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情愫
四明山是個很美麗的地方,多年來,她一直讓我魂牽夢繞。 我去過四明山兩次,
記得第一次去四明山時,當時我已高中畢業,是被一位鄉村學者對四明山精彩的描繪所吸引。學者為劉乾先生,他這樣描述四明山:
四明山又叫四星山、四望山,位於湘南零、祁、東、邵四縣交界處,屬南嶺山脈,方園數百里。其中最高峰,上聳雲霄,若大鵬展翹然,相傳為騰雲祖師修煉地,故名騰雲嶺。峰頂上,故有寺院百餘間,清香火旺盛,到民國初年,被兵火焚燬。騰雲嶺為觀賞的最高點,春天,白霧迷漫;冬日,白雪皚皚。立於峰頂,東望日出,光芒萬道,燦若錦霞,昭耀群山,金碧輝煌;南望湘江,檣帆絡繹不絕,隱約可見;俯視四方、壑谷叢列,鬱郁蒼蒼,蜿蜒若游龍、若鳳翥。各自峰嶸,不驕不諂,巍然無依賴之態。
其主脈北為小麥山、祟山峻嶺,林壑尤美、素以風景稱。壩灣水庫、朝暉夕嵐、確美是最好不過。當晨曦初上,綠得象碧琉璃的湖水有如一面寶鏡,放出綺麗的色彩,而且倏忽變易。薄暮、水面上籠罩一抹輕煙,山谷隱約、似絕代佳人,身披霧谷,當風而立,曼芙極了。至於月下的風光、自然比白天更為佳趣。
劉先生的文章,更增加我對四明山的神往。
那一天,天上下著星星點點的雨,正是江南的梅雨季節,天邊滾動著烏雲,但是,我們遊四明山的興致絲毫也沒有受到影響。從壩灣水庫右邊那條石徑走上山去,走到大山深處,青湍的溪流,映帶左右,小溪的水流在光滑的石頭上,晶瑩而多芒,象盛開的白蓮。倏然,一條瀑布從那垂直的青石上“唰唰”地流下來,給青翠的山鑲上一道亮邊,沿著那瀑布望去,上面有仙境般的村莊。
走在山路上,看兩邊的青山象曲曲折折的畫廊呈現在眼前,那山溝裡的溪流時隱時現。山上籠罩著迷茫的白霧,高處和天空混在一起,從某一山口透出幾塊鮮豔的雲彩,又現出山的輪郭。雨越下越大,已看不到前方的路了,我們只好返回。
第二次登山是在幾年後的一天下午,我獨自一人坐車進山。沿著那條熟悉的小徑,一直朝大山走去。
已是秋天,樹葉和竹葉象斷了線的風箏落在枯草上,歸巢鳥兒在歡叫,飛入那茂密的竹林叢中。我突然記得朋友贈送我的兩句古詩:山氣日夕佳,飛烏相與還。
特別令人興奮的是那輪夕陽,象萬道金箭,射進我的眼睛。把雲彩也熔化了,閃動著輝煌的光芒。西邊的一抹山,山頂上是高高低低的樹叢。山陰裡的村莊是多麼寧謐,炊煙是淡淡的,雖然沒有起風,也未能連成線,只是點點,粒粒,飄逸在樹梢,山澗。
天底下是一些淡淡的雲,而四周是一抹白而亮的銀幕。遠處不生靄,近處不生煙,象是一幅清晰的畫來供你欣賞,那些山峰在銀白色的襯托下,顯得黛青,歷歷可數,鍾秀靈氣。
一彎月兒,象柳條葉兒,淡淡地從白紗中出來。秋天的月亮漸漸地變得格外嫵媚。在她的旁邊有一顆金黃的星星,其餘的星星都躲進夜幕裡去了。
清輝瀉在林中,山中升起了霧靄,山民們在屋前抽菸,影兒是幽幽的,顯得特別的恬靜。
四明山,你不僅是一幅“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美麗畫卷,更重要的是一本沉積幾千年歷史的一本厚厚的書。讀你幹遍也不厭倦,四明山,我永遠不會改變對你真摯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