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與酒有關的散文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一:酒意人生

  喜歡喝酒,每在心情鬱悶的時候總能想起酒,就像念著一個久違的朋友,渴望它的慰籍,而偏偏自己又沒多少酒量,所以每在舉起酒杯,一飲而盡時,我便先就醉了。

  喜歡喝酒,常常是獨自一個人,去到樓下燒烤店裡滿足這卑微的念頭,據說酒肉不相離,而自己也是頗喜歡吃烤肉的。一個人靜靜坐著,看紅紅炭火熱情的燃燒了整個黃昏夜幕,心裡一熱,於是開啟瓶子咕咚咕咚喝上一大口,涼涼的酒水直接流到胃裡面,臉也就跟著紅了。

  一個人喝酒,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會醉得一塌糊塗,因為潛意識裡總有一個聲音在不斷提醒自己:要注意安全,要注重形象。其實自始至終,我對女人抽菸喝酒都不是很贊成,女人嘛,就該溫柔有加,氣息如蘭,原不該是那種醉醺醺鬧烘烘的隨便模樣,想著實在是有失淑女形象。可是已經不記得從何時開始喜歡上了酒,小小心裡永遠對它有著說不出的痴迷。

  在偷偷戀著。

  一個人喝酒,總會小心翼翼的左顧右盼,擔心身邊或不遠處會有一雙眼睛在窺視,所以從來不敢盡興,只能裝作很優雅的吃完烤肉,再假裝很愜意的放下瓶子然後站起身,雙手插在衣兜裡做出很悠閒的樣子隨意踱出門外,其實心裡已經微微有些醉意。

  只是沒有人,會了解當時的那份孤寂。

  猶是喜歡那種淺嘗即止,微醺微醉的感覺,很唯美也很浪漫。酒喝多了易亂心性,喝少了會不盡興,所以最好能夠與人共飲,便可以無需抑制自己也不必懼怕會喝醉,想著總是有個人陪在身畔,自覺便會放開了許多。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人生知己可遇而不可求,若能遇到把酒言歡的知己,多喝幾杯又何妨?

  酒,就好似慾望,其實人心裡都有慾望,或多或少,或清淺或濃郁,至於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只怕自己也很難說清。其實想想我們每個人,在別人眼中的自己常常會是一副幸福模樣,而在自己眼中的別人,又何嘗不是鳥語花香?所以人總該知足,奢求越多失望也越多,因為那是不現實的,而過於貪杯也會有失理智,那不是善待自己。

  相思如酒,一個人守著溫柔的思念,就像儲存芬芳的昨天。長長夜裡燃一根紅燭,陌上花開般嬌豔美麗,啟一瓶紅酒芳香四溢,默默無語。親愛的,我是為你儲藏了千年的女兒紅啊!這麼久的等待,只是為了一段盼望中的相遇。

  緣分如酒,美麗的事物總是轉瞬即逝,就像兩個人的相遇,初見也許還沒來得及好好細述心中的痴迷,腳步已各奔東西。塵封多年的老酒若是啟開了封口,任憑你怎樣努力的再去封存,也無法重新鎖住最初那芬芳的味道。親愛的,請不要匆匆走開,若你有意,請一飲而盡,莫讓情緣化作水,付東風。

  人生如酒,從懵懂的青春夢裡悄然醒來,聆聽著窗前雨滴聲聲清脆以為那就是生命的旋律,以為無論怎樣揮霍,每一個明天依然會有同樣的美麗。炎炎夏日裡新釀的扎啤絲絲清涼沁入心扉,想著留下一杯明天再續,卻不知那扎啤已然變質。親愛的,無論擁有多少個明天,今天的我們都該好好去珍惜,莫讓生命失去了機會,悔之晚矣。

  喜歡酒,就像喜歡一種極致的溫柔,所以無論我在怎樣孤獨怎樣無助的時候,都不曾拋棄。因為只是淡淡喜歡所以我又從不依附。就像愛情,就像緣分,只能把它當做人生的一部分,細細品味,靜靜欣賞,在每一個微醺微醉的夜晚,深深懂得應該怎樣去珍惜。

  今夜,沒有酒,我卻在沉醉的文字裡彷彿嗅到它的芬芳。新換牌子的咖啡有一種淡淡甜香,不似過去那種苦苦的原汁味道,雖說還未曾習慣但心下還是蠻喜歡的。

  長夜靜靜坐著,看文字在淺淺的杯子裡面,氤氳出美麗春天,如夢般甜美,如酒般醇香。

  我醉了......

  二:詩酒人生

  酒是糧食精華。從達官名流,富豪階層,到販夫走卒,草根細民,從逢年過節,婚喪嫁娶,到走親訪友,找人辦事,都要設宴喝酒,飲都甚眾。可以說,作為男權社會,大部分男人,一生都與酒有緣,頻頻觸杯。咱中國是禮義之邦,來了親朋好友,或求人辦事,條件再差,也要拾掇幾個菜,備些酒,無酒不成宴席,酒桌上不喝醉一個兩個,主人家有待客不周和不夠熱情之嫌。

  我真正喝酒,從參加工作以後開始的。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趕上經濟條件好轉,小城百廢待興,經濟欣欣向榮,人們精神面貌也換然一新。酒館生意特別紅火,中午晚上到處都是喝酒聲,麼喝聲,划拳聲。正是:紅樓酒館處處笙歌,大街小巷流觴醉月。到了深更半夜,小城到處都是左右搖晃,東倒西歪,踉踉蹌蹌的喝多酒人。有歪倒在路邊的人,有邊走邊漚吐的人,有摸錯門鑰匙扭半天打不開門的人,還有醉在酒桌送不回家的人,甚至有酒後撒瘋罵座之人。真是酒後“酒後無德”,醜態百出。

  雖然如此,人們還是樂此不疲。我第一次喝醉酒是在永樂飯店。中午客戶接我們,初涉社會,經不住主人奉勸,酒力不勝,喝得吃晚飯,同事都叫不醒,只到第二天早上,還覺得頭昏沉沉的,怏了兩天。記得那時中山大市場中間有家襄渝餐館,朋友們在一起,從中午能喝到晚上。哪時興猜枚划拳,中午,晚上到處都是,一隻梅呀,哥倆好呀,三星高照,四季發財,五魁首呀,六六順呀,七個巧呀,八匹馬呀,你喝酒呀,滿堂紅呀的划拳聲。不會猜枚,還有包布剪子錘,老虎槓子雞。聽是最有意思,是遇到仙人渡幾個朋友划拳,如同唱歌,非常好聽。“一隻螃蟹八隻腳呀,身上背上圓圓的殼呀.........腔調洪亮,抑揚頓挫,至今不忘。划拳增添酒興,烘托喜慶,據說是一種興起漢代的漢族民間的行酒令。其技巧性頗強,給玩者留有神機鬥智的餘地,且因玩時須喊叫,易讓人興奮,極富競爭性。

  我遇見幾個嗜酒如命之人。一建有個木工師傅,早晚工具旁邊擱瓶燒酒,幹一陣子喝上一口,格外有勁。還有一個算賬的王師傅,到大棉紡收方,走到酒廠,還要下車打二兩白酒抽抽。社會上有一個叫會軍的,下午太陽半天高,就到老汪大酒店去了,一個人一蝶花生米,一塊豆腐乾,大半斤白酒,能品到半夜,遇到熟人再喝,不倒刃,飯都不吃。

  也遇到幾個酒量大的人。我們單位有個楊頭,下雪天,能喝得頭髮生煙,額頭冒汗,鞋墊汗溼,不倒翁一個。建工局有個姓謝的,塊頭大,體格好,早晨起來,喝半碗白酒漱口,弟兄幾個吃團年飯,塑料壺裝的十斤白酒,喝到見底收場。九幾年初,有個為咱們小城爭取專案資金的,陪省裡某處長,喝到興頭上,處長開玩笑說。“喝你一杯,我給增加10萬指標。”此人馬上應道:“一言為定。”嗵嗵嗵,連倒滿十杯高腳玻璃杯酒,咕咚,咕咚喝起來,喝到第五杯時,處長趕忙說:“好好好,不能再喝了。我給你們追加一百萬就是。”那可真是捨命陪君子。

  喝醉人鬧出的洋相笑話的更是不少。一個人喝多回家敲錯門,同事媳婦以為自己丈夫回來了,結果門一開,撲到人家媳婦身上,似開啟的水龍頭似的,噴吐起來,搞得人家身上過道都是汙穢之物,兩家為此鬧得很不愉快。有一個喝多半夜睡倒在洪城門路邊,酒醒後自行車,手錶和身上錢不見了。有一個晚上在小巷酒館裡喝多了,出去方便,誤把人家廚房當廁所,主人發現後,拿起鞋底照臉就是幾下,還臭罵一頓,被打醒的醉酒人,屁都不敢放一個,溜之大吉。有人編排了這樣一個故事,罵好喝多的人。說是一個人喝醉倒地堰塘埂上,酒菜吐了一地,甲魚聞到酒香,爬到埂上吃起來,結果甲魚也醉得不能動彈。醉酒人醒後,揀了一簍甲魚,賣幾百塊錢。

  人是感情動物,喝酒更是融洽關係,表達感情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們熟知的歷史上,就有很多軍國大事,如杯酒釋兵權,火燒慶功樓等,都是在宴飲中完成的。朋友之間有什麼誤會隔閡,幾杯酒一下肚,一解釋一笑,什麼都冰雪消融了。江湖上的小兄弟們,更是在酒杯中加深感情,培養義氣。以前流行的的勸酒詞,“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點”,“酒杯一端,政策放寬。”,雖有不恰當之處,從中可窺見酒對人們思想感情,行為方式的深刻影響,和所起不可替代的橋樑作用。想想,我們作為普通人,平常沒酒助興添樂,人生該是多麼乏味。

  我們年輕時,有幾個愛好相同的文朋詩友,閒暇時聚聚,幾杯酒落肚,飄飄然起來,一幅高自期許,豪氣干雲,指點江山的樣子。一次不知誰提議附庸風雅,效法古人,飲酒吟詩,吟出來的詩必與酒有關,對不出來的罰酒。第一個說吟道:“酒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一個接道:“三杯通大海,一醉解千愁。”一個接道:“酒肉穿腸過,佛主心中留。”第四個吟道:“酒裡看世界,杯中起風雲。”大家問起出自何處?第四個被逼無奈說自己胡謅的,大家連連稱好,胸襟寬闊。另到第五個,一急之下,想起不什麼詩句與酒相聯,隨機應變到道:“革命小酒天天醉,這杯不喝對不對。”大家哈哈大笑,喝得非常開心盡興,一肚子不合時宜的情緒和想法,都煙消雲散。後來,大家為了生計,飄流四海,能堅持愛好的,也是寥若晨星。

  隨著年事增長,對喝酒有了更多的認識。有人說酒品如人品,我認為還是有一定道理。一類是酒風不好,嗜酒如命的酒鬼,其人品一般也不好;一類是隻當於飯桌上的佐料,這類人一般生性淡泊,與世無爭,飲酒不醉最為高。但要真正達到這一境界,確實不容易。一類是喝酒很豪爽,別人一勸就喝,也不管他理由是否充分,一飲而喝,一喝就醉。這類人是性情中人,性格豪爽,對朋友能肝膽相照,為朋友能兩肋插刀。一類是一開始就跑冒滴漏或以水代酒,這類人愛耍小聰明,做事情偷奸耍滑,為人虛情假意。此種人不宜深交,要時刻小心提防,此乃小人也。一類是把酒場當戰場,在酒桌上能做到收放自如,確實是箇中高手。他們一般都是生活的強者,能主宰生活,能冷靜地處理問題,有主見,具有很強的自我控制能力。

  年輕時喝酒,猶如渴時喝涼開水,不知什麼味,中年時喝酒如薑湯,感受到其中辛辣之味,老年喝酒,如啜名茶,才慢慢品出濃郁的醇香味道,正如菜根譚所言“花看半開,酒喝半醺”,才最使人徘徊回味的境界,在半醺中,才會品出人生的滋味,為平淡人生增添幾分詩酒意蘊。

  三:酒之緣

  我與酒的“相識”,緣於父親愛酒如命。

  那時,父親是我們村的黨支部書記,熱心腸,酒量好,人緣更好,常常被這個請,那個邀的喝酒。有時,騎著自行車出去的,卻一身泥水踉踉蹌蹌走著回來;有時,臉上、手上甚至還有外傷。出於對他的健康擔心,母親常常為此和他生氣。

  但母親在外面是給父親留足夠面子的。比如,到晌午的點了,她怕父親被別人拉去喝酒,就笑眯眯地對他說:“快回家吃飯吧,我做了你愛吃的肉絲麵條。”父親便隨母親一起回去。一進家,母親把大門一插,虎著臉,厲聲命令:“燒鍋去!”父親才明白“上當”了。於是乎,一個燒地鍋,一個做飯,倒也“婦唱夫隨”,相安無事。

  最嚴重的一次,父親出去喝酒半夜還沒回來。我睡得迷迷糊糊,被一陣很響的“啪啪”聲音驚醒,才明白是父親在敲門。我便下床去給他開門。母親一聲喝令:“不準給他開門!”父親在門外央求:“今天不是來了領導了嗎,是個例外,我下次不敢了!” “下次,還有下次,你都多少次了!” 母親不依不饒,“今天非得讓你長長記性不可!”無奈,父親只好求助於我。母親威嚇道:“你要敢開門我擰斷你的手指頭!”那晚,父親只好在院裡的麥秸垛旁睡了一夜。

  如此“處罰”,父親依然我行我素。我想不通,為什麼父親對酒情有獨鍾,樂此不疲。即使喝得酩酊大醉,回家甘願“受氣”,也不肯停下酒杯。那酒,真的那麼好喝嗎?也曾偷偷嘗過一口,哎呀,一團火從喉嚨滾到胸中,眼淚差點掉了下來!

  後來,遇到了一個他,竟然也是個“酒鬼”。初次到我家去,與父親小酌,自然是博得父親對他的好印象。說他酒德酒品酒量好,這樣的人吃得開,靠得住。我反駁,我又不是和酒結緣的。父親卻意味深長地說:“男人之間的事,你不懂,酒品即人品。”幾經波折,我最終嫁給了他。父親的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他為人坦誠,寬容博愛,責任心極強,彰顯了一個大丈夫應有的胸懷。他的酒場極多,對於我的苦口婆心,他也理解,就是收效甚微,像極了當年父親對母親的態度。

  一次,他又喝得爛醉如泥,我的無名之火一下子從腳底下衝到頭上:白天上班,晚上收拾家務、帶孩子,還要忍著一屋子的酒味伺候他,還讓不讓人活了!我實在煩得不行,喋喋不休地數落他。他不和我吵架,卻一下子從沙發上彈跳起來,瞪著一雙血紅的眼睛,揮舞著拳頭,做出要打我的架勢。我才不怕呢,如果打我能讓他戒掉酒,我寧願挨著。只聽“啪”一聲響,電動車的後備箱碎裂了,他的手背上滿是鮮血。

  他是捨不得打我的,即使喝高了也不會。結婚之前,父親鄭重其事對他說:“我這女兒,從小到大,我和你媽從沒有打過她一次。我們把她交給你了,如果她不懂事,你可以罵她,把她交給我們管,千萬不要打她……”他答應過父親的事,願用一生踐行。

  有一年年關,我在家剁著餃餡子,兒子在身邊哭鬧著。心煩意亂之際,他醉醺醺地回來了,帶著一臉歉疚的笑容。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衝他開炮發火,手裡還不忘剁著餡子。他的笑容漸漸凝固了,繼而面無表情,冷冷地看著我。突然,他醒悟似的衝到我面前一把奪過我的刀,撂下一句:“小心別傷到孩子!我剁餡子,你照顧兒子。”後來,他一個人剁好餡子,擀麵皮、包餃子,竟然一直沒讓我再插手。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輪迴,我們似乎在重演父母年輕時的故事。不過,卻比上一輩人會享受生活。時代變遷,健康成了人最終的追求。現在老公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少參加酒事,多陪陪家人。因為,酒場少他一個可以進行,而這個家,卻不能少了他的。偶爾閒時,我也會在家炒幾個小菜,與老公對飲一番。親戚朋友,歡聚一堂,更是少不了觥籌交錯,對酒當歌。最幸福的時候,莫過於和老公帶著孩子,一起回孃家,陪老父親再斟一杯酒。他老了,身體也不如以前了,但還是喜歡和小輩們啜飲小酌。看著父母飽經滄桑、笑得像菊花一樣的臉,我不禁感慨:生活,如美酒一般,苦過方知綿甜,日久更顯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