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為何被稱為七絕聖手
王昌齡出生於公元690年,字少伯,王昌齡時盛唐時期一名極富盛名的邊塞詩人,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七絕聖手乃是盛唐著名詩人王昌齡,七絕聖手這一稱號不是白白得來的,他特擅長七言絕句,從景入手,詩句往往使人聯想起戰爭的殘酷,詩句慷慨激昂,意境開闊,實乃珍品,被後人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因此,王昌齡也被世人稱作七絕聖手。
相傳,因為王昌齡詩名早著,與當時一眾名師大家交往密切,如當時名詩人李白、孟浩然、高適、岑參、王之渙、王維等,其中他與孟浩然的交往最讓人稱奇。
據說有一天,王昌齡遊玩襄陽,便去拜見了正在襄陽的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當時正患病在身,但也對七絕聖手是誰感到很有興趣。已經快要痊癒了的孟浩然,見到王昌齡,聊了幾句,發現一見如故,孟浩然過於高興,就多飲了幾杯酒,沒想到竟然因此而死,好好的一場知己相遇變成了喪事,這叫王昌齡多麼傷心。
經史書記載,王昌齡早年家境貧寒,不惑才中進士,後來被貶龍標尉,世稱“王龍標”可悲的是,王昌齡後來連龍標尉這樣一小小的職務也沒能保住,離任而去,他後來又出任過祕書省校書郎,汜水尉,因事貶嶺南。其詩大多是以軍旅生活為題材,可見當時王昌齡經常被貶黜,因此詩作才會讓人身臨其境,熱淚盈眶,平生經歷艱難,因此才會做出一首首驚世鉅作。就是這麼一位經世之才,在安史之亂後才得以回鄉,當時閻丘曉對七絕聖手是誰就有耳聞,王昌齡剛回鄉又遭到閻丘曉的嫉妒,最終被殺。一代才子就這樣被掩埋了。
七絕聖人王昌齡資料
王昌齡,字少伯,漢族人;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關於他的籍貫,有很多種說法,有太原之外、又有江寧、京兆兩說,但是比較普遍認同的是河東晉陽***即今山西太原***,其他說法可能是以官職而稱的。
王昌齡是盛唐時期詩壇的一位著名詩人,後人譽之為“七絕聖人”,相信大家對他的作品最熟悉的就是《邊塞》了。他的邊塞詩以平凡無華的言語描述邊境戰爭的悲愴,從而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而且大部分是用樂府舊體抒寫,含蓄無限,令人回味。
下面繼續來了解王昌齡簡介,他出生於貧賤的農戶人家,早年貧困,年近不惑之年,才始中進士,時任祕書省校書郎;開元二十二年,王昌齡又中博學巨集辭,授汜水尉,後來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年返回長安,改授江寧丞。安史之亂起後,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昌齡在政治上可謂是命運多舛,從進士入高堂起就只是位居地位較低的官品,而且還數次被貶,就連最後臨死他也沒夠保住自己的官位。
作為一位邊塞詩人,王昌齡有著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廣泛的交遊,也正為如此,給他詩歌的創作帶來了極大的靈感和好處。關於王昌齡的資料除了留下不少詩詞作品以外,他的史料也大多是與詩詞創作有關的。他的詩詞對以七言絕句為主要創作格式,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著對衛國的積極和自信精神。
七絕聖手介紹
七言絕句整首詩是由四句構成,每一句又是由七個字組成的。創作七絕詩並以此出名的是被稱為七絕聖手的唐代詩人王昌齡。王昌齡年少時期生活貧苦艱難,一直以耕地維持生活,30歲左右入朝為官,一生仕途曲折,一波三折。但因擅長寫詩,與李白、王維等人關係甚好。而他個人的作品中以七言絕句為主,並且在唐代詩人當中,他的七言絕句最為優秀。
作為唐代著名詩人和唐代七言絕句作品的代表,王昌齡創作的七言絕句早早的就搬入了教科書中。王昌齡被賦予七絕聖手的唐代詩人的稱號並非是徒有虛名的。他的七絕作品都是具有很突出的個人風格和特點的,並且他的表現手法也是獨具一格的。他的七絕特點就在於有一種典雅、淡然之情,起承轉合、含蓄委婉、沁人心脾。他更善於在作品當中熟練的運用比興的手法,層層滲透,讓人有身在情境之中的感觸,生動形象。
在王昌齡年少的時候,就出於好奇背井離鄉去學道了。開元年間,正是大唐盛世,是唐朝的鼎盛時期,那時的王昌齡對於唐朝鼎盛的嚮往終於實現,在詩中不斷地對大唐盛世進行歌頌與讚揚,而這些讚揚的作品多以七言絕句為主,且最為優秀,所以被人賦予七絕聖手的唐代詩人這個稱號。之後由於仕途一波三折,前途堪憂,喪失信心的王昌齡放棄仕途,棄筆從戎,踏上行軍之路。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