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司馬祠閱讀練習及答案

  一說到韓城,自然會想到司馬遷。韓城這座歷盡滄桑的司馬祠,正是在有形之中負載著史聖無形的精神內涵。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拜謁司馬祠》閱讀材料

  拜謁司馬祠

  和谷

  ①一說到韓城,自然會想到司馬遷。地以人傳,由於崇敬司馬遷,我對韓城心儀已久。在這次遊覽的歷程中,韓城的地勢之高,城廓之闊,田園之麗,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韓城南邊是一個有別於周圍山原的盆地,綠樹蔥蘢,良田萬頃,疑是到了江南仙境。從這裡流入黃河的芝水,使芝川有著天賜的好風水。與司馬遷結緣的漢武帝,曾想長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這一帶挖到了靈芝。漢武帝喜得瑞草,卻也沒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將原名陶渠水的這條河更名為芝水了。***過小石橋,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開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③腳下的古道是用寬大厚實的石條鋪成的,粗礪堅硬,歷經數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於春秋時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後,繼續開鑿這條懸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漢之爭,韓信經這兒運過兵;漢武帝祭祀后土,經這兒往返行宮;隋朝末年,李世民經這兒攻入長安;明末李自成經這兒渡龍門,直搗燕京。這條巨石鋪砌的古道,萬年不朽,是另一部書寫在石頭上的《史記》。太史公之前之後,這裡上演過的金戈鐵馬的歷史活劇,都被載入了有形無形的史冊之中。而這座歷盡滄桑的司馬祠,也正是在有形之中負載著史聖無形的精神內涵。

  ④“高山仰止”,是《詩經》裡的名句,嵌在這頭頂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謁者的心情。這時,你的腳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級臺階,就可以抵達祠頂了。磚石砌成的九十九級臺階,據說用意取於《易經》,九為數之極,九九則至高無上了。皇上的祖祠稱九廟,官銜不算高的太史令卻也有九十九級的神道,確乎有造祠者藐視皇權之意,更具寓義的是說司馬遷經受了多麼坎坷曲折的磨難,才登上史聖之巔峰。他“以天地為量,不計小恥”,以“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光照後世。

  ⑤攀至最高層的祠院,地勢開闊了。殿內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塊夢碑,說唐朝褚遂良於同州夢見一女子,自稱是司馬遷侍妾,叫隨清娛,遷遭難後憂傷而死,褚氏遂作此墓誌銘。是實錄還是虛幻,莫衷一是。造於北宋的司馬遷泥塑像,不是宮刑後無鬍鬚的“婦人像”,是據芝川鄉間尋訪到的太史公壯年線描畫像塑造的,相傳畫像出自司馬伕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蘇武和李陵吧?傳說司馬遷去世後,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將太史公的骨骸運回故地,掩埋在這高岡上的。有種說法,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絲毫損傷,司馬遷受了宮刑,有辱祖先,故未能埋入祖塋。這是誰的悲哀呢?我寧可認為,此處枕家山,臨大河,氣勢雄偉,一覽眾山小,是史聖最佳的長眠之處。寢宮後是司馬遷圓形磚砌墓冢,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狀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屬。墓頂一柏分為五指,人稱五子登科,形若顫抖的五指,傲指蒼穹。

  ⑥這是天問!我聽見史聖在歌唱。這歌聲穿越古今,揚善棄惡,與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鷹飛過,它讀圓的墓冢,讀方的祠院,讀直的牌坊和山門,再讀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橋大路,這竟然是大地上一個巨大的問號。

  《拜謁司馬祠》閱讀題題目

  12.請簡析第②段中畫線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分***

  13.文章多處運用了對比,請選擇兩處簡要說明。***4分***

  14.文章側重描寫了司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這些部分負載了司馬遷哪些“無形的精神內涵”?***6分***

  15.請探究“這竟然是大地上一個巨大的問號”的意蘊。***6分***

  《拜謁司馬祠》閱讀題答案

  12.內容上:表明司馬祠地勢由低向高的走向,暗含對司馬遷的景仰之情。***3分***結構上:承接上文,統領下文。***1分***

  13.祈求長生不死卻未能如願的漢武帝與千古留名的司馬遷的對比;司馬遷低微的官銜與至高無上的九十九級神道的對比;司馬遷坎坷曲折的人生經歷與其史聖巔峰地位的對比;司馬遷未能葬入祖塋的遺憾與其長眠之處的雄偉氣勢的對比等。***一處2分,答兩處得4分***

  14.九十九級神道——司馬遷經受磨難而登上史聖巔峰;泥塑像——司馬遷的“完人”形象;墓冢——司馬遷的大智大慧;墓頂柏樹——司馬遷的“天問”。***一點2分,答三點得6分***

  15. 墓冢,祠院,牌坊和山門,古石坡和小橋大路構成一個巨大的“問號”,“問號”是司馬遷的“天問”;“問號”是司馬遷對“天人之際”的探索,“問號”是司馬遷對於歷史的思索和追問;“問號”啟發人們對司馬遷的人格與精神深入思考,“問號”啟發人們對人生的意義深入思考。***每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