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巴金給家鄉孩子們的信

  電子時代屆臨,手寫書信文稿愈發變得稀缺了,也愈來愈珍貴了。 讀了給家鄉孩子的信後,大家有什麼感想呢?下面小編整理了有感範文,供您參考!

  有感範文一

  “我思索,我追求,我終於明白生命的價值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這是巴金爺爺在《給家鄉孩子的信》中寫到的一句話,也是這篇文章中令我最感動的一句話。

  巴金爺爺在寫給家鄉孩子的這封回信中,表達了他對家鄉孩子真誠的關懷,親切的勉勵,抒發了他那種要讓生命開花的美好情感,給人以人生啟迪。巴金爺爺的心裡有一個願望:我願每個人都有住房,每張口都有飽飯,每個心都得到溫暖。我想擦乾每個人的眼淚,不再讓任何人拉掉別人一根頭髮。多麼偉大的理想啊!巴金爺爺想讓每個人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他選擇的是用寫作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觸。通過他的作品,我們知道了巴金爺爺是多麼想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 。

  在期中測試那天晚上,我揹著書包蹦跳著跑回家。考完了試,好舒坦啊!我心裡喜滋滋的,爸爸媽媽一定會好好地犒勞我一番,真是越想越開心,我又加快了腳步。可一走到家,我的心情就來了個180度大轉彎。爸爸媽媽都不在家,桌上也只放著幾盤冷冰冰的菜,我鼻子一酸,忍不住掉起“金豆豆”來。他們也真是的,怎麼都不講一聲就出去了呢?不知過了多久,他們回來了,看到我兩眼通紅,滿臉陰雲,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就一個勁兒地給我道歉,可我卻對他們依然不理不睬。

  現在,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十分後悔,怎麼可以這樣對待他們呢?爸爸媽媽看見我雙眼通紅,他們肯定是自責的,要不然不會給我道歉?今天,我一定要向他們道歉。哎,我太沖動了!

  為什麼在同一個世界上,人與人的差別就這麼大呢?也許這就是奉獻和享受之間的天差地別吧?奉獻的願意更多地奉獻,而享受的卻認為理所當然。這多麼不應該啊!

  有感範文二

  一個遠離了故土很久的遊子,一個在中國乃至其他國家也很有影響的作家,一個把一生的愛和熱情奉獻給文學的老人——巴金,在87歲的時候,在他收到家鄉的孩子寫給他的信的時候,克服著年老的衰微,提起筆追述他的一生的信念和渴望。他的言語從容而舒緩,娓娓道來,一個仁者的風範從他的文字間瀰漫出開來,一種恬淡和溫情洋溢位來,一份美好的祝願和希冀任思緒流淌。巴金,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今天,我有幸讀了他的《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這封信主要寫了巴金爺爺對人生的看法以及對家鄉孩子們的期望。讀罷,我感慨萬千。

  巴金在信中這樣說道:"……家鄉的孩子們,感謝你們給我這個老人帶來溫暖”傳達出他對孩子們的謝意; 他說:"不要把我當作什麼傑出人物,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謙遜的姿態躍然紙上; 他說:"……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言談間盡是親切的勸勉; 他說:"我和別人一樣,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抒發出對珍愛生命的禮讚!

  雖然巴金爺爺已經是一個享譽世界的大作家了,還寫下了不少的傳世佳作,而他卻一點兒也沒有名人的架子,反而還說自己只是老老實實、平平凡凡地走過了一生。他的謙虛讓我敬佩不已。

  其實像巴金爺爺一樣謙虛的人還有很多,我國著名的乒乓球運動員鄧亞萍就是這樣的人。她6歲開始打乒乓,先後獲得了多項亞洲冠軍和世界冠軍,被評為世界乒乓球頭號種子選手。面對一塊塊金牌和別人的稱讚,她卻說:“一切永遠從零開始,我必須在技術上不斷創新,爭取下一次讓對手見到一個新的鄧亞萍。”試想,如果鄧亞萍沒有像巴金爺爺那樣永不自滿的精神,怎能獲得累累碩果呢?

  巴金爺爺的信,令我受益匪淺。它使我明白了:我們在面對成績和勝利時,要保持謙虛的態度,應該把成績和勝利當作前進的起點和階梯,再接再厲,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像巴金爺爺那樣鑄就輝煌!

  有感範文三

  這幾天,我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了《給家鄉孩子的信》這篇課文,課文的主要人物是巴金爺爺。巴金爺爺是下位作家,翻譯家。他曾經給家鄉孩子的信中寫過:不要把我當作什麼傑出人物,我只是一個普通人。當我看到這一句話時,我就倍感親切。

  記得五年級下學期的時候,我在數學老師的幫助,細心的教導下,終於在最後期末考試上,考得優異的成績。可在六年級這一段時間中,我不知怎麼了,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前一段時間打的基礎,全都沒了。前一段的時間好好反思了一下,但怎麼也想不出個頭緒來。自從學了這一課,我終於知道了,我錯在驕傲上,驕傲讓我的成績一落千丈,我要學習爺爺那種謙虛使人進步的精神!

  巴金爺爺在信中寫了許多讓我感動話語,它們讓我看得更清楚,巴金爺爺並不是一位普通人,他有著優秀的品質,許多自己不領悟的人生哲理,更在信中教會孩子們珍惜時間,明白讓生命開花結果的含義。

  生命開花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一次真心的問候是一朵花,一個信任的微笑是一朵花……如果我就是那些孩子中的一個。我想我會學會巴金爺爺在信中所對孩子講的一切。