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碟斷電還有資料嗎

  多磁頭技術:通過在同一碟片上增加多個磁頭同時的讀或寫來為硬碟提速,或同時在多碟片同時利用磁頭來讀或寫來為磁碟提速,多用於伺服器和資料庫中心。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閱讀!

  ?

  雖然現在大家都知道了SSD的好處了,但SSD始終繞不開的一個問題就是資料可靠性,先天性的P/E操作既給了SSD超強的效能,也給它帶來了隱患——資料壽命是有限的,升級帶TLC會導致壽命減少,升級到更先進的製程也會導致壽命減少,不明真相的人民群眾難免要懷疑SSD的壽命了,這本來很合理,但前面提到的那個SSD不通電都能導致資料流失的傳聞是真的嗎?

  一個成功的謠言絕不會100%都是錯誤的,高明的撒謊者總會三分真中摻雜七分假,前面這個謠言也是如此——SSD不通電會流失資料以及溫度對SSD壽命有影響的說法是對的,但把這個影響誇張到如此地步就不對了,Anandtech網站現在就出了一個打臉闢謠文章。

  首先是前面那個報告作者Alvin Cox的身份,這篇報告並不是出自希捷公司的,而是JEDEC組織,Alvin Cox曾是JC-64.8標準小組***也就是SSD委員會***的主席,不過有一點是正確的——Alvin Cox本人確實是希捷公司資深工程師,只不過這跟他發表報告無關,JEDEC組織本身就是廠商們的聯合組織,成員來自不同廠商是很正常的事,目前JC-64.8標準小組是HGST公司的Frank Chu領導的。

  在回答前面有關SSD資料保留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廠商是如何確定SSD可靠率的。首先,SSD必須保證一定的容量,因此不可能把很多區塊***blocks***用於OP空間之類,這樣做會降低使用者的可用容量。第二,SSD必須達到規定的UBER及FFR指標,下面的表格解釋了UBER和FFR的含義,前者是SSD讀取位元組中出錯的位元組比例,FFR則是功能失效的比例,消費級及企業級SSD在這兩個指標上有不同的要求,消費級SSD的UBER是10-15,也就是1/1015的位元組讀取失敗率,FFR不能高於3%。

  最後一點就是SSD不通電狀態下要達到JEDEC規定的資料儲存率,消費級SSD是30°C溫度下1年,企業級是40°C下三個月。

  以上指標最後都是用TBW來表示,這也就是我們看到的SSD標識中資料寫入量的意義,比如100TB資料寫入壽命,這意味著在寫入100TB資料時其指標也能達到上述要求。

  這個表格來自Intel

  溫度確實也會對SSD的資料儲存造成影響,從Intel給出的消費級SSD關機溫度及活動溫度下的儲存時間來看,40°C活動溫度、30°C關機溫度下SSD的資料儲存時間是52周,也就是一年。關機溫度越高,SSD資料儲存時間就會越短,活動溫度25-30°C但關機溫度55°C時,SSD儲存資料的時間就只有1周了,這就是之前的謠言中“資料儲存時間只有幾天”的來源了,這種情況確實會發生,但根本不具有代表性。

  現實中55°C的關機溫度幾乎不可能***PS:如果真有這樣的情況我,覺得這時候應該先關心自己的人身安全而非資料安全了***,因為大部分SSD還是在室溫環境下使用,溫度通常都在30°C以內。活動時的溫度通常是40°C左右,系統內其他部件也會產生熱量的。

  最後從技術上解釋下這個資料儲存的問題。半導體的導電性跟溫度息息相關,這對NAND快閃記憶體來說不是好訊息,因為斷電之後電子理應不再移動,否則就會改變Cell單元的電荷。換句話說,隨著環境溫度的升高,電子會更快地從浮柵極逃離,最終會導致Cell單元的電壓狀態改變,導致資料不可讀。***也就是SSD不能再儲存資料***

  活動狀態下則是另一回事,更高的溫度會矽基導電性更高,P/E操作過程中電流量更高,隧道氧化層的壓力更少,這會提高Cell單元的可靠性,因為SSD可靠性主要就是受限於隧道氧化層保持浮柵極中的電子的能力。***NAND的讀寫原理也可以參考我們之前的文章***

  總之,在典型的SSD使用環境下,我們根本不需要擔心SSD的資料保留問題。前面的表格還只是通過了可靠性測試,全新的SSD資料保留率會更高,對MLC NAND快閃記憶體來說通常是10年。如果你買了一個SSD放著不用,那麼它直接被淘汰的可能性實際上比SSD不能保留資料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