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化助力中國夢

    中華龍是中國古人對自然界中的多種動物和天象經過多元容合而創造的一種神物,經過至少八千年甚至上萬年的創造、演進和昇華,中華龍已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文化標誌和情感紐帶。海內外華人大都認同自己是人文意義上的“龍的傳人”。在許多場合,中華龍都喻示、指代、標誌著中國、中國人、中華民族,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夢就是龍之夢。

從遠古到今天,中華民族曾有過四次比較大的中國夢。

第一次中國夢,出現在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的起源期和初步形成期,時間跨度是從公元前8000年(即距今一萬年),至公元前3000年(即距今五千年)前後。這個時期的中國夢,是期願中華民族、中華文明在地球東方這塊大地上起源和初步形成。

第二次中國夢,出現在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的形成期和興盛期,時間跨度是從公元前3000年(即距今五千年)前後,至公元1000年前後。這個時期的中國夢,是期願中華民族、中華文明全面形成並走向興盛。

第三次中國夢,出現在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的多難期和轉型期,時間跨度是從公元1000年前後至公元20世紀50年代。這個時期的中國夢,是期願中華民族結束苦難、中華文明儘快轉型。

20世紀50年代至今,堪稱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的蓄勢期和再興期,這個時期的中國夢,是期願中華民族、中華文明再次興盛強大,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第四次中國夢。

四次中國夢,前三次已經實現。第四次中國夢,正處於打造和實現的程序之中。前三次中國夢,為第四次中國夢提供了基礎、背景和參考;第四次中國夢則是前三次中國夢的發展、接力和昇華。

中華龍是前三次中國夢的參與者、見證者、體現者和標誌者。毫無疑問,中華龍也可以成為第四次中國夢的推動者和標誌者。

龍文化有一個由時間和空間構成的座標系。

這個座標系的時間縱軸,如上所述,可以探伸到一萬年;萬年的時間縱軸,串連了四次中國夢。

這個座標系的空間橫軸,掃攬了包括臺灣省在內的整個中華大地,及至地球上所有有華人、華裔生息、繁衍的地方。

中華龍是生活在包括臺灣省在內的整個中華大地上的,以及生活在地球其他地方上的絕大多數華人認同的精神象徵、文化標誌和情感紐帶。多年前,時任國務院副的錢其琛就撰文指出:“海內外華人都會認同中華文化中龍與鳳的文化標誌。這些形象很容易喚起海內外華人共同的民族感情。”的確如此,古往今來,中華龍以其根系之深、時間之久、內涵之豐、傳衍之廣、容合性之大、凝聚力之強,而位列中華民族的象徵物、標誌物之首。沒有哪一種神物或自然物,能像龍這樣,寄託、凝結、承載著歷朝歷代億兆華人的智慧、情感、理想和願望;也沒有哪一種神物或自然物,能像龍這樣,感召、激勵、鼓舞著億兆華人齊心合力、向上向善、求富求福。如果說,中國夢理應成為天下華人的夢,那麼,中華龍在打造中國夢、實現中國夢過程中的作用就顯而易見,且無可替代。也就是說,中華龍可以使中國夢超越政治的、地域的侷限,成為普天下的華人之夢。

中華龍的核心精神是造福眾生,簡稱福生;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說得簡要些,也是福生。中華龍的核心精神與中國夢的本質內涵具有同一性。


中華龍的顯明特徵是相容、包容、綜合、化合,簡稱容合,中華龍是容合起來的神物;中國夢的實現也必然、必須以“立足中華文化,容合世界文明,關注當下民生,矚望人類未來”為方針,走相容、包容、綜合、化合之路。中華龍的顯明特徵與中國夢的實現之路相吻合。

中華龍的基本姿態是奮發向上、開拓進取,簡稱奮進;中國夢的打造者,若不迎難而上、努力實幹、頑強奮鬥,中國夢的實現就是一句空話。中華龍的基本姿態與中國夢打造者、實現者的應當具備的精神狀態具有一致性。

顯然,龍文化可以助推中國夢、給力中國夢。

(此文系作者在“西安中華龍鳳文化研究院揭牌儀式暨龍文化與中國夢論壇”上的主題發言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