第一件事就是清洗車輛、維護保養。時間長了,他對車身零件像自己的身體一樣熟悉。
在連隊,幾乎每名官兵都有自己的特長和硬功。大家說:“在清河口當兵,生鐵也能變成好鋼。”
“渴飲孤獨當美酒,笑聽風沙作壯歌”,艱苦環境儼然成為連隊官兵鍛鍊成長的“鍊鋼爐”。儘管條件如此艱苦,可清河口邊防連總會出現“奇怪”現象:來了的不願走、沒來的爭著來。連隊歷任主官在清河口工作滿5年以上的就有18人;近5年先後有6名幹部、15名戰士主動要求調入。
考驗連隊官兵的,除了艱苦環境,還有各式各樣的外部誘惑。俗話說,地上不長草,地下必有寶。連隊駐防的100多公里邊防線,常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盯上,想要悄悄開礦或是“借道”走私。一年春天,排長孫建文的一個親戚來連隊探親,聊天中說打算在連隊管段內開個礦,並說:“現在採礦證難辦,你疏通疏通,能不能先讓我私開一個。”說著拿出10萬元,並許諾每年再給連隊資助20萬元。
孫建文當場黑了臉:“我守的是祖國大門,哪能開謀私的小門?徇私枉法的事咱不能幹!”他的親戚百般勸說無效,只能沮喪返回。近些年,連隊先後拒收賄賂100多萬元,攔截進入邊境管段人員數百人次,沒有發生一次違法違紀案件。
離開清河口前,記者對連隊90後官兵做了一次調查。調查的題目是:假如戰爭來臨,你願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嗎?結果,100%的官兵都選擇了“願意”。
什麼也不說,祖國知道我。幾十年的歲月洗禮,已經賦予了“清河口”這個名字獨特的意義。大漠無言,哨塔無語。日夜駐守在這裡的連隊官兵,最懂得其中真諦。告別了住地窩子、喝苦鹹水、啃幹饃饃、點“日月燈”的艱苦歲月,沐浴著改革春風、執勤條件日新月異的新一代戍邊官兵,正不負眾望地接過鋼槍,把忠誠融入血脈,成長為讓黨和人民放心的“北疆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