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臺讀的文章
聽一段電臺,我們是否會在那優美的聲音之中尋找我們生命或者生活的源泉,是否會在電臺優美的文字和聲音當中感悟自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篇1:慢語
每當陽光正好,人聲鼎沸時,有沒有那麼一刻你會有想要逃離的衝動?每當夜色迷離,身處喧囂時,有沒有那麼一刻你會有種迷茫的困惑?
很多時候我會努力的去回憶,那個曾經的自己到底許下過什麼諾言?時間在歲月裡遊走而過,夢裡那條通往春花燦爛的小路一點一點被太多的想要覆蓋了起來。小小的,滿滿的,能夠讓我雀躍不已的夢似乎再也找不到蹤跡!
成長失去的到底是什麼?有人說是純真,有人說是美好,似乎只是每個人理解的不同。可是我卻知道,成長讓我失去了幻想的能力。記得小小的我會疑惑,花兒為什麼是紅色的,葉子為什麼是綠色的,藍色的是天空,黃色的是土地……於是我用畫筆將花兒塗成了綠色,葉子塗成了紅色,黃色的天空和藍色的土地,我為自己的小小成就而欣喜,結果卻是老師的怒氣和媽媽的懷疑,再那以後我開始知道,花兒就是紅色的,葉子也只能是綠色的,藍天黃土像一道屏障,將我攔截在了這個圈子裡。
當我漸漸長大,才知道,生活就是一個圈子套著另一個圈子。而所謂的圈子,不過是你在迎合中突出自我的過程!如果你覺得不自在,那是因為你沒有去改變自己。這個世界的規則就是這樣,你本性良善的那一部分可以保留將它藏得很深很深,可始終有另一部分是隨著環境在變化的,如此,才可以不被孤立!一瞬間的寂寞或者生厭,不過是自己隱藏起來的那部分想要破土而出罷了。可是終究,我學會了努力的擠出笑容,說著連自己都無法接受卻可以適應圈子的話,甚至是妙語連珠,逗笑不斷。
這就是我生活的城市,曾經我以為城市和城市之間是那麼的不相同,可是到了最後,我發現,每個城市依然是被圈子套起來的固定模式。車水馬龍,鋼筋水泥,無孔不入的灰塵與噪音,這就是城市。
然後,我想到了旅行,有人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一根弦若是繃得太緊,總有一天會斷裂,一顆心若是禁錮得太久,總有一天會失去平衡,我們需要放飛心靈,讓心翱翔在自由的天空。”,我想旅行就是我的解放。洗掉妝粉修飾的過分精緻的面容,踢掉束縛著腳步神經的高跟鞋,揹著旅行背囊,挎著相機,我自以為愉悅的出發了。
我每天忙著在景點之間拍照,發微信,發微博,刷朋友圈看評論,我忽然感覺到還是累。旅行並沒有改善掉我任何不好的心情。直到回來,坐在陽臺上,透過窗戶,看著高樓下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車流,我似乎有些明白。
即使是去旅行,我還是在被束縛,不是任何人,而是我自己。有些事成了一種習慣,便很難去改變。晒照片,晒幸福,或者晒旅行,不是因為我沉浸於旅行的美好,不過是為了做給別人看,我去了那裡。可是這些於自己卻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很多時候我們每個人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奇怪的迴圈之中,你去做一件事,有沒有讓自己舒服不是最重要的,有沒有讓別人看到卻是最重要的。
簽證上蓋滿的章子只能證明你去過那個地方,巴伐拉亞的明媚或者紐西蘭的純淨,抑或是奈米比亞的野性,你都沒有感受到,因為人的心裡裝了太多負重。到了一個景點“啪啪啪”的按幾下相機,伸胳膊伸腿擺幾個姿勢,迫不及待的開啟微信微博開始刷機,如果這就是你心中的旅行的話,那麼你永遠不會找到旅行的真諦。
靜下心來,即使只有幾分鐘,去想想你為什麼要來這個地方?不是因為簽證好籤,也不是因為所有人都去,更不是因為對同學同事的一種炫耀,你要找到你心底的那種渴望。
到後來我發現,靜下心來,自己生活的這個城市也是美景繁盛。是的,“慢城,慢節奏,慢心態”,並不一定需要我們捨棄現在喧囂的一切,而是心的轉變。
多一秒的靜默,就是天與地的區別。當我喜歡上抱著相機,穿梭在大街小巷,喜歡記錄在鏡頭裡的那些不經意間的美好,或者醜陋。當自己變得不喜歡修飾構造的時候,一切的真,即使不走出這個城,依然豁然開朗。
篇2: 願你能給予生活足夠的溫柔
在豆瓣上看到一位友鄰的日記提及中國好歌曲***中國好歌曲,中國好聲音,我愛好聲音。要分清這三個名字差不多的節目,臣妾做不到啊o***╯□╰***o~~***有個女孩唱了首叫做鳥人的歌,導師問她為什麼將歌曲命名為鳥人的時候,她說:這個名字其實是一種自嘲。2010年我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句關於鳥的生存狀態的話,說要麼飛,要麼死。我深受觸動。只有當鳥飛翔在天空上,或者是當我們為了追求目標、為了追求理想而不斷努力堅持不懈的時候,才是我們最閃光、發亮的時候。談及她的理想,她篤定地說道:我就想一輩子做音樂,音樂是不可能離開我的生命了。
一隻鳥要麼飛,要麼死,這是一種多麼詩意而又悲壯的理想主義。倘若一個人能找到自己一輩子再也離不開的理想,這樣強烈而深刻得彷彿被刻進了生命中的摯愛,那麼無論以後漫長的人生裡還會有如何的動盪和苦難,已經不枉走這一遭。 理想是生命的光芒,只是對於需要真真切切落實到柴米油鹽的現實生活,我們之中沒有人能逃離。
很多朋友提及等風來這部前段時間在熱映的電影,關注點多是尼泊爾的優美風光或者說走就走的旅行,但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是原著小說有寫到但是電影沒拍出來的一段——旅行團中一位看似庸俗的大姐真誠的心裡話。
大姐幾十歲了,有一個十幾歲的女兒,女兒成天覺得只有她自己擁有崇高的理想,嫌棄她媽庸俗,不懂她的理想,有一天大姐爆發了,她說:我十幾歲的時候也跟你一樣有理想,也曾努力去追求理想,但是人總會變老,會變俗,會死,你想永遠活在只有理想的18歲,那不可能,除非你死在19歲生日的前一天。不要在上山的路上嘲笑下山的人累得像條狗。
瞬間被擊中!年少時,人都覺得崇高理想與平淡生活勢不兩立,他們用盡全力追求理想,活在自己的世界,拒絕融入現實生活,並且唾棄那些融入現實生活的在他們看來庸俗無比的人,彷彿置身於俗世生活的人就不懂理想是什麼。然而,人需要理想,卻又不能只有理想,曾經多麼年少輕狂,也終有融入現實生活,雙腳踏實落地的一日。我欣賞那些能夠帶著理想平靜地融入現實生活的人,他們看似庸俗,卻能戴著腳鐐起舞,在現實有形的束縛中得到靈魂無垠的自由。
人需要理想來引領方向,同時也需要生活來滿足基本需求,更何況生活其實還為我們展現了更多不同的可能性,使我們有機會遍嘗各種美好以及不那麼美好的滋味呢。而一隻鳥要麼飛,要麼死,這種非此即彼的想法隔絕了崇高理想與平淡生活之間的聯絡,使兩者成為不能並存的對立雙方,簡單粗暴地把我們的生活只劃分成兩種。
在現代社會一切追求效率與成果的主流觀念之下,理想幾乎等同於成就,不管對理想多麼執著,只要沒取得公認的成就,那就不算實現了理想。為了更快實現這個可以用成就來衡量的理想,很多人覺得對其投入更多甚至全部精力是必須且值得的,除此之外,耗費在瑣碎生活中的精力都是不必要的。於是,他們主動遮蔽了對於美好事物的感受,否定了平淡生活的意義,一路埋頭追逐理想,他們眼中生活只有兩種——要麼只能傾盡全力去追求理想,要麼只能庸庸碌碌度過一生。
其實認真想想,這樣把生活劃分成界限分明的兩種是否使我們錯失了別的可能性?
或許當我們不再把理想與生活對立,不再把生活當做理想的敵人時,我們會發現其實一個人可以在擁抱平淡生活的同時繼續不慌不忙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細膩而愉悅地感受四季的更替,日升月沉的輪換,仔細而沉靜地觀察每一抹顏色,傾聽每一個音符,撫摸每一片葉子,遙望每一顆星星,感知每一縷陽光,體會自己一點一滴充實的變化,享受這個實現理想的緩慢的漸進的過程。這樣其實也是一種美好。
生活不是理想的敵人,相反地,正是生活溫柔地承載了理想。
在生活大爆炸中,Penny決定辭去服務生的工作,好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去追逐成為一名出色的女演員的理想,她的男友Leonard不是很支援,因為他覺得她應該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作為生活的保障。
我跟Leonard一樣,覺得一個成年人無論要做什麼,至少得保證自己物質生活上的獨立。除此之外,其實生活不是理想的敵人,或者說當你不再把生活當做理想的敵人,生活就不會阻礙你追求理想。你可以在生活中繼續堅持理想,還能通過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而獲得生活給予的獨特智慧,這種智慧會滲入你的閱歷,一直伴隨在你追求理想的路上,給你靈感,給你力量,給你慰藉。
如果Penny真的喜歡錶演,那麼珍惜且享受每一次得來不易的表演機會,從中積累經驗,逐漸提升自己的演技就已足夠,不一定非得要求自己在幾年內成為著名女演員。如果Penny能在工作閒暇時仔細觀察和體會不同客人的表情神態及言行舉止,也能從中琢磨出獨到的表演技巧,這不正是生活給予的獨特智慧嗎?當然,這只是Penny工作中的一個小側面,她還會在工作中認識不同的人,聽說不同的故事,學習新的技能,以及在業餘時間讀一本書,聽一些音樂,朋友間的一次聊天,這些都能給她新的體驗與感悟,生活的智慧其實無處不在。生活不會磨滅她的理想,反而讓理想更加鮮活。
在我看來,理想不是達成一個具體的目標,也不是走一條特定的道路,而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踏實地過好每一天,享受實現理想的緩慢的漸進的過程,感受生活中各種細微的美好。專注也不意味著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追求理想上,而是在追求理想的每時每刻都全神貫注,心無雜念。
或許我們對生活太苛刻,我們把生活過得庸常無趣,卻還把自身壓抑導致的苦悶情緒以及追求理想路上的阻礙都歸咎給生活***你們這些人類有考慮過生活的感受麼?!***。
或許我們對自己也太苛刻,我們無法從心底接納沒有想象中完美和優秀的自己,我們渴望成為想象中的自己,這種渴望強烈得讓我們恨不得忽然叮的一聲就變成想象中的自己,卻忽略了想象中的自己也是由今日這個不被我們待見的自己改變而成的,而改變註定是一個緩慢的漸進的過程。
去溫柔地對待生活吧,用心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像一棵樹一樣努力地從生活中汲取希望與幸福,讓它們成為你的溫暖與力量。
去溫柔地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吧,即便還有一些小瑕疵,但這樣一個本真而獨特的自己每日都認真走在變得更好的路上就已經足夠美好。
去耐心地塑造想象中的自己吧,不是忽然叮的一聲變成別的東西才算是奇妙,那些走得很慢很慢,慢得不像話,但是很肯定一直都在走的時鐘就已經很奇妙了,改變就像這些走得很慢但一直在走的時鐘一樣緩慢而深刻,堅定而持久。
願你能給予生活足夠的溫柔,也給予自己足夠的包容與耐心。
篇3:寫給十年後的你
嗨,你好嗎?
十年後的你,有沒有結婚了呢?身材還是這麼微胖微胖的嗎?現在過的生活是不是十年前的你想要的呢?
32歲的你應該已經開始慢慢沉澱下來了吧?還會像22歲的時候一樣在陌生的國度嗎?你的心裡還燃燒著激情與好奇嗎?會不會像我現在一樣,時不時得還懷念一下過去,感嘆時間過的真快?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22歲的我要對32的你說,無論你現在的生活狀況如何,記住,一定要過的好好的。
我希望你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32歲的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薪水不用太高,能讓自己衣食無憂就好。如果有了家庭寶寶,要耐心,要學會包容和信任你的那個他。
其實無論你有沒有結婚,有沒有寶寶,我都希望,32歲的你是一個獨立,快樂的女人。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我說,我希望將來有一個自己的小窩,只屬於自己的小窩。不用太大,三四十平米就夠,我不開心的時候,我需要一個人獨自呆著的時候,這個小窩就像是自己最後的港灣。這個小窩不用太豪華,但必須溫馨。它需要有個大大的窗臺,好讓我在下雨的日子裡,坐在窗臺邊的軟墊子上邊聽雨邊看看書。它得有個小小的陽臺,上面放上鏤花的白色椅子和小桌,若不是陽臺,院子更好,一些小花小草也是必要的裝扮。這個小窩不需要有衣帽間,但是需要一個完整的廚房。小而精緻的吧檯,烤箱,微波爐,刀具,乾淨的盤子,碗碟,乖乖的呆在廚房裡面。呵呵,這些這些,都是我現在在做的夢。不知道32歲的你是不是已經為我實現這個小小的奢侈的願望了呢?我希望現在的你是快樂的,是文藝的,或者說,還是心存夢想的。
你有多久沒有和爸爸媽媽通過電話了?你記得22歲的時候,每兩天就要通過skype和太平洋那一頭的父母視訊的日子嗎?你還記得22歲的你每天無比想念媽媽做的家常小菜而乾嚥口水的模樣嗎?32歲的你,廚藝怎麼樣呢?現在還是像22歲前一樣,離爸媽的距離越來越遠了嗎?18歲那年,懵懂的你將高考志願一下子填到了離家幾千公里之外的西北,你適應著北方乾燥的天氣,想念江南微暖的柔情。3年後,你再一次固執的選擇了穿越地心,從亞洲來到南美,過不一樣的留學生活。在留學的生活下,你越來越看清了自己,看清了別人,看清了周圍。初次淺嘗到生活的各種滋味。而現在,32歲的你,回頭看看當時的你,是否會會心一笑,淡淡得說一句:“都過去了”? 還是會輕輕拍著我的頭說:“知道嗎,這就是成長”?
22歲的我,總是告誡自己,別衝動,遇事要冷靜,學會三思而後行,32歲的你現在melhorou了嗎? 還是常常會忍不住亂髮脾氣嗎?或者你已經修煉到了處事不驚的超高境界?那些個死黨還在你的身邊嗎?他們一定給你很多溫暖和鼓勵吧?無論是新朋友還是老相識,32歲的你也一定會是他們很好的夥伴。記得做事別太斤斤計較啦,沒事多和死黨們出去聚聚,生活還是很美好的。
32歲的你還會常常去旅行嗎?你會變懶變得膽小而不出門嗎?趁時間還不算太晚,給自己一些時間上路吧。一年裡最好有兩次旅行,一次給自己,一次給爸媽。自己的旅行可獨自一人上路,可相約幾個死黨結伴,或者乾脆像22歲時那樣,一路的沙發couch。給爸媽的旅行你可以作陪,也可以不要充當“電燈泡”,呵呵。
32歲的你會覺得生活辛苦嗎?其實辛苦不算什麼,只要你的心裡不感到苦悶就好了。我覺得現在的我有一點暴食症的傾向,希望32的你已經將它打敗。32歲的你,應該是個什麼樣子呢?會比現在的我更自信吧?衣服乾淨簡單,但絕不庸俗。說話聲音不需要很大,但是清晰從容。做事認真乾脆,絕不拖泥帶水。做決定的時候呢,應該不再優柔寡斷,患得患失了。
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但是還是覺得有好多好多的話想和你說。不管怎麼樣,22歲的我希望32歲的你,過的幸福。要當一個美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