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七縱的故事
閱讀成語故事,可以瞭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諸葛亮為了鞏固後方,為兵出祁山伐魏作準備,於公元225年率軍平定南方,當時南方首領是孟獲,他和諸葛亮展開了頑強的搏鬥。
諸葛亮得知孟獲不但作戰勇敢、意志堅強,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極得人心,因此決定把他招降過來。
孟獲雖然勇敢,但有勇無謀不善於用兵。第一次上陣,見蜀兵敗退下去,就以為蜀兵不敵自己,便不顧一切地追上去,結果闖進埋伏圈被擒。 孟獲認定自己將會被諸葛亮處死,不料諸葛亮親自給他鬆綁,好言勸他歸順。
孟獲不服失敗,傲慢地加以拒絕***曏者不知虛實,故敗,今蒙賜看營陣,若只如此,既容易勝耳***。諸葛亮就放他回去。這樣一連捉了七次又放了七次。
最後孟獲把各部族首領請來,帶著他們一起上陣,結果又被蜀兵引進埋伏圈,一網打盡。蜀營裡傳出話來,讓孟獲等回去,不少部族首領請孟獲作主,究竟怎麼辦。孟獲流著眼淚說:“作戰中七擒七縱,自古以來沒有聽說過,丞相對我們仁至義盡,我沒有臉再回去了。”***公,天威也,南人不復返矣。***就這樣,孟獲等終於歸順了蜀漢。
【釋義】捉了七次又放了七次。指正確使用攻心戰使對方心悅誠服。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相關人物介紹:
1、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諸葛亮的發明有:
天燈:亦稱為孔明燈,相傳源自四川平樂古鎮,三國時期,此鎮乃為軍事重地,諸葛亮當時被司馬懿困於平陽,諸葛亮算準風向,製成紙燈籠繫上求救資訊放上天空,最終得以脫險。
連弩:被諸葛亮大大改進,是故連弩亦有諸葛連弩或諸葛弩之稱。
木牛流馬:分為木牛及流馬,為運輸工具。根據歷史記載,建興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諸葛亮在北伐時所使用,其載重量為“一歲糧”〈逾4百斤〉,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二十里”,為漢國10萬大軍提供軍糧。另外還有機關防止敵人奪取後使用。然而其確實的設計、使用方式不明,至今後世對其亦有不同的解釋。
2、孟獲
孟獲是中國三國時期南中一帶少數民族的首領,曾經起兵反叛蜀漢,後來被諸葛亮七擒七縱並降服。《三國志》本傳中並未記載孟獲其人,他的相關事蹟僅在《漢晉春秋》和《襄陽記》等史籍中有記載,小說《三國演義》中也對"七擒孟獲"的故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據《漢晉春秋》有載,蜀先主劉備死亡前後,孟獲***彝族***追隨益州郡大姓雍闓起兵反蜀漢,並誘煽夷人同叛。蜀丞相諸葛亮到南中親征,百戰百捷。聞知有一個名叫孟獲的人,向來被本地的夷人和漢人所敬仰,於是發兵攻打孟獲並在盤東擒獲了他。諸葛亮採納了參軍馬謖的建議,赦免了孟獲來換取蜀國南方的民心。後來南中平定,孟獲隨諸葛亮回到成都,擔任御史中丞。此後直到諸葛亮死前,蜀國南方都沒有人敢再次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