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哪個朝代的詩人

  王昌齡是一名極富盛名的邊塞詩人,被稱為“七絕聖手”。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王昌齡簡介

  王昌齡簡介,字少伯,漢族人;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關於他的籍貫,有很多種說法,有太原之外、又有江寧、京兆兩說,但是比較普遍認同的是河東晉陽***即今山西太原***,其他說法可能是以官職而稱的。

  王昌齡是盛唐時期詩壇的一位著名詩人,後人譽之為“七絕聖人”,相信大家對他的作品最熟悉的就是《邊塞》了。他的邊塞詩以平凡無華的言語描述邊境戰爭的悲愴,從而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而且大部分是用樂府舊體抒寫,含蓄無限,令人回味。

  下面繼續來了解王昌齡簡介,他出生於貧賤的農戶人家,早年貧困,年近不惑之年,才始中進士,時任祕書省校書郎;開元二十二年,王昌齡又中博學巨集辭,授汜水尉,後來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年返回長安,改授江寧丞。安史之亂起後,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昌齡在政治上可謂是命運多舛,從進士入高堂起就只是位居地位較低的官品,而且還數次被貶,就連最後臨死他也沒夠保住自己的官位。

  作為一位邊塞詩人,王昌齡有著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廣泛的交遊,也正為如此,給他詩歌的創作帶來了極大的靈感和好處。關於王昌齡的資料除了留下不少詩詞作品以外,他的史料也大多是與詩詞創作有關的。他的詩詞對以七言絕句為主要創作格式,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著對衛國的積極和自信精神。

  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是我國盛唐時期十分著名的邊塞詩人,被後人稱為“七絕聖手”。王昌齡一生之中創作了很多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些王昌齡的詩,以及這些詩的含義和所表達出來的感情。

  《從軍行》這首詩,在王昌齡所創作的邊塞詩當中,是極具代表性的一首。在《從軍行》這首詩當中,有千古名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每每與後人想要為國征戰,抵禦外敵的時候,都會用這一千古名句來表明自己的決心,表達在的豪情壯志。

  《從軍行》的大致含義,我國的西部十分的美麗,但是卻面對著西部外敵的進犯。表達了王昌齡看見國家受到了西部的敵人的進犯,西部的領土丟失,人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王昌齡心中十分的急切,想要投身沙場,在戰場上殺敵建功,將外敵趕出國家的領土的感情。

  王昌齡的詩《閨怨》這首詩雖然是描寫女性,但是而是一首邊塞詩,不過描寫的角度是從軍男性的家庭。

  《閨怨》的原文是:“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含義是:身處閨中的少婦並指導憂愁,在春天裡化妝,然後來到高樓。在高樓之上,突然看到了樓下的楊柳已經抽出了新芽,但是自己的丈夫卻遠征他鄉,後悔當初叫自己的丈夫去覓尋封侯。而表達出來的感情則是閨中少婦對於身處戰場的丈夫的四年,表達了戰爭的殘酷,使得親人被迫分離。

  王昌齡生平介紹

  盛唐著名的愛國詩人王昌齡,一生浮沉官場,鬱郁不得志,終於安史之亂中與世長辭。他一生清廉自守,光明磊落,雖於政治領域沒多大建樹,卻難得有一顆憂國憂民之心。在他有生之年,創作了大量反映邊關將士保家衛國、思念故鄉的邊塞詩作,其中尤以七絕見長,因而王昌齡在唐代詩壇上享有極其崇高的地位,被譽為“七絕聖手”,他生前所創作的偉大詩篇,也廣為流傳,為後人所銘記。

  少年時期的王昌齡家境貧寒,是一位苦讀考上進士的寒門學子,在潛規則橫行的中國封建社會,朝中無人的王昌齡,其仕途之坎坷,可想而知。直到而立之年,王昌齡才得以躋身官場。初時只得出任祕書省校書郎,後又中憑藉其出眾的才學升任博學巨集辭,之後又輾轉改任汜水縣尉,然而很快因事遭到帝王貶斥,於是不得已遷任江寧丞,度過了一段孤獨寂寥的歲月。

  在這期間,王昌齡從未改變其光明磊落的品格操守與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除了飽覽江南的風景名勝之外,還十分熱衷於詩詞創作。據史書記載,王昌齡與盛唐時代數之不盡的詩壇名家都私交甚好,其中,與李白、孟浩然、岑參等大詩人的來往尤其頻繁。岑參曾手書《送王大昌齡赴江寧》一詩,贈與王昌齡,以表達二人深厚的友情,一度被傳為佳話。王昌齡的詩文筆細膩生動,意境大氣悠遠,既有以壯寫悲的邊塞之作,又有哀婉幽怨的深宮寄語,可以說在盛唐的歷史上,他是一位別具的家國情懷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