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詩人朱熹的簡單介紹

  朱熹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一名詩人。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希望對你有幫助!

  詩人朱熹簡介

  朱熹,字元晦,因諡號為“文”,故後世稱其朱文公,宋朝時期著名的理學家、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

  公元1130年,朱熹出生於南劍州尤溪,其祖籍為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乳名喚作沈郎,他出生時右眼角有七顆黑痣,排列猶如北斗七星。朱熹五歲入學,能讀懂《孝經》,六歲與孩童嬉戲玩耍,將八卦畫於鄭氏館舍前沙洲上。後朱熹之父朱鬆病逝,臨終前將朱熹託付與好友劉子羽,並請劉子翬、劉勉之、胡憲三位學識頗深的好友代為教育,劉子羽將朱熹視如己出,而劉勉之還將自己的女兒許給了朱熹。

  朱熹入仕後,歷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等職,為官清正有為,還曾為宋寧宗講過學。朱熹一生的著作頗多,主要有《四書章句集註》《楚辭集註》《晦庵詞》等,《四書章句集註》還被欽定為教科書以及科舉考試的標準。後人為朱熹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

  朱熹的思想主張

  朱熹,生於1130年9月15日,卒於1200年4月23日,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是程朱理學的核心代表人物,曾經做過南宋的江西,福建漳州知府等官,為官清正廉明,創辦白鹿書院,嶽麓書院,武夷書院等,是第一個提出完整教育制度的古人,對後世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啟發性。

  作為程朱理學的核心代表,朱熹的思想主張可以簡單歸納為道學之太極學,通過研究儒家經典,經過自己的理解發展為義理學說。

  朱熹的思想主張的基礎是程顥的理本論,理,即為道,太極,他認為理是世間萬物的規律,任何事物都有理,都具有太極的兩極性,理在邏輯上高於氣,但氣具有能動性,是製造萬物的原料,理離不開氣,它們可以通過漸變達到轉化。而且理是形而上的,氣是形而下的,理是先於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存在的,相比於氣,理為第一性,氣為客為第二性,理生氣並寓於氣中,理和氣就是太極的兩極,生萬物,萬物調和歸一。

  這種思想主張已經具有後世唯物主義的辯證論的雛形了,通過對這種思想主張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朱熹建立了一套相對完整的哲學體系,這是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事件,中國雖然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但是哲學思想史卻並沒有多少的發展,朱熹及以後的追隨者們,把中國古代從孔孟時代樸素的哲學思想繼承下來併發揚光大。

  朱熹對後世的影響

  朱熹的理學說是他最大的成就,他認為“理”是山川河流、鳥獸蟲魚、四季變幻和仁義禮智信,這些都是世間存在的,不能被破壞的規律,人的一舉一動都必須受到規律的約束,違反規律會受到自然和社會的懲罰。“理”相對的是“欲”,慾望要在正常的範圍內才被允許,超出了正常的範圍應該被禁止。這個學說被統治者截出來,用來約束人民。短期來看,有利於統治者管理百姓,使百姓能夠安分守己,達到國家穩定的目的;長遠來看,人的正常慾望得不到實現,人沒有積極性,做事很消極,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朱熹提出的“四書”,四書是中國古代的四本典籍,他認為這四本書是讀書人必讀的經典,不讀這四本書不能稱之為讀書人。這四本書後來被作為封建社會必讀的教科書,每次的科舉考試都是從這四本書裡面找考點,讀書人的思想都被這四本書禁錮了,直到封建社會結束才逐漸被廢除。

  朱熹提出的“三綱五常”,他規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君臣之間、父子之間、夫妻之間都各自遵守應該做的事,大臣對君王、孩子對父母、妻子對丈夫都要絕對服從,從某個程度上約束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對於維護社會秩序從短時間來看有積極作用,從長遠來看,扼殺了人的自然欲求,人變得迂腐和封建。
 

猜你喜歡:

1.朱熹的簡介以及作品

2.關於朱熹的資料簡介

3.朱熹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4.朱熹不為人知的祕史

5.朱熹是什麼時代的詩人

6.朱熹春日的精美書法作品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