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現代文閱讀題答案

  提高高考語文閱讀能力,需要同學們在反覆的閱讀練習中積累和磨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供大家參考閱讀。

  湖北高考現代文閱讀原文:

  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這三句話挺簡括地說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會政策和教育程式。中國古代的社會文化與教育是拿詩書禮樂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門徑和方法是藝術文學。藝術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動人,潛移默化培養社會民眾的性格品德於不知不覺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詩和樂能直接打動人心,陶冶人的性靈人格。而“禮”卻在群體生活的和諧與節律中,養成文質彬彬的動作、步調的整齊、意志的集中。中國人在天地的動靜、四時的節律、晝夜的來複、生長老死的綿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條理的。這“生生而條理”就是天地執行的大道。這種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體驗生命的精神境界,具體地貫注到社會實際生活裡,使生活端莊流麗,成就了詩書禮樂的文化。

  禮和樂是中國社會的兩大柱石。“禮”構成社會生活裡的秩序條理。“樂”涵潤著群體內心的和諧與團結力。然而禮樂的最後根據,在於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禮記》上說:禮者,天地之序也;樂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裡面的禮樂負荷著形而上的光輝,使現實的人生啟示著深一層的意義和美。禮樂使生活上最實用的、最物質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昇華進端莊流麗的藝術領域。三代的各種玉器,是從石器時代的石斧石磬等,昇華到圭璧等等的禮器樂器。三代①的銅器,也是從銅器時代的烹調器及飲器等,昇華到國家的至寶。而它們藝術上的形體之美、式樣之美、花紋之美、色澤之美、銘文之美,集合了畫家書家雕塑家的設計與模型,由冶鑄家的技巧,而終於在圓滿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識***天地境界***、生命情調,以至政治的權威、社會的親和力。在中國文化裡,從最低層的物質器皿,穿過禮樂生活,直達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無間、靈肉不二的大和諧、大節奏。

  因為中國人由農業進於文化,對於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親和的關係,沒有奴役自然的態度。中國人對他的用具***石器銅器***,不只是用來控制自然,以圖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裡面,表出對自然的敬愛,把大自然裡啟示著的和諧、秩序,它內部的音樂、詩,表現在具體而微的器皿中。一個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國人的個人人格、社會組織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與宇宙生命的表徵。這是中國人的文化意識,也是中國藝術境界的最後根據。

  孔子是替中國社會奠定了“禮”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進一步求“禮之本”。禮之本在仁,在於音樂的精神。理想的人格,應該是一個“音樂的靈魂”。

  社會生活的真精神在於親愛精誠的團結,最能發揚和激勵團結精神的是音樂!音樂使我們步調整齊,意志集中,團結的行動有力而美。中國人感到宇宙全體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節奏與和諧。人類社會生活裡的禮和樂,是反射著天地的節奏與和諧。

  但西洋文藝自希臘以來所富有的“悲劇精神”,在中國藝術裡,卻得不到充分的發揮,且往往被拒絕和閃躲。人性由劇烈的內心矛盾才能掘發出的深度,往往被濃摯的和諧願望所淹沒。固然,中國人心靈裡並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靈的冒險,不怕悲劇,以窺探宇宙人生的危巖雪嶺,發而為莎士比亞的悲劇、貝多芬的樂曲,這卻是西洋人生波瀾壯闊的造詣!

  湖北高考現代文閱讀題目:

  1、關於詩書禮樂與中國社會的關係,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詩書禮樂是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與教育的根基,因此,從根本上講,中國古代社會的教育內容就是藝術文學,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動人。

  B.詩書禮樂涵蓋了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的全部內容。“禮”作用於群體,造就群體生活的和諧;詩與樂則作用於個體,陶冶個體的性靈。

  C.詩書禮樂的文化能夠培養社會民眾的性格品德,對中國社會生活具有重要意。禮樂可以在群體生活中養成步調的整齊、意志的集中。

  D.正是由於禮樂的最後根據在於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為中國社會的兩大柱石,成為“興於詩”得以實現的基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石斧石磐昇華到圭璧等禮器樂器,烹調器及飲器昇華為國家至寶,禮樂使生活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實用層面,進入藝術領域。

  B.中國人對自然的態度是親和、“不隔”的,對用具器皿的製作不單是為了控制自然,滿足生存所需,還希望以此表現對自然的敬愛,反映自然所給予的啟示。

  C.一個鼎要能表象天地人,這反映了中國人的一種文化意識:在製作具體器皿時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現宇宙秩序與宇宙生命。

  D.禮樂在社會生活中擔負具體功能,調節社會關係,只有在個人的生活中才展現形而上的啟示意義,使個體人生具有更深的意義和美。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天地的節奏與和諧在中國社會的禮樂中得到反映與體現,物質器皿、禮樂生活與天地境界並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諧。

  B.人類社會裡的禮和樂體現著天地執行的大道,而禮之本在仁,在於音樂的精神,所以樂是一切人類藝術的最髙境界和最終追求。

  C.中國的禮樂文化講求個人人格、社會組織與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節律的交融,由此導致中國文化精神中沒有“悲劇精神”。

  D.西洋藝術直麵人生中的衝突與悲劇,展現波瀾壯闊的人生氣象,與表現和平靜穆的中國藝術相比更能打動人,具有更高的藝術價值。

  湖北高考現代文閱讀答案:

  1、C

  [解析] A.“詩書禮樂是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與教育的根基”不能得出“中國古代社會的教育內容就是藝術文學”的結論。原文說“藝術文學”是“教育的主要工具、門徑和方法”,不是“教育內容”。原文還說“藝術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動人”,所以“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動人”表述錯誤。B.“詩書禮樂涵蓋了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的全部內容”說法過於武斷,原文只是說“中國古代的社會文化與教育是拿詩書禮樂做根基”,詩書禮樂只是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再者,“‘禮’作用於群體”“詩與樂則作用於個體”也曲解了原文意思,原文是“‘禮’卻在群體生活的和諧與節律中”產生作用,“詩和樂能直接打動人心,陶冶人的性靈人格”。D.強加因果,“禮樂的最後根據在於形而上的天地境界”並不是“二者成為中國社會的兩大柱石,成為‘興於詩’得以實現的基礎”的原因。

  2、D

  [解析] 從“尤以詩和樂能直接打動人心,陶冶人的性靈人格。而‘禮’卻在群體生活的和諧與節律中,養成文質彬彬的動作、步調的整齊、意志的集中”,以及“禮和樂是中國社會的兩大柱石。‘禮’構成社會生活裡的秩序條理。‘樂’涵潤著群體內心的和諧與團結力”等語句中可知,禮和樂承擔的不是“具體功能”,而是廣泛的、普遍的、抽象的功能。“只有在個人的生活中才展現形而上的啟示意義,使個體人生具有更深的意義和美”理解錯誤,原文中說“人生裡面的禮樂負荷著形而上的光輝,使現實的人生啟示著深-層的意義和美”,這裡的“人生”泛指一般人的生命歷程,不是指具體的個人;原文中是使“現實的人生”而非“個體人生”具有“更深的意義和美”。

  3、A

  [解析] B.“所以樂是一切人類藝術的最髙境界和最終追求”屬無中生有。C.“中國文化精神中沒有‘悲劇精神’”不對,原文只是說“悲劇精神”“在中國藝術裡,卻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它“往往被濃摯的和諧願望所淹沒”,並不是完全沒有。D.“西洋藝術……更能打動人,具有更高的藝術價值”於文無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